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发展共进,让城市更具魅力

时间:2015-11-12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中国文化报

摘要:11月7日至9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暨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在江西景德镇市举行。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等单位的共26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部分街区代表以“历史城市保护的探索与创新”为主题,对历史文化名城、名街的保护建言献策。

  11月7日至9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暨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在江西景德镇市举行。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等单位的共26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部分街区代表以“历史城市保护的探索与创新”为主题,对历史文化名城、名街的保护建言献策。

  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

  1981年,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建总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报告。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北京、景德镇等24座城市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至今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128座。30多年来,名城保护成果斐然,包括《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保护规划编制的深化和完善等。然而,名城保护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近年来城市中大规模的拆迁建设,极大地破坏了传统人文礼仪所依存的物质基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指出,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受传统文化浸润,有着鲜明的礼仪制度和文明教化的痕迹,比如我国各地比较普遍的“合院式”民居,其布局形式不仅具有安全、保温、隔热的优点,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礼仪空间形式,蕴含着以家庭为核心的“阖家和睦、敬老爱幼、敬天畏地、尊君爱国”礼仪观念。“它们应该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延续,不应仅作为观赏、旅游的对象,更不能因缺乏具体的使用价值或妨碍城市建设而被拆除。”阮仪三强调,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十分重要。

  而大规模的拆迁建设,必然导致名城被“掏空”。四川省城乡规划院总工程师应金华指出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现象:四川省一些名城内的历史街区破坏严重,为了满足历史文化名城内必须有2处以上历史文化街区的要求,只能从其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区县,甚至镇村中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离城区越来越远。这并不是孤例,据2013年名城大检查公布的数据,我国13个名城已没有历史文化街区,18个名城仅有1处历史文化街区。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副所长鞠德东看来,除了大规模拆建,历史文化街区还面临着街区衰落、商业化和绅士化、孤岛化、公众保护意识不足等多种问题。

  全面、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保护历史城市?这是摆在每一位城市决策者、规划师、文保专家面前的问题,这也成为本次年会热议的话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认为,过去30多年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得到逐步完善和发展,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文化遗产。在整体保护行动中,对历史环境的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可是针对不同遗产的“分类保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保护体系的不断发展及实践领域的拓展,在认识方法上应当从“分”走向“合”,因此,要以“城乡历史文化聚落体系”的理念全面、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包括重新认识“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体系性、关注其丰富性和多样性、深入研究其网络保护方法。

  “街区保护的关键点在于保持街区的活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规划师赵中枢指出,这需要在街区现状基础上延续风貌,延年益寿,并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方法,修缮历史文化街区,同时要因地制宜地改善街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还要重视原住民的诉求,延续其传统生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所主任研究员张广汉则进一步指出,历史城区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手段应该区别对待。“街区应采取保护引导的城市更新策略,历史街区以外的地段应采取城市设计引导下的策略,延续城市的特色风貌与格局。”他说。

  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邱晓翔建议,建筑遗产应多方位探索其活化利用方法,在“有限改善”的基础上促使原住民提高生活水平,而这种探索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

  “历史街区从保护规划到保护实施要强调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在未来历史城市更新的方向性选择上,要加强社会学、经济学的参与,促进保护工作中产权和权益的再定义以及社会和社区综合的发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钟舸认为。

  多方交流 分享经验

  过去30多年来,名城内历史街区被大规模拆除是不争的事实,而同时名城保护也取得不少成果。在本次年会上,不少专家、街区保护实践者进行了成功经验的分享。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霍晓卫介绍,景德镇历史城区近70%的面积保留着传统肌理,彭家弄等6个历史街区格局完整。然而,这些区域也是城市功能的核心区,人口集聚、各种社会活动密集,尤其是最近30年的城市建设,对其保存与传承构成了巨大威胁。在长期努力中,景德镇逐渐探索出其保护模式:把城乡规划体系建立在对城市价值特色的充分认识之上;“陪伴式成长”的城市规划建设方式;在方向统一、政策引领的同时,在对重要遗产保护、城市存量更新的示范性工作中唤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吸引政策资金的关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介绍了上海虹口港口历史地段的“复活”之路。虹口港现存老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30年代,历史上沿河两岸分布有仓库、工厂、住宅区等,是典型的港口混合功能区。近年来,虹口港地段以建设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为核心,带动周边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形成了音乐产业基地、历史风貌居住社区等于一体的综合片区。“避免了大规模改造,以街道为主体,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动态实施,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街区更新过程管理”,这是周俭总结的虹口港口历史地段的“复活”经验。

  此外,大会主办方还邀请了多位国外专家分享其遗产保护经验。法国文化与交流部遗产总司防火安全顾问罗兰·马居里尔介绍了世界遗产地圣米歇尔山如何因地制宜开展遗产防火工作。罗杰斯·普纳介绍,到达圣米歇尔山的必经之路是一条狭窄的通道、每日接待游客数量很多、预防恐怖袭击等,这些都是圣米歇尔山防火的困难所在,为此,圣米歇尔山实施了一系列防火措施,包括设置常规烟雾报警器设施、配置远程由消防官兵操纵的自动灭火装置以及特殊救灾装备等。法国文化部遗产司原总监阿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克劳斯·彼得·埃希特等也做了精彩的演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