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忠 个人官网

http://www.tongxiart.com/blog/167

个人信息

陈敬忠
  • 作品:12
  • 资讯:5
  • 粉丝:0

性别:

出生年份:1975年

籍贯:福建省

擅长:雕塑

毕业院校:福建工艺美术学院

任职机构:未知

学历:未知

有一种声音穿越了时光的暗河——关于陈敬忠人生岁月的只言片语

时间:2015-01-1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喻晓峰


  与陈敬忠结识已经将近三年光阴,他是我生活中的一位良师益友。我想借用苏东坡的一首词中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来形容我对于他的总体印象,一如他名字的谐音“沉静中”那样,他始终给人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在的感觉。他勤奋好学,做事风风火火,待人热情、友善、大方。他的生活作息非常规律在艺术家行列中极其罕见。他是那种特别面善的人,在他的脸上似乎看不到烦恼的表情,几乎是任何一个与他素昧平生的人初次和他接触都能迅速对他建立起信任。我时常觉得在北京这样一个庞大的都市中也许识人无数,但真正能推心置腹袒露心声的挚友却没有几个,所以我倍加珍惜与敬忠的友情。每次和他聊天都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我们之间可以非常坦荡地交流各种话题。我至今仍然记得他讲述自己和妻子白苓飞刚来北京定居时的感受,人生就像迈入了新的轨道。面对陌生环境的考验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在北京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大环境里,敬忠在当时极短的时间内游历了各大艺术区并观摩了大量的展览。对于初来咋到的人而言瞬间接受如此繁多的信息很容易就陷入一头雾水的境地,而意志力强大的他却能迅速排除这一切干扰,继续潜心于自己长期以来持续钻研的创作主题。


彼岸

  在艺术创作中敬忠主要涉足雕塑与水墨画两大版块,他伴随着季节的变换,凭借心境的起伏变化自由往复于两种类型的作品创作和思考中。他出生于福建惠安木雕世家,八闽之邦自古以来注重恪守传统文化与习俗,他在幼年时就深受在木雕艺术领域造诣非凡的父亲影响。少年时代的他已经基本掌握了传统木雕艺术的各种雕刻技艺,后来就读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画专业更是强化了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认知。也许正是这样沿着传统艺术的脉络一路走来造就了敬忠笃定的心境,他并不为时下各种潮流的艺术样式所左右,当然他也不排斥各种鲜活的艺术资讯,并且痴迷于在当代语境中践行传统艺术语言魅力的新陈代谢。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能或多或少看到传统中国文化与工艺美术技巧的痕迹,能够将传统的艺术语言贯穿于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无疑是具有相当文化意义的一项工作。这样的艺术道路行走起来更加稳健更加来去自如。他的妻子白苓飞也是中国画专业毕业,并且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中国画专业博士学位。夫妇俩在生活中相互照应异常默契,在专业领域更有互相扶持比翼双飞之势,这样的幸福搭档令旁人好生羡慕!


冬曲

  让我对陈敬忠的艺术创作建立起深刻印象的作品是一组名为《出游》的雕塑,这组作品是以一张流失海外的古画《钟山出游图》为原型创作而成。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并不熟知这件留存于大洋彼岸的传世佳作,它描绘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灵钟馗和他的妹妹在一群鬼卒的前呼后拥下,乘轿出游,中途因酒食无着而境况窘迫的情景。一度令我疑惑的是:曾经以大量生动可爱又光鲜亮丽的动物形象为主题的雕塑作品示众的陈敬忠为何会如此星转斗移峰回路转?可以说《出游》是他艺术生涯中一个非凡的临界点,在艺术遭遇全面市场化的今天,凡是艺术家都会精心打造和极力维护作品的风格与面貌。艺术家创作的突然转型对于作品的市场前景而言无疑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很难进行这种大胆的尝试。敬忠艺术生涯的这个临界点是一次大彻大悟的转型,也是一次令人敬佩的顿悟,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思考问题胸怀更为宏大和广阔。


启程

  关于《出游》,我未能见证它的创作过程。有幸目睹这件作品的真面目是在2008年的一天,当时正值奥运前夕举国上下摩拳擦掌翘首企盼盛事到来,偏居于北京五环之外的敬忠在那天终于盼来了来自故乡福建的那个满载他自己多年作品的集装箱。集装箱被打开的瞬间是一个视觉与精神双重震撼的瞬间,上百件大大小小的雕塑作品跃然于眼前就像一部极其具有份量的个人美术史活生生地摆在那里。而最为抢眼的部分就是构成《出游》的那些小鬼,与那些憨态可掬的狗形成强烈反差。这组雕塑并不是对原作的简单复制,整个创作的过程对于敬忠本人绝对是一场精神层面的游历,在对原作场景再现的日日夜夜他内心深处同时也经历了那一幕幕关于阴阳两界生死轮回的梦幻图景。“人是活着的鬼,鬼是死去的人。”这句简要而深刻的话语浓缩了一个艺术家对于人生意义终极命题的思考和质疑。接下来的另一组作品《入梦》在以《出游》为模本的基础上,敬忠臆造了一个更为荒诞离奇的场景。现实社会中各种丑恶人性的孽影浮现眼前无时无刻不在拷问残留于内心深处的良知,关于“生死”的这个看似庞大而笼统的话题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无法逃脱的宿命。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为众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正确认识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修行方法,修得无上正等正觉之人便是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了究竟圆满的智慧。能够做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那就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生境界。而令人悲哀的是当代社会快速膨胀的物质文明迫使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过于沉重的精神负担,所有人都变本加厉地追求一世功名,身陷欲望的深渊也就无法断念静心,更是不能消除业障也就谈不上功德圆满。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生死也就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陈敬忠的一系列拥有如此广阔胸怀的艺术作品虽然还没有全面地公开展示,但已经深深触动了每一个曾经认真解读他作品的各界友人。

  回头反观艺术这个行业在今天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也变得越来越趋于企业化的运作,我作为从业者之一在北京这些年也见证了太多同行的崛起,当然也目睹了无数失败者的心灰意冷和知难而退。艺术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作品的市场认可程度正在成为一个硬性的行业指标,要在艺术道路上做到纯粹的理想化就意味着将经历更为艰难的考验,因此我特别钦佩敬忠的这种纯粹。对于敬忠的艺术创作而言,他自己更多时候是思考如何平衡内心价值取向的问题。关于作品的评估,他有着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简而言之就是“残酷、唯美、情色、暴力”四项基本原则,能具足以上四种外部特征的艺术作品基本上就涵盖了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有时候我在想艺术诞生之初的动因究竟是怎样的?也许确实是以解决自我内心需要为第一推动力,如果艺术不能为艺术家自己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感,那么就算在艺术市场中如何的如鱼得水也不见得是快乐的!所以我相信敬忠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获取的快乐比很多同行都更多。

  此次受敬忠之托为他撰写此文用于出版他个人首部正式发行的作品集《穿越》,这也是我首次为自己的好友书写文章,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内心时刻忐忑不安,生怕只言片语以点盖面。这样一本作品集的出版更像是一个穿越空间限制的个展,在各种规模的书店和各路友人的坊间流传翻阅,艺术家关于“生死”的思考和追问在未来的岁月里无边无际地蔓延,像一种铿锵有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时间的暗河之上。衷心祝愿敬忠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三世因果造就此生的相聚,畅想若干年后我们都已年华老去,早已看淡世间的虚荣与繁华。或许我们一同告老还乡隐居郊野或许仍然客居京城锦衣素食大隐于市,那时我们应该都是儿孙满堂,但我们依旧还能像今天这样眉飞色舞地探讨《lolita》,依旧还能围炉夜话谈天说地不知疲惫……

  2011年春节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