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1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孙其峰
山东省文物总店总经理宋玮主编的《齐鲁画派历史研究》
记得那是甲午晚秋的某日,我的山东弟子张德娜拿了本装帧精美的书送我,说是一位山东学者耗时几年完成的著作,写的是山东书画史,图文并茂,非常不错,值得深读。我翻开画册,当看到俞剑华、关友声、黑伯龙、于希宁、岳祥书等书画家时,思绪将我拉回到了几十年前,回首往事,亦师亦友,当时与他们交流学习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山东是吾故乡,我对齐鲁大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以来,我与山东书画界的互动与联系也从未间断过。山东老一辈的书画家,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由于所处的特殊时代,他们的艺术,在当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应有的宣传,后人也鲜有系统性的梳理与研究,是被遮蔽的画史,十分可惜。《暮然回首:齐鲁画派历史研究》一书的出版,为这些书画家树碑立传,解构他们的艺术风格,深挖他们的艺术成就,梳理二十世纪山东书画史的发展脉络,填补了这个阶段历史研究的空白,是一件大好事。
该书的作者宋玮研究员,是一位书画、文物鉴定专家。他自廿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在山东文物系统工作,是这些老艺术家创作与生活的亲历者。因此,他的视角与观点与美术史家“由理论到理论”的“空对空”研究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宋玮研究员从学术的角度出发,根据自身常年的鉴画经验,在“求真致用”的治史思想下,筛选出七十余位山东籍或者在山东地区创作、生活的书画家,按照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四个书画品种,分门别类,探讨其发展渊源,并对其进行分期研究,将绚丽缤纷、风格多样的二十世纪山东书画史条理化、系统化,学术价值强,可读性高,令人耳目一新。
我觉得本书以“齐鲁画派”的历史研究为切入点非常好,观点十分新颖。关于“画派”的研究,是进入廿一世纪以来美术界的学术热点。中国“画派”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张彦远时代就提出了张(僧繇)、吴(道子)与顾(恺之)、陆(探微)的“疏密”二体派别。自明已降,凡是艺术的繁荣期,都会画派林立,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如明末清初的华亭派、苏松派、云间派、黄山画派、四王、四僧、金陵八家等,近代以来的海派、京津画派、岭南画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等。
近年来,关于“画派”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画派”的打造活动,集中体现在各地政府先后组织打造、复兴了漓江画派、巴蜀画派、常州画派、关东画派等一批“画派”。有的学者认为,画派是自然生成的结果,毫无打造之说。部分学者则认为,画派可以打造,有利于地域艺术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两种观点,在报纸期刊上口诛笔伐,相互交锋,不分上下。
关于“齐鲁画派”的争议由来已久,早在廿十世纪六十年代,山东省就组织画家、评论家在青岛展开过一次大型讨论,后因意见分歧搁浅。新世纪以来,在打造“画派”品牌的思潮下,山东省再次将“齐鲁画派”的创建提上日程,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宋玮研究员很敏锐的捕捉到这一学术热点,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和实践经验,没有去直击“齐鲁画派”的打造问题,而是追溯其历史渊源,并结合时代特点与个人风格,对“齐鲁画派”的历史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期,梳理了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的发展脉络,强调了“齐鲁画派”与“京津画派”、“海派”和“新金陵画派”互动与影响,将“齐鲁画派”的历史放置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高度去解构,高屋建瓴,追本溯源。因此,《暮然回首:齐鲁画派历史研究》的选题紧扣学术热点,为政府建言献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传统的学术著作,一般以文字叙述、论证为主,作品为辅。宋玮研究员在该书的编排中,一改旧习,将文字与作品并重。该书的前半部分以松年《颐园论画》、俞剑华的题松年《颐园论画》跋和两篇理论文章构成。他以大量的笔墨追溯了“齐鲁画派”的渊源,通过分析《颐园论画》的影响,肯定了松年的盟主地位,继而考证了“齐鲁画派”的历史分期,环环相扣,逻辑性极强。
该书的后半部分,以书画家的小传和作品为主,左图右传,图文并茂。这些老一辈书画家,部分生前名气就已很大,有着较为详尽的文字记载。有的生前默默无闻,去逝后作品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书中的徐寿昌、唐鸿、蒋兹等,其文字记载只有片言碎语,作者为搜集他们的作品和资料,数次到各地市博物馆、收藏家中征集作品,多次到各地档案馆翻阅地方志、文史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其工作态度值得敬佩。书中的很多书画家与作品是首次印刷出版,其艺术水平之高,莫不为之折服。
宋玮研究员很好地总结了廿十世纪山东书画史,再现“齐鲁画派”先驱的全貌,并不是为某一书画家立传,而是侧重于“齐鲁画派”先驱书画家群体的共同状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全书的结构独特,前半部分的理论论述将后面的书画家串联成一个整体,为其灵魂;后半部分的小传与作品为前面的理论论述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其注脚,前后部分顾盼统一,互为例证,结构的整体性非常完善。
纵观《暮然回首:齐鲁画派历史研究》一书,不仅观点新颖,框架合理,而且有人物、有作品,注重细节的推敲,绘声绘色,耐人寻味。相信此书的出版,会令更多人了解这段被遮蔽的画史,进一步的推进山东书画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