古骨新趣——张译丹的绘画艺术

时间:2015-04-30   来源:同曦艺术网    作者:曹意强 

摘要:


张译丹作品《山隐》-129X56纸本设色--2014

  晚清以来,对于传统的改造和变革一直就是中国画探索现代形态的重要途径,纵观中国画的各种探索,不管其方式方法如何,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变革和改造无不是基于传统文化立场上。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利用传统矩范来建构自己的艺术,也是一条无法避免的途径,这要求画家既要谙熟于前人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又要熟悉当代人的审美取向。令人欣慰的是,在当代中国画家中,正有这样一批具有传统功底,又有当代艺术视野和文化立场的艺术家,张译丹便是其中之一。在数十年的艺术追求中,张译丹的艺术创作横跨山水、人物两个领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传统品格又不失当代趣味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新格调。

  张译丹曾在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求学,长期的学院教育为她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她在古今、东西艺术两端的广泛研究,又使其艺术视野开阔放达,不局限于某一题材的创作,在青绿山水、水墨山水和工笔人物画上都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张译丹的青绿山水画语言厚朴沉着、沉郁华滋,而意境则偏于苍古奇峭、圆浑苍秀一路。她将北方丘壑的峻峭与江南山水的圆浑交融于一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气象既有危岩峭立之气度,又有山色空蒙之雅韵;在写意山水画领域,她以传统笔墨为根基,驭古而新,重法度,又依据个人心性的抒发,形成苍润朗秀、空疏清新的风格。在工笔人物画方面,她的创作内容主要是当代都市人物的日常生活。在这类作品中,张译丹将视角探入对象之心灵深处,以超现实的画面空间,呈现当代都市人物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疑思。

  值得注意的是,张译丹在艺术理论上的建树也十分丰厚,她所著的《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是研究清初巨匠朱耷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朱耷在历史巨变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情怀及创作风格演变,有深刻而独特的诠释。客观而言,在当代年轻一辈艺术家中,像张译丹这样在山水、人物创作之余,还能投入巨大精力在理论研究上且又取得累累硕果者,实为少见。

  张译丹的青绿山水色彩朴厚,格调清秀冷逸,古趣盎然但又不失当代审美趣味。她以劲健绵长的线条勾勒山石,通过层层晕染和皴擦,形成英英浮动的艺术效果。在其近期创作的青绿山水中,色调更显妍丽,但无论是雨馀芳草、花落江堤;还是水涯山畔、枯木寒林,都给人一种沉静而清逸的感受。张译丹以线条为画面骨架,在细致入微的勾勒之后,再加以层层渲染。她的渲染方法从传统中来,但又不同于传统,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色调上以轻染为主,尽量避免敷色过度,以造成清雅温润的效果;其次,在表现画面结构时,根据需要着色,而非面面俱到,云水处往往留出浅色,有“计白当黑”的意趣。如此一来,张译丹的青绿山水就摆脱了传统工笔重彩所带来的偏于浓艳厚重的桎梏,形成朴丽清幽的风格。以《闲云谷》为例:在这件作品中,画家描绘了一幅林麓云溪,静山幽水的景色。在造型上,她采取了更为概括的方法,在山石树林的塑造上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取其大势,在色调上以淡雅的蓝、绿、灰为主,显得质朴清丽。再看《寂寥》一作。此画在色调上较之前作厚重,以深赭石色、绿色的冷暖对比,造成深远的画面空间。这幅画的用线比较特别,线与色,线与墨相互交融,线条的痕迹悄然隐没在苍翠如滴的画面中,读之如揽翠微,如闻清籁。

  与青绿山水相比,张译丹的写意山水更显传统意味。这类作品,或写山水林屋;或画潇湘烟雨;或写寒潭初碧;或画野渚飘飒,总之一派平淡天真的野趣。在《问山》一作中,画家描绘了水岸一景。画中林木苍翠,水波不扬,潆洄石间,山间有茅店数间。近处山石以粗笔勾勒点染而成,辅之于淡墨,皴擦不多。远山以幽秀之笔勾画而成,行笔简淡但却并不草率。就笔墨而言,此作可谓惜墨如金,但因干湿得当,不枯不躁,有一种古澹的神气。另有《秋隐山居》一作,以秀雅润泽之笔墨描绘了一幅川岭重峦、楼阁重叠的景色。在此画中,用笔苍劲,点画渲染法度森严,纵横起伏,舒卷自如。

  在近些年的创作中,张译丹在工笔人物上用力最甚,此类创作也最为丰富。她在人物画的创作上汲取了传统工笔画的技巧,但在构图上受到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融汇形成极具当代意味的风格。在题材上,张译丹始终将关注点放在都市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上,笔下的主角多位年轻的都市女性男女和孩子,形象沉默而平静,蕴含着难以言表的深意。在《惑》一作中,画家描绘了三组四个人物,在画面左上端,是一对青年男女,他们的视线背道而驰,似乎隐藏着某种情感上的裂痕。在画面的右下角,屋内的女孩与一只小狗正向外看去,与屋外的青年男女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对角,女孩眼光中的疑惑与屋外男女的不安形成一种联系。在画面右上端,一个不完全的人物形象突兀地出现在画面上,给人难以捉摸的神秘感。从《惑》中,我们可以清晰见出画家对于超现实艺术的借鉴,她通过片段似的画面,不连续的情节,叙述当代人的情感路程和危机,以古入新,古今交融。这样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在《幻境》中成了女主角的独语。画面空间如蒙太奇般的层叠、隐退、重现,形成魔幻般的新空间,画面主角沉思的神情,似乎有些许忧伤,而背后隐退的空间,似乎又暗示了一个不平静的精神世界。再来看《心·影》一作,这件作品的手法与前作相似,画中有一只正在飞舞的小鸟,在屏风外隐约可见着一只鸟的影子,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在这里,鸟具备了一种象征性,喻示着心灵的活跃,似乎在告诉我们:在现实的框框里不安的灵魂,已经进入了一个幻变的空间。现实场景中的形象幻化为不同空间的什物,在静谧中隐约奏出令人神往的秘响,在幻象中现出真实,一种心灵的真实。

  无论是青绿山水还是水墨山水,抑或是工笔人物,张译丹的画作始终弥散出一种文人的书卷气,多年的艺术研究为她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她在绘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的深厚学养,使她得以轻松游走于古今、东西之间而不失文人本质。读她的画作,会清晰感受到一种沉着冷静的创作心态,一种深沉静谧的人文情怀。



张译丹简介:

  张译丹,堂号:境心斋。

  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美术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中国国家美术》学术主持。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龙瑞先生和著名工笔人物画家唐勇力先生,现为杨晓阳先生博士后。国家艺科青年课题“1978—2008中国画之当代研究”负责人;国家重点课题“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国画院史”的主要承担人。

  工笔画作品《逝》获2008年“造型艺术新人展”新人佳作奖;工笔画作品《惑》(合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翔》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作品《翔·云》获2012年全国造型艺术展银奖。作品《游》入选文化部第十届艺术节全国优秀作品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馆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馆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