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以来娄东画派研究简述

时间:2014-09-24       作者:文/ 黄 辉

摘要:20世纪初期到四十年代中期研究“四王”的文章已经较多地出现在当时的报刊中,以美术史家的身份并署名来系统研究“四王”文章的人当属日本学者泷精一,而此间国外研究“四王”的文章也多以日本学者居多,比如藤悬静也的《王翚笔山口捕鱼图解》和《王原祁笔南山积翠图解》以及山田槟榔的《王石谷》等。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国内的“四王”研究的专业文章也逐渐多起来,主要由于国内具有艺术史学研究背景的专业人才大量出现作为标志。


20世纪初期到四十年代中期研究“四王”的文章已经较多地出现在当时的报刊中,以美术史家的身份并署名来系统研究“四王”文章的人当属日本学者泷精一,而此间国外研究“四王”的文章也多以日本学者居多,比如藤悬静也的《王翚笔山口捕鱼图解》和《王原祁笔南山积翠图解》以及山田槟榔的《王石谷》等。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国内的“四王”研究的专业文章也逐渐多起来,主要由于国内具有艺术史学研究背景的专业人才大量出现作为标志。纵观二十世纪“四王”画派的研究,伴随着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每个时期的研究也各有特点,研究成果和研究成绩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国内研究方面

1945年温肇桐先生编写完成《清初六大画家》,“稽其行状,抉其画学”,由世界书局出版,为中国画家丛刊之始端。此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胡佩衡的《王石谷》、温肇桐的《王原祁》等,并编入“中国画家丛书”,文章的分析中多探讨了“四王”的绘画艺术,以更详细、深入的方法使之具有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童书业先后撰写了《王麓台绘画的评价问题》、《王麓台对笔墨技法的发展》、《王麓台的短处》、《王麓台论“山水用笔须毛”》、《王麓台用笔不主“重”》、《王麓台论山水“南宗正派”》、《王石谷画法的优点和缺点》、《麓台画法掇要》、《麓台、石谷画法比较二题》、《王麓台画以生拙取胜》、《麓台山水得力于西山》、《麓台论“南宗画”源流》等一系列论文,在充分肯定了王原祁的绘画艺术的同时,并且修正了先前研究者对其片面和过激的评论。1967年6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江兆申推出了“王原祁画轴特展”,在馆藏王原祁64件画轴中选出了37件作品,并亲自撰文推崇王原祁的绘画。李霖灿先生作的《王原祁的新评论》一文,肯定了王原祁的绘画成就。李霖灿的弟子郭继生受其影响于1973年完成了硕士论文《王原祁的山水画艺术》,论文应用了西方艺术中“风格学”的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探讨了王原祁的绘画风格特征。

1979年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了《历代画家评论》,清代卷由胡佩衡先生等编著,重点对四王之间的差异作了比较。为了突出重点,胡佩衡先生着重对王翚的绘画艺术成就作了深入探讨。指出王翚跳出南宗,出入各家,同时也把北宗画派技法融化在自己的笔端,创立了以南宗笔墨为主,运用北宗丘壑的一个新面貌。

1980年以后,中国的思想界又得到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出现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拉开了中国画学史界具有现代意识研究的开端,蔡星仪先生于1989年发表《“四王”论辩》,该文入选《百年中国美术经典文库•中国传统美术(1950-1996)》,成为20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美术文献之一。

199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在王时敏诞辰400周年之际举办“四王”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罗马尼亚等海内外55位研究者出席会议,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四王”的绘画艺术。并结集出版了研究文集,文章大致有:卢辅圣《“四王”论纲》、薛永年《论“四王”》、王伯敏《“四王”在画史上的劳绩》、石守谦《石涛、王原祁合作兰竹图的问题》、任道斌《论“娄东画派”的山水画论》、朗绍君《“四王”在二十世纪》等。这次研究在学术的高度上显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宏观上,清初“四王”画家的生平概况、画学思想与绘画风格已经不断充实与完善,最大的特征就是已经具体而微,细化到“四王”的某一画作、题跋、或某一代笔与伪作之上。

河北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至2011年出版的《中国名画家全集•古代卷》出版了《王时敏》上、下册,《王翚》上、中、下三册,《王原祁》上、下册共七本专著,将清初“四王”中的三王作了详尽和全面的归纳和整理,均以统一的体制排列,从生平传略、论艺摘选、艺术历程、各家评论摘录和作品赏析等几个方面著述了清初“四王”中的三位画家,并附录了画家年表,主要传世作品目录和常用印。

2011年12月3日上海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南宗正脉:上海博物馆藏娄东画派艺术”特展,主要展出了王时敏、王原祁及其传派的作品。以展示他们绘画风格的演进过程和艺术特征。同时附设“代笔与伪作”部分,通过对若干代笔和仿作的分析,以提供对“二王”作品真伪鉴定的参考。上海博物馆又于2013年12月21日推出了特展“集古大成——上海博物馆珍藏虞山画派王鉴、王翚绘画精品展” ,展品涵盖了“二王”早、中、期的代表作品。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后学津梁》,展出王鉴的作品;第二部分《山水清晖》,展出王翚的作品;第三部分《嫡学传派》则是“二王”弟子及受他们画风影响的画家的作品。这两次展览上海博物馆都出了专门的画册。

此外,2005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赵国英的《王鉴绘画研究》,萧平的著作《娄东画派》(中国画派研究丛书)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黄小峰《绘画史中“四王”概念的出现—读<吴越所见书画录>》(顾工主编:《纪念顾炎武诞辰400周年—明末清初艺术史研究文集》,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汪世清的《略论王时敏与董其昌的关系》,《王鉴是王世贞的曾孙》(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从家谱体系的史料中进行论证。以及樊波的《王翚对元画的审美解读和艺术阐发—兼论王翚与董其昌对元画认识的异同》、吕少卿的《论王时敏的书画交游与画学思想》、单国霖《王时敏代笔问题例证》。

博士论文当中以田艺珉的《力追古法、厘为规范——清初“四王”山水画“摹古”之辨析》(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届博士论文)和耿晶的《道心惟微—王时敏遗民生涯考释》(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届博士论文)最具代表,这两篇博士论文对四王画派及王时敏的研究,在综合文献的梳理中,提出了研究上的新视角,代表了当前高校对“四王”研究的最新动态。其次,与之相关某一问题的单篇学术论文以及硕博论文已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积累,且目前国内的各类出版社出版了较多的“四王”画册,本文此处不再赘述。

国外的研究

国外的绘画史学研究受西方哲学、社会学、美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较大,并注重绘画史学外向观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对国内的艺术学科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丰富了“四王”研究的成果。国外研究中国绘画的学者当属于旅美或居美的汉学家方闻和高居翰等人。

1969年美国学者方闻策划了“王翚、王原祁、吴历——莫尔斯收藏展”并撰文。掀起了一股包括王原祁在内的清代画家的研究热潮。1970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一个中国画国际讨论会,使中国绘画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地推广。

    高居翰1985年6月在日本报告《中国画研究的行方向》强调绘画在整个社会整体或更大社会中某个集团里所共有的主题、意义和价值,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个人。其研究“四王”的文章为《王原祁与石涛:有法与无法的两极》,高居翰对自身研究的视角,也可以讲他的学术研究信念,致力于视像结构或绘画中“看法”的传统守成式的分析,仍是明晰领悟风格的有效途径。严谨有序的风格分析,必能获得对艺术史的通盘认知,而不致于产生文化相对主义或文化盲从的弊病。

据199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清初四王画派研究论文集》所收录的国外研究的文章,大致有(日本)新藤武弘《“四王”与黄公望》,(美)李铸晋《王时敏与董其昌》,(美)张子宁《<小中现大>析疑》,(美)方闻《王翚:画之双翼》,(美)武佩圣《王翚客京师期间之交往与绘画活动》,(美)傅申《佛利尔藏王翚富春卷的相关问题》,(美)曾佑和《王翚<桃源仙隐手卷》。

此外,白谦慎的《王鉴生年考》和傅申《王时敏与消失的黄公望画迹》也是最近几年来较有影响的论文。

太仓娄东画派学术研究的现状

太仓作为“四王”画派的发源地,由于专门研究绘画史论人才和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的缺乏,使得对娄东画派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研究上的梯队,缺乏研究上的活力。太仓目前娄东画派的研究型人才当属太仓市博物馆原馆长吴聿明先生,在1990年编著《娄东画派研究》,以详尽的史料归纳了娄东画派的艺术生活、行迹、交游,着力探讨娄东画派作为一个群体上的共性特点,其后又陆续出版了《四王画论辑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为纪念王时敏诞辰400周年,太仓市政协于1992年编著出版了《娄东画派》(文物出版社)一书,收录了四篇代表性的文章:徐邦达《“四王”和娄东派》、吴养木《杰出的清代画家王原祁》、王培炜《王时敏家乘述要》、陆兆坤《王时敏一家画人世系表》。

近年,另有汪放、张炎中辑注的《四王题画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