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23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卢扬、冯雪菲
今年工艺美术非遗嘉年华的展销板块不仅汇聚了面塑泥人、料器工艺品、烫画葫芦这些传统的民俗产品,还首次邀请了以黄花梨手工艺品而闻名的海南铁匠村前来参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不仅吸引了传统文化爱好者,也让很多外国游客流连忘返。
烫画葫芦
勾勒点染打造立体画像
在烫画葫芦展区,大大小小的葫芦上画有不同风景、不同形象的画作。长生葫芦坊经营者于长生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烫画葫芦在起稿时,不仅需要采用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要根据葫芦本身的器型,做到多点透视,才能使得葫芦上的画立体有层次。其次在烫画的过程中,要讲究低温渗透才能使葫芦上的画保存长久,色彩艳丽。对于葫芦的选择也有一套标准,在皮质光滑的葫芦上烫画,经过风干、日晒、把玩以后 ,才能达到颜色纯正,水分干透的效果。如果要做酒具,就要选择皮厚的葫芦。”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电脑制作出的烫画葫芦,但于长生特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长生葫芦坊的烫画葫芦都是纯手工制作。“现在山东有很多葫芦作坊,他们走的是低端市场路线,工艺比较简单,价格也很便宜,而我们的葫芦是纯手工打造的,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于长生说。
黄花梨
铁匠村精品首次组团“来袭”
北京商报记者来到铁匠村黄花梨手工艺品展区,发现黄花梨手串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驻足选购。经营者李巨旺拿出一条自己收藏的黄花梨手串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现在最流行的黄花梨就是鬼脸、对眼的,像这种好一点的黄花梨纹理比较均匀、流畅,鬼脸也比较多,打磨之后会有一种半透明的感觉。”
“原料分为新料和老料,新料做出来跟老料会有一些差别,老料的荧光比较浅,有一种透明感。”李巨旺介绍道。物以稀为贵,最近几年精品黄花梨也经历了一定幅度的升值,从2000年到现在黄花梨的价钱翻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谈起北京的黄花梨市场,另一家黄花梨经营者李正传表示:“北京聚集了很多古玩的收藏家、鉴赏家,相对于全国来说,北京的市场环境非常好。由于市场饱和,黄花梨市场今年出现了小幅度下滑,但总体来说还算稳定。铁匠村的村民以前以打铁为生,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手艺,所以黄花梨工艺在全国也称得上精湛。”
核雕
手串摆件化身明星产品
阿雅核雕作为众多核雕展商中的一家,从潘家园市场外的一个地摊走进了第三届工艺美术非遗嘉年华的展区,经营者阿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之前我们只是在潘家园市场外摆地摊,现在把那么多核雕厂商集中在一起,竞争大了,不过对于经营来说这也有一定的好处 。”目前阿雅核雕主要经营的是橄榄核手串和挂件,目前这两个类别也是市场中最受认可的。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发现橄榄核手串相对来讲比较受欢迎,前来询问的消费者也比较多,而这些手串的价格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前几年橄榄核市场行情火爆,今年有些下滑,这与经济大环境有关。现在做橄榄核雕刻的厂商非常多,题材也大同小异,我们主要以价格取胜,能满足初级爱好者的需求。”阿雅说。在挑选橄榄核时,阿雅也给消费者提了几个建议,首先要看颜色是否均匀,其次要看核雕表面是否透亮,经过染色的核雕没有透的感觉,而且颜色发死。
官版剪纸
身价显赫的别样精品
今年的工艺美术非遗嘉年华上来了一家专门从事官版剪纸的展商,经营者张福成从事剪纸收藏30余年。 张福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官版老剪纸指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中国官方外文局及所属国际书店在对当时民间剪纸的现状进行考察后,统一组织选题,聘请高手精心设计并刻制初样,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剪纸珍品 ,这批剪纸代表了中国民间剪纸在当时的最高水平。”
此次展出的这批官版剪纸,都印有国际收藏界公认的PC(英文PAPER-CUT的缩写)编号,有的在外包装封套上印有生产地地名,有的在包装内印有关于当地剪纸特点的全英文或英汉双语简介,价格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张福成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后,官版剪纸走入低谷,早期的官版剪纸绝大多数已流失到海外。目前,由于存世越来越少,这批老剪纸在海内外收藏市场上的身价已上升了数百甚至数千倍”。
手工蜡染
小布匹演绎出民俗大文化
在众多展商中,手工蜡染这个展位显得与众不同,每一块布料上都印有一幅精美的蜡染画,有几何纹样的,有动物纹样的,也有不同人物形象的,这项极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尤其让外国消费者叹为观止。据手工蜡染展位经营者高亚桐介绍,蜡染不仅具有艺术鉴赏价值,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特别是韩国、日本两国非常青睐这项工艺。
作为工美非遗嘉年华活动上的常客,高亚桐特别亮出了还在制作中的画幅,“花纹都先是拿彩色的蜡进行绘画,这些没有图案的部分就用白蜡封,过段时间后再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漂洗后这块布就会显出花纹。这项技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有些蜡封的地方因为折叠而损裂,就会产生裂纹,也叫做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的图案看起来层次丰富, 而且每幅画作的冰纹绝对没有重样的”。蜡染这项技艺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常见,目前蜡染已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肖像泥人
3分钟成型的立体雕刻
肖像泥人将不同容貌及形态的泥人装饰以色彩和道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泥人作品引起了很多参观者的兴趣。
肖像泥人展位的张世芳这次受到了本届工美非遗嘉年华的邀请,张世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做这个技艺必须有家传的原料配方,原料不行手艺再好也白搭,如果原料黏度好它就不容易坠裂,你看把这个面团搓成一个十公分长的模型,然后把它竖起来,如果不歪斜能立住,就说明这样的原料可塑性比较高。”
除了原料之外,就要看手上的制作功夫了,而比例的掌握正是这项技艺的难点所在,张世芳当场瞄准了一位顾客,顺手拿起手边的材料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了3分钟成型的捏泥人技艺,在180秒的时间中,泥人经张世芳的捏、挤、拉、抻,加上手里工具灵活地挤压,一个“素颜”的泥人肖像就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