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1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国新闻网
记者采访了解“小河遗址”情况、实地考察“昆岗古墓群”的专家,专家一致认为“昆岗古墓群”带给人们的惊喜有可能远远超过“小河遗址”。
此间10月下旬,中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等的5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到举世闻名塔里木河上游的新疆阿拉尔市,举行“昆岗遗址与文物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了论文宣读以后,实地考察了“昆岗2号古墓群”“昆岗巨人生活区”“昆岗4号古墓群”、沙雅县博物馆……
四个古墓群同属一个类型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不久前的10月下旬,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从西(七团境内)至东(十四团境内),大约140公里弧形塔克拉玛干北缘荒漠带内,发现了四片“昆岗古墓群”。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廖肇羽称,多处史籍记载阿拉尔古称“昆岗”,故在阿拉尔境内发现的古墓群均以“昆岗※号”命名。
专家一致认为,这些古墓群同属一个类型,都有以下显著特点:
——古墓多数在沙丘顶部或者半坡上,有的被风吹得露出了棺木。
——古墓表面插有棒槌形的胡杨木桩,大人的粗长,小孩的细短。倘若在沙梁上发现规则地插着胡杨木桩,即可以推断其下为古墓。
——古墓棺木由四块直径20——30厘米一劈为二的胡杨原木拼成,皆无底座也无顶盖。
“巨人部落”的由来
廖肇羽告诉记者,昆岗古墓出土的“人”为“羌人”——很早的时候,羌人就聚在这里繁衍生息。古文献有关西羌在塔里木盆地活动的记载不少,阿拉尔东边的新和县曾出土“汉归义羌长印”。至今,新疆南部的一些地名仍然有“羌”字,比如“若羌”。由此可以推断,“昆岗人”即为“西羌人”,羌文化对中华西域文明的影响十分深远。“昆岗古墓群”的发现,是“中华西域五千年”的有力佐证。
“昆岗古墓群”又被称为“巨人部落”。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昆岗2号古墓群出土了5具干尸,4具比较完整,两具存放在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两具存放在昆岗遗址陈列室。
昆岗遗址陈列室的两具尸骨,一具为成年男子,一具为未成年女子。男的从玻璃柜、棺木的长度一眼就可以断定骨架的长度不少于两米。廖肇羽称,此骨架长约二米四。
记者看到尸骸头发全为金黄,颧骨高耸,面型偏长,下门牙竖着排列。
《史记·周本纪》《诗经·大雅·生民篇》等记载了巨人的传说。在该墓地的巨人是否对应了传说,令人深思。
“身材高大——人种结构、饮食习惯,抑或是其他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廖肇羽称。
昆岗古墓群与小河墓地系统研究意义重大
在昆岗遗址陈列室,大家看到了用植物茎秆编织的小篓、石器、木器、陶器、铜器、铁器、料珠、毡帽、毡靴、丝绸、“∞”字形毛线绳,还有谷物和果树种、枝叶、不明种类的动物皮毛与粪便。廖肇羽称,这是在“昆岗2号古墓群”和“昆岗4号古墓群”中间开阔地带出土的。由此可以推断,这里曾经有“昆岗羌人”的生活区和手工业作坊区。
廖肇羽称,按照河流文化学说推理,昆岗在塔里木河上游,楼兰在下游,两地文明一脉相承,渊源很深,昆岗文明显然比楼兰文明年代更为持续久远。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董广辉教授称,“我赞成‘昆岗楼兰两地文明一脉相承的说法’。但是,我认为楼兰文明要更早于昆岗文明——楼兰文明源自东部的中原文明。”
董广辉告诉记者,不久前,其参与的一项研究结果在权威杂志《自然》英文发表,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项研究颠覆了以往的很多说法。用这项成果的研究思路、方法来研究“昆岗古墓群”,反观“小河遗址”,或许会颠覆对“小河”的许多研究结论。
据碳14测定,“昆岗2号古墓群”尸骨距今4600年、4300年、3800年、2600年、1200年、900余年。董广辉认为“昆岗2号古墓群”年代跨度大,相比“小河遗址”只有一个年代,表明“昆岗古墓群”的学术研究资源非常好,研究价值非常高。
董广辉认为,由于上述检测结果和昆岗遗址陈列室的实物,缺乏出土环境的记录和证明,支撑“年代”结论的依据不充分,可信度必然要打折扣。“从‘昆岗4号古墓群’出土的头发金黄情况推断,这具干尸距今至少有3000年了。但是,结论要等此次参与考察大学的专家将尸骨带回大学,经过碳14测定和深入研究以后,才能确定。”董广辉如是说。
美国著名学者摩尔根曾预言“解开人类起源秘密的钥匙在塔里木盆地……”此次考察,有专家认为揭开了“昆岗古墓群”之谜,离找到“解开人类起源秘密钥匙”,就会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