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的崛起:黄药的艺术实验之路即寻魂之旅

时间:2015-08-12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 陈晓峰

摘要:2008年在南京博物院当代艺术馆策划“失重”国际多媒体实验艺术展成为黄药回国后的首个处女展,也是他之后筹备私人当代艺术馆——南京药艺术馆的催化性时间节点。
\

  黄药“灵魂”行为

  2008年在南京博物院当代艺术馆策划“失重”国际多媒体实验艺术展成为黄药回国后的首个处女展,也是他之后筹备私人当代艺术馆——南京药艺术馆的催化性时间节点。药艺术馆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南京当代艺术实践的一个标新立异的窗口,正是有其掌门人黄药之于当代艺术与社会新关系的理解,并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发动了一个少数人群体特立独行的艺术创新实践之旅,在避开外界艺术主流流行模式干扰下,黄药另辟溪径,踏上了一条探索真实,寻找灵魂的路途中,演绎了众多的艺术跨界实验活动及与大众互动的激情现场,构筑了一个异类崛起的独立精神生态,黄药说“虽然我只尽了微博之力做了一点点,但这个时代必须要有人去,去做绝大多数人不愿做的,要有人去牺牲,牺牲既得利益,哪怕今天我所做的只唤醒了几个人,可重要的是换来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播和延续,传递给下一代,再下一代……,让未来更多的人不再是麻木不仁的生活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黄药的另类艺术理念强调,艺术不是向主流走,而是向内心走。今天许多人追求物质富有,身体和生活安康,却忽略了重视精神上的健康,建树灵魂深处的信仰。无论生活,还是艺术,求真求实,尊重内心才是生命的根基,是万物的原点。

  黄药 “异类”的当代艺术思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调艺术活动的价值指向社会化,比如2009年黄药策划的“流动药房” ,他把一辆依维柯内部座椅全部去掉,改造成了一个空间,能移动的流动空间,他和艺术家郭海平、罗隶三人展开了“流动药房”的行为之旅,风餐露宿以阵地站肉身体验与实地实践,跨越多个省份, 面向社会征集治疗忧郁症方案,就是证明“艺术实验”的最好行动案例之一。二是每个展览主题均有明确的当下针对性,比如黄药以一对年轻人的婚礼为背景,策划的 “昏礼”展览,就是反思当下社会婚姻价值观混乱状况以及当代人的情感问题。三是简化传统展览的形式和过程,与当代艺术主流话语模式断裂,构造艺术主张鲜活的自实践小生态系统,将艺术的实践主张建立在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对话面上,比如推进持续的实践活动有“同床异梦”,“抗生素”,“药瘾” 等等。四是持续推进展览探索现场,“八年抗战”,逐渐形成一个自成风格的实践“界面”,比如灵魂小组成为近些年最具有实践性的艺术群体之一,他们艺术探索的印迹遍布江苏、安徽、河北、北京、云南、深圳等。2014年被新浪网收藏频道列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当代艺术小组,《新浪网》收藏频道编辑在编者按中提到,“不同的艺术组合有着不同的组合目的,有的是为了打破艺术的限制,有的是为了创立新的主体,有的则是为了摆脱主体功能的单一性和固定性……虽然它们的成立时间都很短,但却为我们理解艺术创新主体及其带来的各种可能性提供了新鲜的范本”。

  南京灵魂小组艺术家黄药的“艺术是一种精神之药”和“倒立”,倒过来看世界,重新审视会有新的发现,郭海平的“病”与艺术介入社会精神病群体的治疗,刘绍隽的“内伤”从85思潮独立精神的死扛到底,孙大量的“念咒”折射了对现实恶俗的孤立感,三毛的“魔梦”作为时代受伤女性的代表的社会反思等,都浓缩了灵魂群体的独特艺术观念以及用艺术介入精神的铮铮作响状。当“中国艺术学界不懂中国当代艺术”逐渐成为思想共识时,这个群体的艺术实践已经付诸于实践。中国艺术现场有两个战场现场,一种是基于商业模式的战场,这部分人形成一个供需求双方平衡,掌握话语权的现场。另一种是基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艺术独立实践,而黄药以药艺术馆为创造与实验的艺术基地,则是构筑了一个偏于用探索真实的艺术观念来集中反思和呈现当下人精神和内心状态与问题的极有针对性的艺术小生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