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19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桂森
导言:2014年12月1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承办的“永远的丰碑——纪念王朝闻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办。座谈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黎明,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吴为山,以及国内美术学、美学、文艺理论、文学、戏剧、舞蹈学界的专家学者,王朝闻先生的学生、亲属参加了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的主持吕品田首先向与会专家表示了感谢,向王朝闻先生的夫人解驭珍先生致意。在吕品田看来,王朝闻先生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70余年的学术和艺术生涯中,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理论的坚定信念和孜孜追求,基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无限热爱和深刻认识,基于参与社会活动的丰富阅历和从事艺术实践的深切审美经验,在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交相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文化的现代化,以千万言的丰硕著述辨析美丑、甄别善恶、阐扬真知、梳理大道,构建起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王朝闻先生在艺术创作上同样取得卓越成就,他为数不多的雕塑作品也已成为新中国美术的一份经典。”
座谈会围绕王朝闻先生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贡献、王朝闻先生的美术史学贡献、王朝闻先生创作实践的艺术价值和王朝闻先生艺术批评风范的当下意义等议题展开。
吴为山:王朝闻《雕塑雕塑》所带给我的思考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发言中指出,王朝闻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与中国传统的美学和史学相结合,将中国传统的造型规律及造型精神与主题性现实性雕塑相结合,将架上雕塑研究成果与环境雕塑相结合,将中国的传神论及细节描写理论与雕塑的塑造技法相结合。这些理论都不是空泛的,而是他在艺术创作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理论对雕塑创作实践都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他还从内在精神的主线、造型意识的纯化、神性意造的象征、肖像神形的妙得、精神环境的虚拟和雕塑风格与时代等六个方面阐述了由王朝闻的《雕塑雕塑》所引发的思考,认为王朝闻对风格的思考和精辟论述,对当今研究前人遗产,了解雕塑创作的本源问题,对创造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雕塑现代风格具有学术指导意义。
邓福星:王朝闻的美学体系所反映时代的文艺面貌
美术史论家邓福星则对王朝闻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他认为,王朝闻的文艺评论面向生活、喜闻乐见,对当时中国的整个文艺创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他的美学研究是在文艺评论的基础上把研究的对象由艺术作品扩展为自然、社会和人生,更集中地研究美感、审美感受和审美心理,在审美心理方面挖掘得相当深。“他的美学思想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充满辩证的思想。二是从感受出发研究理论。三是将真、善、美紧密结合,又指向善。他的艺术美学体系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艺的基本面貌、特征和发展的过程。王朝闻先生的确是我们中国20世纪后半叶艺术美学领域一座不朽的丰碑。”
张晓凌:王朝闻是从本土出发的美学家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在发言中说,王朝闻是美术研究所的真正奠基人。学界一直忽视对王朝闻本人的研究。研究王朝闻要从五个角度进行:首先,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其次,他是中国实践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实践者。第四,他还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最后,王朝闻是从本土出发的美学家。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对本民族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对王朝闻的认识还要更进一步。随着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展开,王朝闻一定在大的历史潮流中间扮演一个里程碑的角色。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从艺术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王朝闻的时代到了”。他认为,王朝闻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他实现了艺术实践和理论的贯通。第二,他的艺术理论与批评始终洋溢着感性体验的气质。他携带着鲜活的艺术感性而进入艺术理论与批评领域,特别是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体系输入了中国美学传统因子。第三,他的艺术思维体现了现代唯物辩证法体系与中国辩证思维传统的交融。第四,他拥有一整套跨越艺术类型界线的普遍性的艺术思维框架,可以说他是涉及多种艺术类型的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家和艺术理论家。
本次座谈会的主持吕品田,吕品田总结到:“王朝闻的治学思想和经历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发,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年适逢王朝闻先生逝世十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刻隆重举行纪念座谈会,以深切表达对王朝闻先生的缅怀崇仰之情,更加深刻地认识和阐扬王朝闻先生学术思想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