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北京设计”

时间:2015-06-12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中国文化报

摘要:日前,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了“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全国第一个省(区、市)层级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配套实施文件出台,体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区所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

  日前,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了“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全国第一个省(区、市)层级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配套实施文件出台,体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区所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

  “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是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的北京设计,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和北京风格。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并不缺少国际水准的标志性、大规模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实现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农村。因此,北京把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的重点放在了基层,“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为统领,这是北京市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的举措。怎样确保北京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既有与国际一流宜居之都相称的标杆高地,又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普遍水平?三个支撑性文件做出了具体部署。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是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抓手,旨在通过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文化示范高地,带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则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支撑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旨在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让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促进均等化的思想真正在北京落地。“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是北京市未来一个时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是北京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方向引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的核心与统领,其重要意义是明确了北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未来一个时期,北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任务,是在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五大方面寻求突破,这既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所必需,也是北京公共文化服务迈向现代的标志。《意见》在这些方面的部署,多有体现首都特色的亮点。如关于设施建设提出了规模面积的标准化指标,实际上是着眼于构建北京“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文化服务圈”是一个以有效服务半径和有效覆盖面积为核心的概念,国际经验表明,形成“文化服务圈”才能真正实现服务全覆盖。再如立足首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人才聚集、形态多样、品质精良的优势,突出强调搭建融合服务平台、统筹用好央属和市属两级文化资源,这是具有北京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中的《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以高起点、高水准创建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推动首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北京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以点带面的重要工作抓手。《方案》的突出特色,是在吸收借鉴国家和部分省区开展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创建思路、方法和路径,把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向了新高度。比如示范区创建标准设计了7个方面40项93个指标,整体保持了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东部标准的水平,同时还增加一些体现首都特色的项目和指标,实现了国内先进水平与首都文化特色的有机结合。再如示范区创建的推动和激励机制,强调示范区称号不搞终身制,而是动态复核,不合格就取消称号,引导和鼓励示范区不断提升创建指标的综合水平,体现了服务效能为先、不断提升水平的导向。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方案所做的创新设计,以地方实践完善和升华了示范区创建的做法和经验。

  “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中的《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和《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以下简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是北京市以标准化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准则,它和首都示范区创建标准一起,事实上形成了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北京样本”。建设标准在两个方面亮点突出。首先是明确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界定了其主要统筹范围和主要服务内容,为全国范围内正在推进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提供了北京经验。其次是确立了主要依据城乡区域特点和常住人口数量决定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模和面积的原则,并据此提出了设施面积指标,公共文化服务以人为本、普遍均等的理念得以制度化地落实,为形成北京“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奠定了坚实基础。服务规范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来说,是规范行为、优化流程、固化指标、提高质量的基本遵循;对于老百姓来说,实际上是一份能够享有的文化实惠清单,是政府满足老百姓基本文化需求的承诺清单,如读书看报在什么范围内免费借阅,广播影视在什么程度上免费收听,文体活动在什么项目上免费参加,上网服务在什么环境内免费提供,数字资源在什么水平上免费享用,等等。《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规定的服务内容和种类,通过服务规范在北京实现了项目化、定量化、具体化,从而使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