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对历史伤痕的一次治愈

时间:2015-07-28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杨欣欣

摘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哲学、科学和艺术等千百年来不断追问和试图解决的问题。一百多年前,后印象派大师高更在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下完成了其创作生涯中最大的油画,直接发问;一百多年后,艺术家托妮·斯科特在其展览《基因:血统与人类家族》中,运用艺术的手段去发掘和呈现历史事实,并通过数码科技手段合成基因图腾,促使今天的观者再度思考。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哲学、科学和艺术等千百年来不断追问和试图解决的问题。一百多年前,后印象派大师高更在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下完成了其创作生涯中最大的油画,直接发问;一百多年后,艺术家托妮·斯科特在其展览《基因:血统与人类家族》中,运用艺术的手段去发掘和呈现历史事实,并通过数码科技手段合成基因图腾,促使今天的观者再度思考。

  托妮·斯科特是一个具有非洲和美洲印第安血统的艺术家,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追溯其长达500年家族历史的过程,这一过程激发了她去再现历史中遗失的图像和事件的愿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大众意识到那些长久被遗忘的美国奴隶制的受害者们,以及那些死于种族大屠杀的上百万美国原住民。同时, 艺术家还希冀通过作品表达对自己部落——马斯科吉的热爱和敬意。

  在美国,相对于非洲黑人,印第安人的社会和文化地位处在更为边缘的位置。作为美国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却没能在始于二十世纪中期的民权运动中获益,反而在与白人长时间的种族和文化冲突中遭遇了巨大灾难,饱受无数血泪摧残、疾病困扰以及文化的灭顶之灾,而彻底沦陷为被无视的“失落一代”和“文化的死角”。而有着非洲和印第安多元血统的艺术家托妮·斯科特血脉中流淌的基因印刻着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压迫带来的双重伤痕。她将自己的基因图谱、家族命运、历史、血脉传承与种族、民族乃至全人类联结在一起,恰如一次集体性的寻根仪式和历史反省。

  在展览《基因:血统与人类家族》中,艺术家不断在追问“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展厅外大小两顶绘有原始图腾的美洲原住民圆锥形帐篷为观者开启了微型的“托妮·斯科特溯源之旅”。绘制在帐篷上的图腾来自不同的部落、跨越了时间的鸿沟,却体现了亚洲和美洲的相似性和相关性,这为审视人类文明的起源、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大帐篷的颜色是根据密西西比人的信仰而设计的,金色代表的是太阳,圆形代表的是密西西比人相互之间的团结互助,这些图案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紧密、有力的包围。在美国原始社会,女人负责搭建帐篷,帐篷中间是一个火塘,用以生火取暖,烟从帐篷顶的洞升上天空。密西西比人认为:人的世界分为三个,分别是地上世界、地下世界和天堂。他们将自己的祖先、神灵的图腾绘制在帐篷上,并笃信将受到祖先和神灵的庇佑,足以抵御敌人的侵略,并维护种族的延续。帐篷既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庇护所,也是他们祈求神灵保护的象征,更为重要的是,帐篷使人类的迁徙更为方便。正是人类的流徙, 才促使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而这一过程经历了很多年的很多循环才形成了我们今天大到可以容纳70多亿居民、2000多个民族的家园,小到可以称为“地球村”的世界。

  展览主厅的左侧展示了发生在奴隶之间的 23 个相类似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了奴隶们的内心世界。无休止的工作和无法下咽的食物都被记录在这些悲惨的故事中,深刻地反映着那些奴隶们所经历的暗无天日的过去。展厅右侧则展示了数十张标明了身份的奴隶照片。据艺术家本人介绍,这些奴隶的照片有的是奴隶主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而拍摄的,有的是科学家拍摄下来用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黑人与白人不同的生活。

  展厅中央,托妮·斯科特用数百张奴隶幻灯片缝制了一艘漂浮在空中的奴隶之舟。艺术家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收集了大量非洲籍奴隶的真人照片,并将它们进行加工制作成幻灯片。蓝色是其主要色调,代表着奴隶之舟行经的大海,也传达着奴隶们的悲伤和忧郁。艺术家将幻灯片用麻线穿连在一起,然后捆绑在竹制的框架上,组成了长达 8 米的奴隶之舟。环绕着船身的展墙上展示着艺术家个人的家族史、美国历史事件和以美国原住民和中国人的基因关系为主题创作的数码合成作品。艺术家还展示了她个人的线粒体基因信息,信息显示她的血统中不仅有美国原住民的遗传基因,还与中国有所关联。艺术家希望通过展览传达人类走出非洲向全球各地大迁徙的观念。中国元素的体现,拉近了中国观众与艺术家个人家族历史和命运的距离,同时有力地促使观者去反思自身和整个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奴隶之舟用装置艺术的语言描绘了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其形式的当代性和题材的历史性创造出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巧思。

  艺术家托妮·斯科特营造了一个时空凝滞的站点,为观众带来了更为开阔的感知范围和更为深刻的观看体验,在这个场域中,观者好似瞬间回到十万年前,站在某处目睹着人类大迁徙的全过程;又似乎与奴隶之船同行在一片海域,亲眼见证了那些凄惨的故事,某一刻,甚至与奴隶悲戚的眼神相交汇。或者,恰巧看到了托妮·斯科特的祖先在经历着磨难、苦痛,而茫茫的人海中,竟然有自己祖先的身影……

  与其说艺术家托妮·斯科特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在对黑暗的奴隶制历史和美国原住民的悲惨遭遇进行血泪控诉,不如说,她试图用其深入的研究和敏锐的艺术创造力在努力呈现和叙述历史事实,激发人们去反思和发掘以往被忽略的历史和文化的价值,同时,也是艺术对历史伤痕的一次治愈。杂志《印第安之声》的编辑罗丝·戴维斯指出:托妮·斯科特带着微笑打造作品,那微笑犹如光芒撒在理性的宇宙中。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托妮·斯科特带着微笑和勇气追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并用多元的方式去呈现和试图解答,这使她的作品不无深沉。或许,当艺术与个人命运、人类历史发生关联、相互作用之时,我们才更能理解艺术的价值。

  展讯

  展览:基因:血统与人类家族

  时间:7月4日至9月27日9:00-16:30

  地点:北大赛克勒博物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