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 个人官网

http://www.tongxiart.com/blog/132

个人信息

安静
  • 作品:7
  • 资讯:4
  • 粉丝:0

性别:

出生年份:1966年

籍贯:河北省

擅长:油画

毕业院校:河北保定学院美术系

任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学历:未知

静的诗经

时间:2014-12-2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朱叶青

  安静,推出了油画《中学时代》系列作品,对于她而言,制造出这样一个诗经般纯净的艺术世界,完全顺理成章,出乎于必然,不仅因为她的社会职业是中学美术教师,自得其独厚,我想说,更是因为她置身于相对封闭的中学小环境,面对红尘滔滔喧嚣年月、悄然厮守“诗经时代”洁净之隅,故而作品风貌,意外地脱离了中国油画家们不能免俗的审美窠臼和行业积习,可谓难得清新。

  安静作品中一个个“如歌年华”人物,恍若“又听风铃响起”,来自“远方的信息”迫使吾等观者不能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体验,去回忆早已消逝的人生花季。前揭名之双引号者,皆为安静作品,串联起来可以构成如梦人生一瞬,不能不感慨,委实花季苦短矣,岂非速于白驹过隙,木然远去,曾经谁人不是浑然未觉便将那美妙时光凭空挥霍也矣?所以,每每回味少年时代辄有如观黑白老电影,明白片中人便是自己,却已然是当作他人来看了。

  细细打量《如梦年华》画中人,画中人凝视观众,少顷,令人由不得掉转目光朝着白墙去做茫然它想,安静让自己置身于社会边缘恰好吻合了艺术创新所需之文化减法,所谓沉浸在社会之外的小社会、生生将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少女体态、描绘得让成年人不敢去逼视,她居然准确地将此残酷青春的微妙之美,尽情表现,独具特征,故谓之深刻、优雅、永恒。安静描绘青春少女,却又将青春凝聚于眼睛,具体在瞳孔,安静画中所有人的瞳孔皆那么纯净、那么干净,尚且没有被这繁华时代杂糅进其他东西。画出这样一群花季少年,焉能不令让人为之动容乎,全然可以比作《诗经•召南•采苹》之谓:“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古人荡漾于水畔,采萍,采藻,水里将是一切生命即将繁华茂盛之始,那些水草,自然地生发出纤细而柔美的新鲜嫩芽,勃勃生机,隐匿在自然之中,平凡而无语,数千年来中国人乐此不疲地吟诵着,水灵灵之貌,翛然于永恒了。安静得天独厚,充分表现了这个命题,事实上,女儿和女人不一样,女人和男人不一样,《红楼梦》一锤定音了这个结论,大意为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土做的,倘使曹雪芹所言不虚,更可为之加码,女人依旧是水做的,男人简直就是垃圾做的了。形容男人为垃圾堆并非是自我批评,也可以看做是阅历丰富,了然于世界本质而已。

  曾经惊喜地看过一些陈年旧照片,粗粗印象,吾国早期油画家风行蓄长发、戴贝雷帽、身着风衣,装束全然西化,若非法国、亦须德国,风范如骑士、做派追绅士,如此人物回归华夏故里,必是春风马蹄、扬鞭千里。晚近数十年,华夏油画风尚,改换门庭去追慕俄国,油画家们有事没事就会憋住嗓子眼而狂吼《三套车》、或者是《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所以啊,中国油画家在我们这个农业文明社会里基本上属于是一个掌握了先进文化、高级技能、优秀美术的特殊族群。

  我于少年时代曾经画过油画,勉强能够风景写生,若去写生人物,免不了落入噩梦:生生把中国人给画得眼凹鼻高俨然外国人摸样,我估计自己命里没有安装外来文化系统,可怜兮兮地去学习古代陶瓷了,于今回忆起来,我对于中国人制造油画作品的构成条件、大致总结了三点:一、颜料、画框、画布;二、技术及风格;三、精神性表达。所谓一,辄为拿起画笔蘸上油彩在画布上狂乱涂鸦,人皆可为,即使抹出鬼画符来任是鬼也猜不出来,大可名为抽象艺术、情感表达,真正是说它不得,此乃世界上最自由之事。所谓二,最令中国油画家尴尬的典型案例,同时尴尬极矣,那就是人们动辄就要高呼口号“油画本土化”,如此一个非常浅显的伪命题,居然被中国人使用得滚瓜烂熟而耳熟能详,且长久地乐此不疲,却将其误以为是文化主旨,全然可比做是西红柿炒鸡蛋,炒上无数遍,还能吃么,原本所含营养价值早就变成活性碳了。

  很久很久,中国人评判油画通常使用了“潜规则原理”,优劣标准,往往源自于西方原版联想评分,盖其思维先决前提,乃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联想这幅作品是否出色地模仿了外国大师,总之,通常积习便是惟妙惟肖地模仿西洋名画,仅是将画中人换上中国服装与中国脸庞。能够出色模仿了伦勃朗、米勒、列宾、苏里柯夫、梵高、基弗、里希特之辈,在中国,皆大师也。中国油画状况始终以技术模仿为原则,带来副作用却是以此形成了中国人潜意识里的审美价值取向,我不知道中国艺术家是否还将长此以往地模仿下去呢,然而,评论家们却欢快地称其为“油画本土化”。一个本应令中国人深为尴尬的审美价值,非但没有尴尬,甚至浑然不觉地为之兴奋,

  或许,真正实现了纯粹“油画本土化”的实例,应当是油画颜料、画框、画布的国产化,至乎于油画技术及艺术风格的本土化,我看还是拉倒了吧:一个如此学理不通的伪命题,居然激励了中国数代人为之音调高昂地振臂呐喊,太滑稽了。所谓中国艺术本土化、中国元素、中国风格等等口号,看似倡导中国民族主义,实质上,这些口号被设置了无形前缀,即以西方文化为主体而将西方文化价值演化为中国版。任何倡导外来文化本土化,必须先行设立一个西方审美价值主体,而后进行改头换面的中国版生产。

  目下中国流行的各类艺术形式,油画、雕塑、版画、水墨、行为、装置、观念等等,可比是刷墙、刷漆、修车等劳作,左不过皆为表现手段,或谓之方法而已。无论是从西方世界模仿得来、或是坚守祖宗遗留方式,乃为拿来方法,至于是否产生了文化性高度,是否融合了艺术人文精神,要看每个人造化了,须是将灵性深处东西真正交融与消化,具体到作品,全然无所谓“本土化”或是“不本土化”的。一幅好作品,无须去分辨哪一笔是西方的、哪一笔是东方的,即使某些口号从理论到理论,进行各式逻辑推理,漂亮的伪理论言之凿凿貌似可行,真正实践上是完全做不到的。

  人们获得了模仿西方油画的特殊技能,而忘却了使用学来的方法和技能去表达什么,艺术在中国,不同于世界其它地区,尤其在当下中国,差异更大。譬如“感情”本身,世界各地人皆有之,惟其注重了世界各地区“感情”表达方式之差异性,艺术方才能够出现丰富的生动性,倘若,仅仅强调了艺术表现手段的技巧与风格,而茫然了灵魂的自由表述,也就是忽略了作品的精神性表达,麻烦来了,有如苏格拉底《斐德罗篇》关于塞乌斯神话论及文字发明,萨姆斯对塞乌斯说:“这件发明得到推广,人们将不再努力记忆,反而更加善忘了。他们将信任写出来的文字,仅凭外在标记想起,而不凭内在的铭刻回忆。所以你所发明的这剂pharmakon(药),只能医治想起,不能医治回忆。至于你通过文字让学生们学习的东西,那只是真实的形似,而不是真实的本身。”中国人在当下探索艺术皆以获得西方法宝为真经,掌握了一门技能、或冠之以“当代”,辄喜形于色,以为家家藏有荆山之玉、人人皆握灵蛇之珠,或是独家得了佛祖西来真意,唯一觉悟了艺术西来法宝,中国近世的思想、制度、政治、经济、哲学等等、几乎各个方面尽皆如此,动辄皆会举国欢腾的,如此看待油画本土化之口号,委实不足道也,不过毛毛雨之一碟小菜,而已而已,习惯于使用他人感情来替代自己感情,而忘却了真挚地表达什么。问题根本不仅在于如何表达,更是在乎使用什么来衡量精神内涵的价值体系,而检验标的,必须看其是否具备了自身精神力量的独立表达。

  我在安静作品里,全然不见那些伪命题派生出的多余东西,惟其看到了真情表述,她恪守于诗经一隅,居然轻而易举摒除了很多人难能逾越的创作梦魇。我觉得在她《新娘》系列作品尚且残存着“潜规则原理”影子,发展到了《中学时代》系列作品,那些东西便荡然无存了,再次重复强调: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意外成全了她的创作。

  将自己封闭,守住属于自己的精神围墙,灵魂未曾经历过封闭,不成其为艺术。一切作品早于产生出来之前,已然在内心里完成了,意欲获得此境界,须是懂得放弃、同时知道坚守,佛教中叫着相,放弃着相再去放飞自己,有如《诗经•卫风•伯兮》所谓:“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飞蓬,释为风中长发飘飘之貌,如此风尚,何人可其,惟其年轻是美,无可言矣。

  《诗经》谓飞蓬,又名狼尾蒿,朴实自如,安静作品,含此风貌。

上一篇:画布上的“静秋”

下一篇:安静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