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02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 赵成帅
8月1日,艺术家高润生的个展“小声点”在北京在3画廊开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2011年至2015年以来创作的十几幅油画作品。
高润生,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就在绘画方面表现出过人之处,他自称是被亲人与邻居的夸赞推上艺术之路的,在本次展览现场,确实遇见了自己儿时在北京少年宫学习画画时的恩师。高润生,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清华美院玻璃艺术系,后进入中央美院壁画系深造,但私下里他一直在坚持油画创作,毕业后开始专攻油画艺术。
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清晰呈现了高润生在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剖开的一条路径。他把目光聚焦到自己生活的超级城市——北京身上,商场、堵车、超载的公交车成为他主要的绘画对象,他通过城市中的橱窗将玻璃的镜面映射与照相写实技术相结合,在写实绘画中融入了一种观念性,那些明亮的、光滑的城市生活被冷酷地分割开来,每一帧生活都像是一幅幅活的城市广告,精致、拥挤、光彩、沉默。他把对北京这座超级城市生活的情感隐藏在一个个相互对照的、互涉的玻璃橱窗中,他并不急于对这种生活进行宣言式的判断,而是在一个具体的切口中最大限度地凝聚为一种“图像”,这个“图像”表征了这座超级城市的秩序、色彩、音调、情感以及快乐和悲伤——这是高润生2011年、2012年创作的一批绘画。
总的来说,这一批稍早的绘画作品还有较明显的叙事性,此后高润生逐渐发现照相的映射关系无法为自己的绘画提供一个独立的、主体性的对象。于是他把肉眼可经验的对象抽象化,将那些城市街道、车辆更加具体的进行切割、虚化,乃至成为更加简洁的几何体的集合。他2014年左右的一批油画出现这种抽象性的倾向。
而在2015年的新作品中,高润生把过去宏观的、开阔的视角骤然缩小,从而凝聚在一扇汽车门、一块玻璃窗上,因为在一个具体的片段上,已经足以呈现它背后的逻辑及其全貌,那种稍显廉价的对“消费”、“城市化”的形式表达得到提纯,或者说高润生不再关心受众读不读得懂,他对自己作为画家的纯粹性、对绘画的纯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有信心在一片树叶中见到整片森林,而那片树叶当然是被艺术家的观念与颜料萃取的。尽管这个提纯过后的对象还拥有具体的“形象”,以及类似早期玻璃镜面似的光滑与明亮,但它透露出艺术家对艺术“形式独立”的要求,这可能是高润生沿着2011年的创作推进下来正在经历的一个转折点。
总体来说,在关于超级城市或者现代城市生活这样一个叙事性的观念绘画中,高润生的创作可能呈现出北京的形象——北京的形式——非北京的形式这样一条演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