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16 来源: 腾讯文化 作者: 腾讯文化
大都会博物馆展厅
为纪念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成立一百周年,该馆目前正在举办馆藏中国书画精品展,展品包括韩干的《照夜白图》、李公麟的《孝经图》、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传》草书、赵孟頫的《人马图》等中国古代书画。
这些名作,中国读者也可以在2015年于国内出版的一本书中看到。这本书叫《如何读中国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精品导览》,作者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MaxwellK.Hearn)。
何慕文
作为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自从1971年进入大都会工作以来,何慕文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帮助观众欣赏中国艺术。早在1973年,他就策划了亚洲艺术部的第一个展览,展出了从旅居纽约的藏家王季迁处购买的25件宋元绘画作品。到目前为止,何慕文已经在大都会策划或参与了67个有关中国藏品的展览,可谓资历深厚。
近日,腾讯文化在大都会博物馆采访了何慕文,请他细说如何引导西方观众看懂中国书画。他还谈及自己历年来在大都会策划的展览。以下为腾讯文化与何慕文的对话。
韩幹《照夜白图》
最受欢迎的是台北故宫精品展
腾讯文化:大都会亚洲艺术部门迄今最受欢迎的中国书画展是什么?
何慕文:199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精品展。展出的除了书画,还有很多器物。当时每天的参观人数都超过8000。它被《艺术新闻》评为1996年全球最受欢迎的展览。
如果只谈书画展,我们不一定有正确的数字。因为1981年以来,大都会博物馆的书画陈列会每半年换一次,每次都会有一个专题。根据专题内容,有时也会出现少量借展文物,比如傅抱石展的文物就来自南京。
腾讯文化:向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借展时,遇到过困难吗?
何慕文:一般而言,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对借展都很感兴趣,愿意出借馆藏。不过,有个特点蛮有意思的: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文物不只代表文化。199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展中有很多国宝,当时台湾正要选“总统”,是否向国外借展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最后有十几件最重要的国宝级文物没有送过来,比如范宽、郭熙和李唐的北宋山水画。而在美国,除非是《独立宣言》这一类文献国宝,否则不会对选领导人有影响。
腾讯文化:在你看来,亚洲艺术部迄今争议最大的展览是哪个?
镜花水月展。
何慕文:也许是2015年和服装艺术部合作的“镜花水月”。策展人安德鲁?博尔顿的目的很简单:表现中国文物(不单是服装,也包括青铜器、陶瓷等)对西方设计师的影响。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开始影响西方的艺术和学术风格,而且这个情况在艺术领域很普遍,但很多西方人并不了解。
后来我们觉得中国文化太重要,希望通过展览将本馆介绍给中国,所以特地于2015年1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了一次记者会。想不到影响这么大!报纸、网络纷纷刊登了这条新闻,一共有80万民众前来参观,非常可观。
除了这个展览,我们通常没有什么争议。
腾讯文化:当时有报道称,“镜花水月”的热闹气氛和频繁闪烁的相机灯危及展厅的元代壁画。
何慕文:壁画用的都是矿质材料,闪光灯对它没什么影响。从1950年代以来,那幅壁画在我们的展厅已经放了60年。展厅有个天井,一直有自然光照射,它的颜色也没有受影响。矿石在太阳下几千年都不会被影响。有人担心壁画太敏感,其实完全搞错了。
腾讯文化:但许多中国观众是因为“镜花水月”的争议才认识了大都会博物馆。你对此怎么看?
何慕文:能让更多人了解大都会博物馆有中国文物,这是一件好事。即使是在美国的中国人,也有很多不知道大都会有一个亚洲艺术部。今年是亚洲艺术部成立100周年,恰好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大都会的亚洲艺术。
腾讯文化:大都会博物馆目前正在举办中国书画精品展,第一期从2015年10月31日到2016年4月17日。请简单介绍此次展览的特点。
何慕文:为庆祝大都会亚洲艺术部一百周年,我们将最精彩的书画馆藏介绍给观众。我们这次中国书画精品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接近中国文人的立场——在美国,最早的中国书画都是从日本收藏过来的,都带有日本人的偏见,所以以南宋和佛教为主,根本没有元代文人画。当时是20世纪初,博物馆也不关注明清书画,收藏以宋代山水为主。而中国书法要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被看重——书法这么重要,一直到那时才被关注,我觉得实在很可惜。
这次精品展,第一期的展品一共有50件,我觉得选得非常好。第二期展览会从5月开始,以山水为主,包括北宋郭熙的作品。让人骄傲的是,我们的藏品年代从唐代延续到清朝末年。这些精品能讲述一千多年里中国书画发展与演变的故事。
腾讯文化:这批展品主要来自何处?
何慕文:在第一期的50件展品中,有40件是过去40年来收藏的——虽然我们有百年历史,但最近40年才开始看重亚洲艺术,此前没有收藏太多精彩的中国书画。
幸亏大都会博物馆在纽约,这里有许多收藏家。我们一展出中国书画,就吸引了不少愿意捐赠藏品的私人藏家。大约在2015年年底,一对美国夫妇把10件明清书画捐给了大都会。他们可能是受现在这个展览的影响吧。
大都会过去40年并不是在拼命地买东西,相反,主要文物都是私人捐献的。目前我们的捐赠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吸引美国之外的藏家来捐赠。因为在纽约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说到这里,我们董事会的唐骝千先生也向大都会大量捐献他的宋元明清书画收藏。现在正在展出的五代/北宋《乞巧图》(董源)、《二鹰图》(八大山人),都是他捐出来的。他的目的也是让西方人认识中国文化。
腾讯文化:在你观察来看,东西方博物馆的展品陈列方式有什么不同?
何慕文:在上海博物馆,书法和绘画是分开的,青铜、陶瓷是按种类来分的。大都会博物馆在有的地方类似,比如我们有玉器、漆器及纺织品陈列。
不过,我们会将书画一起陈列——我们认为书法和绘画关系密切(赵孟頫就既是画家也是书法家),而且一幅画上常常有很多文字,一起展更好。我们有时也将雕塑、陶瓷和书画放在一起,比如大都会的高古陈列就同时展示从新石器时代到唐代的玉器、陶瓷、青铜器。
而我们1996年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展是按年代而非种类来分的,因为要向西方民众说明哪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有的青铜和玉器诞生于同一个时代,上面有时会出现同样的动物。将它们放在一起展览,人们更容易理解。
大都会博物馆展厅
将《灵飞经》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对比
腾讯文化:中国艺术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何慕文:在中国艺术中,我最欣赏书画。陶瓷你根本不知道创作者是谁,而书画不一样。倪瓒、赵孟頫……每个画家都有他的历史,他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思想。我喜欢书画,它可以让你接近这些人,接近他们的时代。这是学习历史的好办法。
腾讯文化:2015年,你的《如何读中国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精品导览》简体版在中国面世。在你看来,西方观众对中国书画的误解或接受障碍在哪里?
何慕文:我很高兴这本书被译成中文。其实西方并不是有误解或不了解,而是根本没有看过中国的东西!
另外,这和书法有关系。笔法在中国绘画中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懂笔法的传统,就不容易欣赏中国绘画史。我的书中有韩干的《照夜白图》,这幅画影响过许多——赵孟頫《人马图》中的那匹马,很可能就是“照夜白”。韩干画画时,要表现马的身体,还要表现马的精神;到赵孟頫的时候,马的画法变得与书法越来越接近,每一笔都和书法有关,这是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如果你认为在唐代和宋代都可以用同一种方式来欣赏同一匹马,那就错了。
要理解中国书法,一定要知道书法的渊源。以唐代楷书的代表作《灵飞经》为例,唐人的楷书写得特别好,这肯定是受王羲之的影响。那要如何了解王羲之呢?西方人根本不知道王羲之是谁。不知道《灵飞经》的渊源,你还是可以欣赏它,把它当抽象画,可是不懂中国传统,就没法进一步了解中国书法微妙的地方了。所以在书中,我将《灵飞经》的字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对比,将赵孟頫同一个字的两种写法对比,让人看到书法的变化在哪里,从而更仔细地欣赏。
要理解中国书画,还要必须理解书画背后的内容。李公麟的《孝经图》体现了中国传统孝道,它很抽象,该如何欣赏?其实,李公麟的画背后都有政治内涵:北宋政治变化,他用画来批判政府的不公。中国很多艺术作品都受政治影响,所以一定要了解艺术家所处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艺术家的思想和目的。
我们藏有钱选(注:宋末元初画家)的《王羲之观鹅图》。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它画得很简单。其实钱选是故意选择复古的画法。为什么?是否因为当时中国被蒙古人占领,他想回到以前的传统文化,借此表达中国文化不会因占领而消失?如果不懂中国历史,不知道钱选是谁,如何了解这幅画?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人欣赏一些好东西,了解艺术背后的内容。这些内容很复杂,但也很丰富。
腾讯文化:身为西方人,你对中国艺术的解读方式是否有异于对西方的?
何慕文:基本是同一种方法。首先,你得了解历史背景。比如说,如果不了解西方宗教,如何欣赏西方中世纪文化?此外,你还要了解艺术家之间的风格差别、继承和发展情况……
东西方不同的是,欧洲的油画上基本看不出艺术家的笔法,但中国的笔法和线条特别明显。我的书就是在谈论要如何欣赏笔法。
腾讯文化:就你所知,哪些西方艺术家特别喜欢中国书画?
何慕文: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可以举两位。一位是美国艺术家布莱斯·马登。一次他看到一本中英对照的寒山诗集。他看不懂中文,也不懂如何欣赏中国书法,但是他发现这些书法的线条很抽象。恰好他在寻找如何利用线条作画,于是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看了许多篆书和隶书……他对书法的线条、构图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发展出一种原创的风格。
另一位艺术家是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他对中国长卷轴感兴趣。霍克尼发现,中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透视——移动透视。(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艺术作品采用的是单点透视。)他也希望透过移动透视来打破西方艺术的传统模式。
这和“镜花水月”展展现的情况类似。马登和霍克尼不懂中文,不了解中国绘画手法,却从中国艺术中找到了解决创作问题的方法。西方的服饰也可以将中国的风格和符号、颜色、细节纳入设计中。许多艺术家都这样利用传统来创新,发展自己的风格。
“我最怕中国民众觉得我们的馆藏不够好”
腾讯文化:大都会博物馆会采用科技手段向西方观众展示中国书画吗?
何慕文:做杨致远书法展时,我们就成功地使用了科技手段。当时我们播出了几个视频,其中一个是书法家将同一个字用篆书、隶书分别书写,一看就让人对书法有了新的了解。铸铜、雕玉、制陶……我们希望以后有机会做类似的教育视频。
在台北故宫,我看过如何刻图章、如何将它盖在画上的视频。很多西方人不懂这个红色是什么,不懂印章是怎么回事,不懂印章文字的艺术。在很多类似的方面,可以用科技手段来帮助人们加深理解。
以后我们或许会请中国大陆帮我们做视频,他们人才多,比我们自己做更好。台北故宫的很多视频很有用,以后也可以请他们借或卖给我们。
腾讯文化:西方观众对中国藏品的接受程度有变化吗?
何慕文:中国现在发展那么快,西方人觉得越来越有学习中国的需要。要了解中国,必须了解它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所以西方观众对中国艺术越来越感兴趣,中国餐厅也越来越多。以前在美国的中国菜和在中国的是没有关系的,现在口味越来越接近。
现在美国非常流行学中文,很多小孩从四五岁就开始学。肯定会有很多人到中国留学,回国时,他们一定会到博物馆看看中国艺术。所以目前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越来越多西方人希望接近中国,欣赏和理解中国文化。
腾讯文化:你希望中国观众对大都会的中国藏品有什么评价?
何慕文:我觉得以前亚洲艺术部的中国艺术收藏不够好。这些年来,大都会的藏品越来越多,我们能够说明中国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收藏水平也进步了很多。我觉得很幸运。我们想继续收藏好东西,提高收藏水平。
我们也想让中国来的观众觉得大都会成功地展现了中国文化。我最怕的是中国民众来了之后觉得我们的馆藏不够好,那就失败了。如果能让更多人在大都会欣赏中国文化的伟大,那就算是成功了。
一直有中国学生和专家来大都会学习研究,或者要出版我们的东西。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是值得学习的。
腾讯文化:很多西方人吃多了中餐,也会想再吃回西餐。看多了中国古画,你是否也想回头去看看米开朗琪罗?
何慕文:我没有这个必要,但种类越多不是越好吗?了解不同风格的菜肴的做法,可以让你吃回中餐时更加津津有味。多欣赏不同的文化是好事,就像布莱斯·马登没有学过中国艺术,但中国书法对他产生了影响。
在中国,基本上没有一个博物馆有国外的东西。在河南博物馆或山西博物馆,文物都是河南或山西的,连全国性的也没有。上海博物馆有中国各地的文物,但平时没有一件西方的东西——当然,举办特展时会有,但没有特展时呢?大都会博物馆是部百科全书,所有国家的文物都可以陈列,我希望以后在中国也有这样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