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10 来源: 同曦艺术馆 作者: 付颖
由江苏省文联、中传艺术品(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同曦集团主办,《艺术市场》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视界聚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彩墨中国》杂志协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作为支持单位的“彩墨中国 同曦艺宴——全国百名书画名家邀请展”于2015年5月9日在同曦艺术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除云集两百多位书画名家精品力作之外,还有一大亮点,暨淄博人立琉璃艺术馆精品展也同时亮相。
琉璃自古以来就是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琉璃发展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坐落于山东淄博的人立琉璃艺术馆以传承民族技艺,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为己任推出“人立墨彩”。“人立墨彩”把中国传统水墨文化与琉璃艺术相结合,体现出水墨画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深远的特点,再加上琉光璃彩的材质,可谓浑然天成更具有鉴赏和收藏价值!
本次精品展还汇集了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琉璃烧制技艺热塑作品、琉璃镌刻作品和热成型造型作品。
“浓墨重彩”的艺术创新,人立琉璃艺术馆将用精益求精的追求开启琉璃文化艺术的新篇章。
展览于5月28日截止。
部分参展作品
琉璃的故事
中国的琉璃历史源远流长,“琉璃”,是古代玻璃的一种称呼。最迟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开始掌握了琉璃制造技术。在河南洛阳庄淳沟、陕西宝鸡茹家庄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发现了大量琉璃珠。战国时期,琉璃珠是王宫贵族权利象征。河南辉县出土的吴王夫差剑,剑上镶嵌三块蓝色琉璃,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镶有两块蓝色琉璃,王者之剑的琉璃装饰足以说明琉璃在当时的尊贵性。
中国琉璃的发明,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质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质在排出的铜矿渣中就会出现硅化合物拉成的丝或结成的块状物。由于一部分铜粒子侵入到玻璃质中,因此其呈现出浅蓝或浅绿色。这些半透明、鲜艳的物质引起了工匠们的注意,经过他们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琉璃装饰品了。这样经过长期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古代中国人终于掌握了琉璃的生产技术和规律。
博山地区的琉璃生产历史悠久,这里有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的炉神庙;1982年,淄博市博物馆在博山大街建筑工地发掘一处“元末明初玻璃作坊遗址”,这次发掘共发现大炉1座、小炉21座。其产品主要为簪、珠、环等。这次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元代时期,博山地区的琉璃产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及至明清时期,博山地区的琉璃生产发展更为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