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18 来源: 凤凰江苏 作者: 凤凰江苏
凤凰一席谈第三期活动现场。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凤凰一席谈——我们共同的回忆,中国连环画70年的活动现场。刚才贺友直先生在视频里头问何日君再来,今天到场是济济一堂,而且我们邀请到了国内连环画界的大佬级的人物,共同把话中国连环画,首先我隆重介绍一下到场的嘉宾。他们是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中国画协会会长、著名画家高云先生,有请高厅长。其实对高厅长头衔的介绍,我足足省略了有一千多字,要特别介绍的是,高厅长是著名的连环画家,他的代表作品《罗伦赶考》,曾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的金奖;《长生殿》曾经荣获全国连环画评奖的最高奖。介于他本人在连环画创作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他曾经与贺友直、张乐平等连坛的前辈一起被评为连环画十家,而他是十家当中唯一一位建国以后出生的画家,多年以来,我对他的敬仰是如同滔滔江水。再次欢迎高厅长。
接下来请出著名连环画家,我们中美社的资深前辈,曾任副总编辑胡博综先生。胡老的作品参加过六次的全国美展以及国外很多大型的展览,他的中国话作品《故土情》获第八届全国美展的优秀作品奖,他的代表作品连环画《十二品正官》、《倪焕之》先后获得全国二、四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要是我当县长》获得全国三届连环画的最高奖。让我们对胡老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接下来欢迎远道而来的《连环画报》的主编何玉麟先生。何主编是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的主任,他曾策划组织过重要的国家级的连环画的座谈活动,活动得到过中央领导的肯定和批示。他担任主编的《连环画报》,曾经荣获新中国六十年以来有影响力的期刊这样的称号,他还发表过《简论新时期连环画的发展》等论文,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连环画的专家,欢迎。
我们今天的活动得到了各界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有徐州市副市长李燕女士,凤凰传媒的副总经理佘江涛先生,凤凰传媒出版部主任吴迪女士,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葛庆文先生,本人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办王林军,这次活动由我们社和凤凰网江苏站联合主办,在此也感谢关总和他的团队前期的准备和现场辛苦的录制工作。另外要特别说明原计划邀请我们凤凰集团的总经理周斌先生出席,因为他也是资深的连环画藏家,但他有重要的要务出差,所以在此也做一个说明,让我们再次以掌声对到场的嘉宾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part1 连环画红火:中央美院开设连环画专业
主持人:高厅、胡老、何主编,我是作为70后的出版社的从业人员,说起我的本职工作图书的话,我从小接触到的书,首先就是小人书。首先我想邀请高厅,您作为我们社曾经的社长,也是知名的连环画家,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话题是连环画当年究竟有多红。
高云:各位读者,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是一个特别热爱出版的人,我大学毕业之后就到江苏美术出版社工作,这一工作就工作了23年,23年之后才去了江苏省文化厅,但是我的一些知识积累,由于我们那个年代,都来自于连环画。刚才主持人问我,连环画到底有多红,我可以告诉各位,连环画在当时作为我们这一批小读者,唯一可以接触到知识的,尤其是传统知识的一个平台,一个载体。
我们一放学最大的兴趣就是揣着两分钱到小书摊上去,租上一本书,泡上一下午。为了节省钱怎么办?我们就是你是两分钱租一本,我是两分钱租一本,我们悄悄地私下换,两分钱就变成了四分钱,一本书的价值看了两本书,但是小书摊的摊主是不愿意的,常常批评我们,但是我们采取悄悄干的办法,所以连环画在那个年代,红到我们唯一的可以吸收养分的读物。
另外连环画在当时红,作为画家来讲,也特别红,画家是唯独可以出版,唯独可以挣到稿费的,就是连环画,我们说一句话叫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这个独木桥就是连环画。无论你是画油画的,搞版画的,还是画国画的,只有画连环画,你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应有的报酬,那么连环画红还红在在出版上,出版社,当时的出版社的经济支柱,赚钱的图书。那时候没有教材,只有连环画。
所以连环画无论是对于出版来说,它是经济支撑;作为画画来说,他是唯一可以展示才华的一个平台;对于读者来说它是唯一可以慰藉心灵,娱乐生活,吸取养分的读物,所以连环画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当时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是我们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获取知识的一扇窗户,谢谢。
主持人:高厅,你当年创作的连环画卖的最火的,销量最大的,你还记得是哪一种吗?
高云:我画了很多连环画,但是往往画得最好的,卖得不是最好,为什么?因为画得最好的都是经典故事,非常正能量,孩子不爱看,而且艺术性很强。我画得卖得最好就是和我们胡老师合作的,那是武打连环画,叫《神州雷》,上中下三本,专门讲天津卫一个打拳出生的,怎么去打擂台,成为天下第一的,这个故事孩子特别喜欢看。印量大得不能再说了,太大了。
主持人:那我想请问一下胡老师,你当年作为我们连环画编辑室的负责人,当年我们社自产的连环画销量多的,比较畅销的有哪些品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胡博综:我们当时销量最大的是一本武打,当时都看武打小说,武打连环画销量最好,我记得印量最大的一本是《神力王》,也是南京一个作者画的,现在在上海。那个第一次印你讲是99万,我印象中间整个是200多万,应该第二次再印,第三次再印,加起来大概两百多万,当时我们社主任华士明统计过的。
主持人:那当年作为我们连环画创作的,现在已经是非常知名的画家们,当年也是我们的作者,胡老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印象比较深的。
胡博综:几乎所有的人物画家不管你是哪一个画种,只要能画连环画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参加。包括陈丹青,从江西到南京的时候,他在江西就出过连环画,到南京也画过一点插图封面,但是后来也没有多长时间他就离开南京了,所以他假如在再呆下去,可能也会到我们出版社。
当时现在画得都比较有名的,徐乐乐、王孟奇当时都是从连环画开始的。因为国画当时没有市场,也不像连环画能挣到稿费,所以画画的人,能画连环画,包括陈大羽也画连环画,包括上海的陆俨少,全国各地反正画人物的,有些开始画人物,后来不画人物,但是开始只要画人物全部画过连环画。
主持人:胡老的介绍也让在场的我们社的同事们有种遥望我们社当年黄金时代那种感觉。我想问一下何主编,您是来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人民美术出版社有个副牌社叫连环画出版社。我们的连环画红到什么地步,专门要成立一个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至少我们还没有油画出版社,国画出版社。何主编,您是我们连环画的主编,您给我们也介绍一下,大人美(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出版当年的盛况。
何玉麟: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看了一篇文章在《作家文摘》上,毛主席的机要秘书谢静宜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她写道:当时毛泽东主席除了看理论著作、研究、看古典文学的,他也看连环画,而且他为了让谢静宜学习,学会阅读,送给谢静仪183册连环画。有的连环画上还批注这册连环画里面有什么东西值得他大家学习,甚至还点评有一册的绘画,也就是说我们主席是看连环画的。其实一建国,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毛主席就有批示,要成立专门的连环画出版社。文革当中,周恩来也是两次召集会议,说要出版连环画,给当时青少年阅读,在80年代中期当时是赵紫阳总理批示成立了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所以说,连环画在当时是一个国家层面的东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还有就是我们社里的书,印量最大的应该算《水浒》,有两个版本,50年代一个《水浒》,80年代一个《水浒》,这两种《水浒》加在一起的印量应该是四五百万套,单册的数,上亿。而我们连环画报当时最高的印量,当时80年代也达到了每期120万册,这个还不是最上限,因为当时,我们听老领导说,当时仓库只有那么大,不能够放再多的纸了,要不然这个印量还会增加。
高云:我补充一下,刚才说连环画红到什么程度,红到专门成立一个出版社,其实还红到了中央美院,把连环画请进去,开了连环画专业。这是不可思议,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今天,没有把连环画摆这么高的位置,把一个画种摆这么高位置。同时呢,20世纪还评了十位连环画家,这是以前也没有过的,我们只有评国画十大家,雕塑就没评过,油画没评过,只有国画和连环画,非常红。
part2 连环画唯一:没有选择 只能看连环画
主持人:三位嘉宾的介绍给我们描述了连环画的当年红火的程度,我们在座的所有做出版的,都非常的心向往之。高厅长,您作为著名连环画家,你给我讲讲,分析一下,连环画当年为什么这么红。
高云:其实很简单,连环画为什么这么红,一方面是那个时候是知识沙漠,我们能看到的书太少了,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知识也太少了,只有连环画,所以连环画是不二之选择。当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游,几乎什么都没有,只剩连环画了,如果孩子没有连环画看,我们不知道应该从哪儿学到知识。当时是一个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其实不仅是图书,包括任何物资,都紧俏,所以连环画对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其他可以取代的,所以它特别红。
另外第二点呢,也是供与需的关系,我们供应还是太少了,需求太大,这永远不满足,所以我们都特别渴望有连环画。我们根本买不起连环画,我们只能去租连环画看,当时谁家要有几本连环画,那是最大的收藏,是非常值得羡慕的,所以你要说连环画为什么这么红,主要是需要,主要是周围没有任何可以提供选择的余地,唯一选择,就变得很火。
主持人:谢谢高厅长,我想问一下何主编,您专门写过《我们新时期中国连环画的发展》,您从您研究学术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一下,中国连环画当年红火背后的原因。
何玉麟:连环画可以归到通俗美术类读物里面,其实包括漫画也是。但是漫画的起源呢,基本上可以说从欧洲开始,文艺复兴开始发展,后来有欧洲的漫画,有美国的漫画,有日本的漫画,但是我们中国就是连环画。尤其是在明代有了资产阶级的萌芽,到了清代我们继续的发展,从连环画开始发展,所以说从我们土生土长出来的,具有我们中国民族特性的东西。那么它从内容上来说,从艺术水准来说,都要高于,现在看,但也不能简单这么比,我认为可能高于其他通俗美术类读物,而且从对我们孩子青少年的教育方面,是非常好的,所以说,从这个特性上来讲,连环画本身的特点,适合我们中国人阅读。
第二个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讲,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是支持的,有国家强烈的助推。另外从微观的操作层面来讲,高厅刚才也讲了,当时我们出版具体操作层面上给的稿费是非常高的,这样实际上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动力。
高云:我再补充一下,除了刚才说连环画是不二的选择,唯一的供应,还有一个外在的原因,就是孩子有时间看连环画,那时候没有学业压力,几乎无学好上,那么就可以大把的时间去看连环画。这点今天的孩子多羡慕,我们时间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今天的孩子,你们在座的孩子,是被学校管着,被家长管着,被升学压力管着,没办法看,所以这点我讲,有时间看。
第二个,还有一个疏于管理。为什么?不像今天一家一个孩子,我们对这孩子寄托的希望太大了,要希望他上大学,希望他成才,希望他以后了不起,这包含的父母、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的全部希望,就这一个孩子。可是我们那时候每家都有五六个孩子,家长还要去上班,也没时间管你,于是给了我们一片自我的空间。所以从内容上讲,从自己的角度是因为不二选择,没有选择,只能看连环画,从外在的看,给了我们看连环画的时间。
part3 连环画萎缩:脱离孩子欣赏水平他们不爱看
主持人:感谢我们高厅和主编、胡老回顾了我们连环画当年的红火程度,在连环画的画展过程当中,我想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忧伤的环节。就是在80年代的中后期,连环画出现了一种断崖式的萎缩,对此我们高厅长当年还是我们出版社社长的时候,据说对此就有所预言。高厅长,你再给我们讲一讲,你是怎么认为当年连环画一定会萎缩的?
高云:这是一个过去的话题,但同时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那么红火的连环画,突然就没有了,它背后肯定有原因。很遗憾,当连环画红的时候,我在出版社,当连环画消亡的时候,衰退的时候,我同样在出版社,也因此我见证了连环画那么的红火,我也见识了连环画不得不去失去市场,没有人去看它了。
记得有一次在广州开全国连环画的编辑工作会议,当时连环画室在出版社最赚钱的,所以连环画开会都选最好的地方,那次是在广州,在广州,连环画最红火的时候,开座谈会我那时候就预言,我说连环画将不久于人世。当时他们一听很吃惊,你怎么会说出这种话呢?连环画红火啊,我说我的依据这么几条:
一条,连环画都是根据成人写的小说改编的,它不是创新的,它是旧的,它不是新鲜的,是不断地改编翻出来的,我们当时讲, 吃人剩下的馍是没有味道的,这是一点。
第二点呢,连环画是大人选择给孩子看的,选什么选题是大人决定的,而大人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来选择,而不是娱乐孩子的目的选择,因此我们选的选题孩子不感兴趣。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不尊重孩子的欣赏水平,我们很多的大人,编写的连环画脚本,孩子看得不通俗,看得没有味道,看得不好玩。
同时,画家由于连环画特别红火很多很多画家画连环画,为了更多地赚稿费,画了跑马书,所谓跑马书,画得特别快,一天能画几十幅,粗制滥造,而且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欣赏趣味。
所以从内容上,它是旧的;从选题上,它不尊重孩子的需要;从绘画上,它是完全不是为了孩子去画的;这三点造成了连环画必然灭亡。
当时讲过之后,也就听完了,听完大概过了十年之后,有一次贺友直先生再一次开会,他就说,这里面我最佩服高云,他就是个预言家,在他讲完之后的第二年、第三年,连环画就垮台了。
所以我的体会是我们一个出版物或者干某一项事业,一定要尊重老百姓的需要,一定要尊重读者的需要,一定要尊重观众的需要,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就不会尊重你,有史以来,今天有很多艺术样式实际上在历史发展中被淘汰了。为什么被淘汰?就是它没有尊重大众的需要,它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做的。
徐悲鸿先生说过,人民需要艺术,但是艺术也需要人民,假如我们有一天,不尊重我们的读者,我们的观众,我们的读者和观众就会离我们远去,那我们什么结果呢?既然没有人需要我们,我们最好的结果就是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那是一具僵尸,所以连环画消亡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谢谢大家。
part4 连环画发展:新一轮太阳升起有大好前程
主持人:高厅的分析,当年的预言也体现出了,他作为一位出版社的曾任领导,包括现在的我们省文化管理部门的领导的这样一种高瞻远瞩。我们当下,我们的美术出版已经进入了一个大美术、大视觉、大艺术这样的一个时代,那我们的出版其实已经进入一个文化产业的时代,再加上我们现在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那我想问一下何主编,您觉得在当前的文化生态下面,连环画还有着怎样的发展空间呢?
何玉麟:确实也是像高厅说的,特别反对把连环画来申遗。其实有些新的情况,从去年开始,我们社的连环画已经进入到北京市全部的1093所小学,而且现在反馈的信息,孩子还是喜欢看的。还有我们也是从去年开始,我们的连环画进入到北京市报名系统,销售,总共二十几种书,一百多册,累计销售了十多万册,就整个14年一年,所以说非常好的一个消息。
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怎么样发展连环画?我觉得首先还是看一下世界的情况,比如说欧洲,欧洲有欧洲的漫画,但是欧洲的漫画,它也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它有衍生品,它也拍成电影。后来有美国的漫画,美国的漫画我们熟知的就是它的影视,像他的钢铁侠、蜘蛛侠。还有日本的漫画,日本的漫画更加多元,它的衍生品非常多,我们就更加熟知了。所以从世界范围来讲,可能这种通俗类美术读物,产业化是一个路子,为什么我们80年代的时候没有产业化呢?很简单,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是不可能产业化的。而且产业链条当时就是出版,出版一受到冲击连环画很快也就沉寂下来。
那么,我们连环画可不可以实现产业化?我觉得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以前的动画片叫美术片,其实美术片,它有一个基础,它的职能的基础就是连环画,当初做美术片的设计也好,导演也好,好多都是连环画家,更有很多是跟我们连环画界很熟悉,来往很多的一些同志。说到做衍生品,以前我们也没有做过,但是贺老前几年在上海,开了他的衍生品店,卖得非常好,等于说我们的连环画也是可以做产业化的,这些产业可以衍生的。
具体来说,我们其实连环画有一些具体的想法,我们想着在条件成熟了之后,尽快要创办一个连环画报的小学生版,然后出版图书,然后再开发衍生品,游戏,动画片,影视。通过期刊,来培育我们新一代的读者群,期刊是一个窗口,好的作者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出口,我们能够聚集我们最优秀的画手,然后我们可以多媒介地发布,多媒介地出版纸质的、数字的、电脑的、手机阅读的。
而且我们还计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举行连环画故事的创意大赛,绘画的大赛,甚至举办全世界的大赛。把我们的连环画推出去,所以从我们的设想,还是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连环画实际上算出版业里面的一个非常朝阳的行业,或者说一个产业。这就像新的一天,太阳又升起来了。
所以我衷心地希望我们凤凰集团,我们的江苏美术社能够加入到做连环画,共同把连环画的事业做好。
主持人:感谢何主编,还是给我们在场连环画的爱好者,就是看到我们连环画的发展的美好的未来。我想问一下胡老,您对连环画的现状和发展,您有所寄语吗?
胡博综:连环画现在实际上市场上能看到的就是是两种,一种是收藏性质的,因为当时那么几十年里面,都是那么多大名家,从这里画画出版物。那么,现在来看,这批东西以后可能再也画不到这种质量了。作为收藏,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这个作为艺术欣赏,大家对这一阶段的东西都是非常认可的。
现在的东西,假如是你把原来的东西再弄过来,再版,那么当时我觉得早期的连环画不是完全针对孩子的,因为那个时候人的文化水平很低,很多是大人看的。所以这个欣赏习惯,我觉得跟小孩子可能会有点距离,现在出的连环画,新的搞连环画,我觉得还是要从形式上稍微要向小孩子的欣赏习惯靠拢。
主持人:好,感谢胡老。那么我想最后问一下高厅长,您作为我们省的文化艺术管理工作的领导,您又是我们省中国画学会的会长,您对我们连环画的发展有何寄语?
高云:我是非常看好连环画的。一方面,因为我是连环画家,画连环画出身的,同时我也是看连环画长大的,对连环画有感情,出于感情,我是非常看好连环画的,我希望连环画正如何主编讲的,新一轮太阳升起。
另外一方面看,连环画的确有大好前程,从毛泽东同志喜欢看连环画,邓小平喜欢看连环画,今天的中央领导也喜欢看连环画,他们不仅喜欢看,他们更看重连环画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进行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
同时,第三方面看,世界上从各国来看,连环漫画或者动漫也一片火红,我们没有理由红不起来。
加上第四个原因,是我们有一批对连环画非常热爱的读者,从年龄大的,到年龄小的。有这块土壤,连环画就能够再生长。所以从几个方面看,我认为连环画应该有一个很灿烂的美好的明天,我也希望我们的读者们多多关注连环画,多多关注中国人独有的连环画的这种表达形式。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凤凰出版集团、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能够在出版连环画上下点功夫,为我们这些连环画的爱好者,我们过去受连环画恩惠的这些画家,能够看到连环画一个美好的今天,同时,我也希望能跟我们连环画出版社共同合作,把连环画这个平台再建设好,谢谢。
主持人:好,再次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发言,短短半个多小时让我们追忆了我们中国连环画的70年。我想连环画它的迷人之处,可能是它以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启了我们每一位小读者启蒙阅读史,打开我们认识世界的窗户。它既有属于大时代的一种回忆,又有属于我们每一位读者本人的自我的回忆,大回忆再加这种小回忆,共同凝聚成我们共同的回忆。再次感谢三位嘉宾精彩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