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06 来源: VICE中国 作者: VICE中国
几个月前刷到一条微博,说有人在美国当代MOMA看展览时候掉了一只手套,结果后来的参观者都没有把它捡起来,因为大家不能确定这是不是艺术展的一部分。当时,我的脑海里迅速掠过了众多参观者经过手套时复杂的面部表情,以及成百上千的微博用户如何点开图观赏那只手套——听起来还真可以算个艺术事件。
这之后,我处处留意自己和美术馆里其他人的看展表现。一般来说,人们在当代艺术中的体验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走到乌漆麻黑的油画前,顺便照个镜子;2.蹭到一副沉浸在欣赏中的人身边,模仿他专心的样子;3.竖起耳朵,听周边或者方圆好几米外的人在评论点什么;4.先看看作品名字,并以另一种艺术的方式跟作品合影;5.时不时地好像在揣摩“这是什么?这在干嘛?我好像…...真是什么都没有明白”。
在多次重复上述动作之后,我开始有点自责:我怀疑自己之所以进入不了作品,是因为在那些作品前沉思的不够久。于是最近看展览时,我都良久地在馆内徘徊,用尽一切练气功、练瑜伽的方法,渴望接收一点启示,或者感受一下作品汇聚的能量。某次在我猛一抬头时,发现那天展内唯一的保安大哥正忧心忡忡地看着我,也看着画。那一刻,我突然很想冲上去问:“大哥,你每天跟这些作品朝夕相处,你感受到什么了吗?”
这一瞬间的冲动给了我灵感:假如艺术真能对人有所感染,那么每天被强制观看艺术作品的美术馆保安们,有没有受到什么启示?于是,趁着这段时间北京798艺术区层出不穷地上新展,我跑到UCCA、佩斯北京、和民生美术馆,跟那里的保安聊了聊他们四处看(kān)画时在想什么。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正在展出的威廉·肯特里奇的回顾展《样板札记》,里面站满了保安。在带点铜锈色的机械味的展览气氛里,他们不禁让我联想到一个个小锡兵。在多媒体动画装置短片《暗箱》前,我采访了一下张保安。
张保安在作品《暗箱》前
VICE:这个小影片你看了多少遍了?
张保安:看了N遍了,每天看18场,每半个小时一场。
看了那么多遍了!
我负责这一块嘛,这个很不错的,你要仔细看的话会看出东西,我就喜欢。我不是很专业,但多少能感觉出一点艺术的东西。它表现出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很有意思。多看看就有感觉,看的心情也会不一样。
心情有什么不一样?
很不一样,有很悲观、痛苦的感觉,杀戮的那种感觉。外面别的作品我看不懂,主要我看这个时间长,我觉得能懂一些。外面何翔宇的《口腔》我也比较喜欢。
后来出现的保安长周保安听到我们一直在叽里咕噜,忍不住凑上来。“他(艺术家)讲的是历史上的东西,”他对我说。话题就此开始。
周保安和他喜欢的一幅画
你对历史感兴趣?
对的,我对那些画不感兴趣,对历史感兴趣。
所以在这个展...…
在这个展里,说实话你能接触到很多东西,也许你能学到很多,也许你学不到。这不一样,看个人爱好。
你在这些作品当中最喜欢哪个?
楼上那个画在报纸上的花。
这跟历史也没什么关系啊?
这个东西喜欢就是喜欢,没有为什么。
是什么样的感觉?
感觉说不上来,就是喜欢。就是比较合我的胃口,合我的脾气啊。还有就是这个。太精致了。
我也很喜欢这个。你也看过很多遍了吧?
对啊,到现在还没看明白它是怎么运作的。
你平时喜欢什么?
喜欢大学里的机器人[-4.01%资金研报]大赛。我喜欢设计的那些理念。
(我们走上楼,跟周保安喜欢的画照相。)
诶?这好像是棵白菜吧,我刚一直以为是花。
也不一定就是白菜,可能就是棵有很多不同叶子的菜。
对了,这段时间有没有碰到什么好玩的人或者事情?
有啊,有很多,比如大夏天的有人穿羽绒衣来看展。
这种事还真有啊!你有没有上去问问那人他热不热啊?
这不行,艺术家的事情,我们不能随便上去乱说的。
在佩斯北京,隋建国的个展《触手可及》的现场一片黑压压,怎么看都有点玄乎。
保安员
里面只有一个内敛的保安,静静地面对着这些石膏与聚氨酯(石油中的一种提取物)混合的大型黑色浇筑物。他不是很喜欢表达自己。
民生美术馆的开馆展是《民间的力量》。接受我采访的保安25岁,是东北人。
保安员
这边的画你都看过吗?
几乎都仔细看过,都知道画的名字,我们换岗的时候都要看看画有没有破损、损坏。
这么多画,你比较喜欢哪个?
我最喜欢那幅,兄弟1号(对,就是张晓刚那个作品)。
为什么呢?
画的比较贴切,我欣赏感官(的体验),看这幅画给人感觉不一样。有点技术含量,虽然不太懂它具体讲什么,但我感觉他画得比较有技术含量。
你猜他可能在讲什么?
兄弟吧,表达方式有点不一样,感觉是就像是一对兄弟,(在一起)很久很久了,甚至有可能是要分离了,留一个纪念。这眼睛多闪亮,给人感觉水汪汪的。每个人理解不一样吧。
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以前是军人,退伍两年了。
在哪里当兵?
西藏,云南,西南边境线我几乎跑遍了。这画我不太懂,要说哪里风景美那我还知道。
******
民生美术馆的保安们耳朵上都有个对讲机,基本上你跟一个保安聊过,其他保安会立刻知道。所以当馆里来了我这个穿粉色衣服、看上去像是实习生的记者追着人到处问“你喜欢哪个作品”时,一个很有倾诉欲的保安主动凑上来。
保安和《女人像》
“我最近把一幅作品看懂了,我看了都好几天了,”他说。
“哪个作品?”我问道。
“就这个,它的题目是《女人像》。我之前一直没看明白。但是前几天我一看,眉毛在这里,眼睛在这里,这个是嘴巴,不就是一张女人的脸吗?!”
“确实是这样啊!看明白了之后,有没有觉得很爽?”
“有啊,太爽了。”
同样在民生美术馆,我在一组叫“圆梦公寓”的作品前也跟保安聊了聊。跟我聊天的是一位暑期临时保安,20岁出头。
作品《圆梦公寓》
这里作品好多,有没有哪个给你印象比较深?
这一幅…...?(他随便向旁边指了一下,似乎自己也不太确定。)
这个?
那个《圆梦公寓》也不错,因为这就是我想象中的生活。
你是说想在北京有这样一间房吗?
没有说非要在北京,就是有这么个生活吧。
你觉得这么大小的一件房间就够了?
够了啊。那么大干嘛?!
《圆梦公寓》内部
《圆梦公寓》里有艺术家来住吗?我看后面贴着说明,是让艺术家来住的?
没有艺术家来住。你知道吗?这上面有摄像头一直关注着你。
这个真的有用吗?不是摆摆样子吗?
有用,总能看到你的一举一动。昨天我们表现不好,就被罚了。
后来,我跟他们的聊天干脆变成了一起看展。其中有个保安带我去玩了一个交互作品,当然只有我自己在屏幕前手舞足蹈,他叉着手安静地不说话,估计觉得我也没见过什么世面。
一件交互作品
还有个保安不想大声说自己讨厌的作品的名字,而是默默把我领到作品前停下——这是一个视频作品,里面的人先在浴缸里缓慢地洗着腿,接着开始抚弄一只烤鸭。
博物馆作品
我们看了好久,谁都不好意思先说“不想看了”,但我清楚地记得他在中间说的两句话“他是男的啊”,“他怎么就不吃那鸭子呢”。
那一刻,我又突然觉得,艺术家本人应该来跟他们聊一聊。
保安员们
上一篇:中国美协会员头衔为何这般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