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姜洪成书坛“新兵”:我完全拒绝官员型书法家

时间:2014-12-21   来源:光明网    作者:邱晓琴 

摘要:在这个数字时代,很多人时常提笔忘字。然而,也有一批文人雅士,他们醉情翰墨、吟诗作赋。经济学家姜洪叱咤金融界多年,日前换以文人雅士的姿态亮相,让业界同仁认识到了一个潜藏多年的“书家姜洪”。

  在这个数字时代,很多人时常提笔忘字。然而,也有一批文人雅士,他们醉情翰墨、吟诗作赋。

  经济学家姜洪叱咤金融界多年,日前换以文人雅士的姿态亮相,让业界同仁认识到了一个潜藏多年的“书家姜洪”。

  他为何在深隐多年才选择亮出自己的书法?只写书法不作画的他,对于“书画同源”这个提法又怎么看?身为经济学家的他,对于学者或官员型书法家如何评价?

  带着这些疑问,光明文化记者日前来到北京至高美术馆,姜洪遴选的72幅书法作品正在这里展出。在将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姜洪向记者道出了他的书画哲学。

  我崇尚中国传统书法 不拜当代人为师

  光明文化: 您的家人多为读书人,可谓书香门第,祖父曾以卖字为生。如今,您已潜心研习书法长达三十多年。请问,您为何现在才向公众亮出一个身为书家的姜洪?

  书家姜洪: 的确,我们家上几代人都是读书人,但“香”是个形容词,在是否“香”这一点上,需要让别人去评判。

  今天这个画展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外公开的个人画展。今年5月过生日时我也办过一个私人小型画展,但那次我邀请的都是老朋友,并没有向外界公开。

  我长期从事经济、金融领域工作,这些都与书法没有什么关系。此外,当你担任一定的职务时,也无法区分你是在搞艺术,还是利用你的影响力。如今,我的职务影响力没有了,我纯粹是在搞艺术,从内心来讲这样更好一些。

  同时,书画展也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收获很多,有很多感悟。我的书法只是以文会友,书友们的一言一行对我有很多影响,我从中汲取着营养。

  光明文化: 在三十多年的研习中,您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请问,在书坛您更敬重哪些书法家,您认为,他们是否能称之为书法大家?

  书家姜洪: 严格来说,我的风格还在形成中,不能说我明显是哪种风格,只能说我有自己的个性追求。我的个性追求就是,在继承中国古典书法的基础上,来表现当今的时代和我的人生感悟。但能不能通过我的字来表达出我的追求,我还不敢肯定。

  我虽然研习书法多年,但从本次书法展开始我才与书坛建立联系。作为一个书坛“新人”,我认为,写书法的人首先要学先贤、学古人,古人很了不起!二王、颜柳欧赵、孙过庭等人都是不世之材。

  常言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这些年来我一直拜古人为师,在中国几千年的书法传承中找老师。尽管当代比我写得好的人很多,但我还没想过要拜哪一个人为师。我坦率地讲,当代的我愿意观摩研究,但一个都不临。

  用西方经济学经典解决现实问题有片面性

  光明文化: 您所研究的领域经济学和金融学都属于西学,按照这个逻辑,您应该更欣赏西洋画。为什么您会有这么一个跨度,没有去研习西洋画而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

  书家姜洪: 经济学我接触的很早,初中时我就自学政治经济学读本。上大学前我就读过资本论。80年代,我读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读本,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经典著述,当时我觉得他们很高妙。

  后来,我在国际关系学院执教时产生了疑问,即经济学是不是已经度过了它的黄金年代?毕竟学科发展并非一直处于上峰,比如希腊神话只属于三四千年前,而亚当斯密马克思等人的研究就已是经济学顶峰。

  我读过《亚当斯密传》,他也是一位教师,我曾按照他的做法去尝试。后来我意识到自己难以成为亚当斯密,于是就拿出部分精力研读中国古典思想名著,如《四书》《五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的身上有了西学和中学两股力量。而中国文化的力量让我日益认识到,用经济学经典来解决现实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

  光明文化: 您的不少书法作品写的是先贤孙过庭的诗句。不知您为何如此喜欢他的字,您和他之间有着怎样的心灵感应?

  书家姜洪: 我从小受颜体的影响很深,但我个性求变,后来我又力图结合颜体和柳体,之后我又研习魏碑和隶书十多年。十几年前我曾临习孙过庭的《书谱》,慢慢地我意识到,其实孙过庭是一位可以雄视千古的书法大家。

  他在《书谱》中写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衅搓于毫芒。”他提倡映带俯仰,气脉贯通。他的字求变求险却不怪,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与他是心灵相通的。

  与他的极其特立独行相比,我与朋友的沟通要多一些,所以我的字险而不诡,多了一些平和与圆融。在研习中,我自己的书法风格正在形成。

  我国有国学根基经济学家或有望诺奖

  光明文化: 今年诺贝尔奖刚刚颁完,其中一个重要的奖项就是经济学奖。试想一下,如果经济学家把国学思想和人文思想结合起来,未来中国人是否也能获得诺贝尔奖?

  书家姜洪: 我一直不太赞同“国学”这一提法,它应该被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果能用这个因素来丰富当代经济学研究,那么,中国人就有可能摘得世界经济学桂冠。

  中国人的行动能力比较强,上升到理论的能力不是很强,很多先进的东西需要借鉴国外。然而,当前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在理论方面,该拿出一些有解释力的东西来了?

  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都很抽象,比如财富的一般分配等等。那么,我们的经济学家是否有人在研究这些?据我所知,我们更多的是在解释自己的事,因此我们距离世界经济学前沿还有一定距离。

  光明文化: 当前,大家基本都用已借助电脑办公,敲几下键盘就能输入汉字,提笔忘字几乎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书法对于文字的传承有着怎样的意义?

  书家姜洪: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对书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不用天天写字了,这让书法逐渐摆脱了工具的角色,与此同时,它作为艺术的角色更加强化。

  当年我的祖父写字就是为了谋生,如今人们写字则在追求审美。正如现在很多孩子在学钢琴,他们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此外,从文化传承角度来讲,文字和文明是紧紧相连的。从个人角度来讲,虽然情趣有很多种,但如果一个人潜心研习书法,他实际上也在保持一种高尚的情趣。

  我完全拒绝“官员型书法家”

  光明文化: 当今不少官员和学者都在写字作画,不知您对“官员型书法家”如何评价?您又是如何处理自己身为学者和书家这两个身份的?

  书家姜洪: 我认为学者和书家这两个身份要隔离开。如果你正好是行政领导,你的工作跟书法或许更没有关系。相反,作为书法爱好者,也不要强调官员背景、学者背景。

  我特别希望,大家在看到我的书法时忘掉我的其他身份,只从书法的角度去品读,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因此,我完全拒绝“官员型书法家”,书法就是书法,跟你是否有行政职务没有任何关系,跟你的学者身份也不一定有太大关系。

  光明文化: 有个说法叫“书画同源”。然而,在您的作品中我们没有看到您的画作。所以想问,您在研习书法的同时是否也会画国画?

  书家姜洪: 可以说,我是不画国画的,虽然偶尔画两笔,但也权当玩而已,我应该属于不会画画的人。

  我不太赞同“书画同源”这个说法。因为,画家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书法练习,他就不是书法家;同样,书法家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绘画练习,他不能称之为画家。因此,书和画并非自然相通,只能是触类旁通。作为书家,我即使偶尔画两笔,也绝不会拿给别人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馆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馆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