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15 来源: 三生 作者: 陆地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杜尚和他的小便池《泉》。一件颠覆性的惊世之作。
马塞尔•杜尚作品《泉》1917
亲,你怎么看?一件美好的艺术品?让你联想到了一个蓬勃的生命体所发出的犹如泉水般的声音?或者是由它的造型所产生的一种不怎么美好的联想?那丝气味那缕痕迹……就象你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的那样?
别想入非非了,还是让我们来听听更多的声音吧。关于杜尚,关于《泉》,关于达达主义及其它。
马塞尔·杜尚,1887年生于法国布兰维尔的一个温馨家庭,1954年加入美国籍,也是纽约“达达”艺术运动创始人。
马塞尔•杜尚
说到“达达”,还不得不提一下这个似乎莫名其妙的词。达达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在这场席卷欧洲的战争中,瑞士因其中立国姿态而成为最佳避难所,接纳了众多逃避战火的文化、思想界青年。据说在一个晚会上,一把裁纸刀在一本法德辞典中碰巧点中了一个名词“达达”,法语中原意为玩具小木马。于是这个玩具小木马“达达”就成为这场与反叛、愤世、桀骜、虚无、思考、颠覆等新理念相关的运动的代名词。
要说杜尚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也许杜尚本人并不稀罕呢。杜尚一生崇尚的恰恰是自由。1912年杜尚因其作品《正在下楼梯的裸女》而一举成名,并因此带来订画要求。不过杜尚对此不感兴趣,他说,“不,谢谢,我更喜欢自由。”所以到后来,当“达达”主义们开始沉溺于“达达”,也象曾经被他们颠覆的许多别的主义那样沉溺于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疆界时,杜尚自个儿又玩起了别的什么花样来了。这是后话。
杜尚作品《正在下楼梯的裸女》
不管杜尚自己在不在乎,杜尚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这是无疑的。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进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屠杀现象令杜尚至感绝望,杜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以他们的行为和作品掀起一场抗议的运动,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达达主义运动。也许《泉》的本意是在让世人明白,所有的既定价值、道理或者美感标准,都已在第一次大战的摧残下,变得毫无意义,一种新的理念和标准将在战火和废墟中诞生,在1916年到1943年这一期间,达达主义以鲜明的艺术态度和实践表达着反叛和从重新建构新艺术理念的思想。
在杜尚看来,艺术可以有任何形式,艺术品可以由任何东西制成。他的艺术主张就是将日常生活物品信手拿来稍作或者不作修改就变成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被称为“现成物”。
1915年,杜尚在美国推出了他的第一件“现成物”作品,名曰《断臂之前》,那是一把雪铲。
1917年,在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交了6美元进场费的杜尚拿出了他的新作品———男士小便池,杜尚将这个从商店买来的男佣小便池起名为《泉》。
当时的独立艺术家协会的会长对支持杜尚参展的着名收藏家沃尔特?阿伦斯伯格抱怨说:“您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把马粪粘到画布上,我们也必须接受?”
“恐怕我们必须得接受。”
“阿伦斯伯格的回答是:恐怕我们必须得接受。”
这一评论被看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几十年后,被视为大逆不道的《泉》以及它的作者杜尚开始被每一个艺术家和艺术史家们津津乐道,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此外杜尚还有不少着名的作品。如《下楼的女人》、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须的《L.H.O.O.Q.》、《大玻璃》、《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现成的自行车轮》等。1919年,杜尚用铅笔给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另一名作。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L.H.O.O.Q.》
杜尚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大师”的作品?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所以杜尚的意义在于,他对艺术的边界和本质提出了质疑,促使我们以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整个艺术史和艺术品。而他的现成品艺术也突出了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在《下楼的裸女》中,他已经对传统的静物美学产生怀疑,反对视网膜的感性美,而这意味着思想的开端,一扇朝向另一些事物的窗户悄然打开,新的艺术游戏规则而非美学规则正在静寂中酝酿一个世纪的暴风骤雨。
杜尚作品《大玻璃》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只是把一切摆在我们面前,它既不解释什么,也不推演什么。因为一切都已公开地摆在那里了,没有什么需要解释。”而杜尚的艺术也是那样“明摆着的”,坚实地表达着世界,而且“像水晶一样清晰”。
杜尚就是这样率性而又自由地做着他自己,也许他一生最好的艺术品就是自由地流动着的他自己的生命状态和他的思想。他可以花8年甚至20年完成一件作品,他可以花20年去下棋,他可以让自己30多年默默无闻,就因为他对自己、对人类、对世界没有任何功利的期许,所以活得非常流畅婉转、圆润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