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油画
时间:2014-12-2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潘力
答应为安静的画写文章,却迟迟没有动笔。一是因为忙,二是写安静的画评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观画面,很容易落入清纯、青春、花样年华、如歌岁月等现成词汇的窠臼。毕竟,在今天的时代,她笔下的女中学生形象构成了一道别致的景观。安静的绘画是典型的写实风格,没有深奥的哲理和晦涩的主题,静如秋水,宛如浅吟低唱的涓涓细流,接近生命的本源,无惊人之语,不需费心解读。对于具象绘画而言,如果不是刻意将隐秘的主题或观念潜心设计在具体形象后面,一般来说,就不需要用文字作过多的阐释。因此,这在成为安静作品特点的同时,也成为评论的一道难题。
我把心扉开启
看安静的画,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让人顿觉安静。在周遭纷繁喧嚣之际,这种心绪令人进入一个静寂的世界。自信娴熟的油画语言,真诚朴素地表达了安静的审美趣味。在这里,没有世俗的欲望,只有单纯的念想。那些眼神清澈的少女在脑海中如影闪过,勾起人们对已逝韶华的追忆。我之所以取“安静的油画”为题,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些文字是为画家安静写的,因此是安静的油画;同时,她的画面给我以深深的感染,面对这个虚伪和物欲横流的世界,令人体悟到一种静谧和超然的精神,这是一股安静的力量,因此,也是一幅幅安静的油画。
作为艺术家创造的视觉图像,既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时空和社会现实,也必然地蕴涵着画家个人的独特心态和真切的生命体验。这样的心态和体验既是画家以自我审美理想为取向,体现自我的文化背景和视觉经验,也是由人生价值、艺术造诣、创作观念等因素相互作用,是画家在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情感状态的形象显现。回顾中国现代艺术史,例如20世纪80年代曾经风靡全国的何多苓的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那是在十年文革浩劫刚刚结束之际,描绘女性青春期微妙情感的绘画代表作。虽然也是以少女为题材,但画面主角却是乡村女孩,反映了对曾经遭到批判的人性论的重新认识和表现。从时代背景看,显然具有否定文革艺术理论、呼唤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文化意义。今天,安静已经不必再像前辈画家那样,以悲壮的人文思考和主题性手法承担特定历史时期赋予画家的政治和文化使命,而只要直面女性的青春本身就已经足够。也就是说,对于安静而言,青春是一种生命现象,是必须经历的最美好也最复杂的人生阶段;对于艺术来说,则能以自身的内容——青春——推动艺术语言的纯化。而且,安静本人就是女性,对少女青春期的体验,无疑是男性艺术家所无法比拟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许多女艺术家越来越自觉地从自身的角度来体验和表达她们的情感。安静试图用自己的话语方式重建现实中的女中学生形象,她将探寻的眼光转向个人经验的陈述和心灵世界的表白。事实上,安静的作品已经实现了以她自身潜在的情感世界建构作品形态的理想境界。如果套用当下的现成概念,很容易将安静的绘画纳入所谓“女性艺术”的范畴。因为无论作者本身还是作品形态,都具有完全的女性特征——出自女画家之手、表现女性题材,展现女性情感,即使就技法而言,也充分体现出细致入微的女性感觉。但是,从本质上看,“女性主义”是个外来语,主张将女性世界及其话语方式作为相对于整体艺术现象的范畴进行单独研究。但从历史上看,中国既没有经历过类似西方的女权运动,也不存在孕育女权意识的社会土壤。因此,安静的画面虽然以少女为主体,但与狭义的“女性艺术”无关。纵使画面形象具有超凡脱俗的品格和情态,但在心理距离上,因细腻的描绘、丰富的色彩、逼真的形象而又具有当下的现实感,仍然离生活很近。与此可以说,安静作品的感染力正是来自她以最简练贴切的艺术语言,生动表现了对女性青春和独特人生意味的体验。
与清风明月同坐
今天,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照相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实绘画由此处于边缘地位。传统样式的写实油画源于欧洲的古典传统,自后印象主义以来,写实绘画就开始脱离逼真再现的轨道,逐渐失去传统的记录功能和视觉意义。当代社会,直接记录和反映社会的媒介已经越来越强大,绘画不再是作为形象地记录时代与社会事件的手段,从而成为更多地通过自身语言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媒介。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由于数十年来主流意识所推动的现实主义惯性,造就了我们整个社会对写实绘画的偏好。将前苏联巡回画派的模式改造成古典式的精细画法,以逼真的描绘来满足人们对视觉再现的心理期待,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进步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写实绘画的内涵和形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在中国,它依旧是传达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的主要艺术形式。
然而,安静并不是对生活中的人物做客观记录,尽管她采用了写实的方式,但画面形象不只是为了让观众识别生活中的人物。从本质上说,画面是安静的心灵映像,是现实与心灵交汇的精神显现,是直观的现实记录之外的联想,其中蕴含的是精神与文化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形式上的视觉效果。因此,她的画面形象既来自于现实,又不是简单的复制现实。从形式上看,安静的画面有着肖像画的基本特征。肖像画是人的艺术,是画家透视人生的工具和自身人格的显现。作为当代艺术家,必须对视觉艺术样式的流变作出敏感反应。但是对于安静来说,她似乎在时代的潮流面前显得有些滞后,基本上还是在个人化的时空感觉中进行创作。她拒绝盲目追随,在自我世界里乐此不彼。晶莹清澈的眼神由此成为安静画面的标志性符号,这种眼神,不仅是纯洁、清澈,还有对这个世界的期盼和渴望,也是安静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表现。我相信,安静的绘画理想是单纯的,她没有顾及五花八门的主义和观念,丝毫不受周边此起彼伏沸沸扬扬的当代艺术潮流影响,与世无争地在画布上述说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过,当安静的艺术目标变得单纯而又直接时,她在艺术表现上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大。然而,安静以充满智慧的艺术才能将这种挑战演绎为作品的积极因素。从画面上经常出现的纸折小鸟可以看出,它们作为一种象征,以超现实的构图和情节,既打破了写实画面的封闭性,也引导观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个意义上看,精神是安静作品的潜在主题,具象的形式体现出抽象的意味,若隐若现的精神空间,真实而灵动。
看安静的画,不禁想到日本当代艺术家奈良美智。虽然他们的画面形态完全不同,但潜藏其后的生命意识却殊途同归。奈良美智的作品有一股沁入人心的魅力,那些相貌奇异的孩子和动物形象有着令人过目不忘的特征,儿童画般纯真轻逸的造型和色彩,在摆脱当代艺术晦涩的同时,成为触及心灵的日常体验。从本质上说,他笔下的孩子和动物形象也是他个人性格和经历的真实写照。人们温柔地看着画面中的小女孩,心里洋溢着忧伤,他们说“我了解她”,或者说,“她就是我”。她们引发观者和艺术家一道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回忆的痕迹,与作品中的小女孩一起,再次体验孤独、迷途甚至无家可归的共同经验。奈良美智说:“我怀念童年,怀念童年单纯的心情。我努力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创作的初衷。即使世界崩塌,我也想在创作中保持童年时的单纯心境”。用他独特的作品诠释着自己的情绪,也让观者从中走回过去,在童年里找到那个逝去已久的自我。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静的作品也契合了当代人对自我生命的追忆情怀,仿佛一片飘落在所有人心灵之树上的叶子,轻轻地摇曳着,点开人们记忆中的每一扇窗口,里面是年少时代或欢乐或悲伤的碎片。每一个人都无法拒绝逐渐长大的事实,在成长过程中亦不断感受着接触世界后产生的种种微妙情绪,叩击着观者的心灵,使得凡是看过它的人总不免回味、体验那久已逝去的童真和似乎疏远的情感。在我看来,安静的作品已经超越纯粹的视觉范畴,无不令每一位成年人反思自己在现实面前被深刻隐藏起来的真实心态。正如奈良美智所说的那样:“我的作品所要表现的,就是要使人们能够往返于作为成年人的现在的自己和童年时代的自己之间”。这种“往返”的心路旅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无异于是对本真自己以及生命意义的追问。
(潘力:人民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静的诗经
下一篇:清纯的素描,安静笔下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