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艾未未用14000件救生衣暗喻难民 在柏林音乐厅展示

时间:2016-02-18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 凤凰艺术

摘要:此前,艾未未对年仅3岁的叙利亚溺水难民男童Alan Kurdi的惨照开玩笑,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及社会活动家仿佛对外界的批评充耳不闻,在他最新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再次触及这一题材,把14000件难民使用过的救生衣系在了柏林音乐大厅(Konzerthaus Concert Hall)外的罗马柱上。
\

  艾未未于柏林的救生衣艺术装置

  此前,艾未未对年仅3岁的叙利亚溺水难民男童Alan Kurdi的惨照开玩笑,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及社会活动家仿佛对外界的批评充耳不闻,在他最新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再次触及这一题材,把14000件难民使用过的救生衣系在了柏林音乐大厅(Konzerthaus Concert Hall)外的罗马柱上。

  这件作品采用了14000个叙利亚难民从希腊莱斯博斯岛进入欧洲时穿着的救生衣。它们是艺术家本人近期频繁来往于该岛时收集的。该作品于2月14日当天亮相,上万件橘黄色的救生背心环绕在柏林音乐厅的柱子上。一艘救生艇悬挂在门廊正中,上面写着巨幅文字“安全通道”。

  这一件震惊四座的公共装置意在引起大家对战争区向欧洲寻求庇护的难民所遭受的苦难的关注。据外媒称,这件艺术装置是对企图逃离中东和北非的战争与贫穷,而在海上遇难的难民的哀悼。

  音乐厅内的这些布置是为了呼应当晚在音乐厅举行的“Cinema for Peace"慈善晚宴。这次晚宴为“世界首场通过电影来弘扬人性”的活动。

\

  艾未未在Instagram上传的作品图片

  据外媒推测,当国际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柏林及其电影节时,艾未未这位精明而善于和媒体打交道的艺术家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毫无疑问是为了把握住时机,尽力扩大他的艺术项目的媒体曝光度。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为这件装置艺术品买账。在奥地利媒体报道的评论中,一位读者说:“如果把这些(救生衣)送派给北非难民们明明更有实际意义",另一位读者写道:“袖手旁观的人才会觉得这是艺术。"

  这件装置选择设立的地点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据外媒报道,德国在去年已经接纳了100多万难民,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在柏林的公共场所展示这种性质的艺术装置品,某程度上无异于对教堂里的唱诗班布道。

\

  艾未未在Instagram上传的作品图片

  此外,该音乐厅位于柏林的御林广场(Gendarmenmarkt),御林广场是17世纪期间,胡格诺人为逃离法国天主教的宗教迫害而流亡聚集的地方,同时,它也是1685年菲德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授予承认的柏林内的避难所。根据柏林官方旅游网站Berlin.de所说,当时,约有两万胡格诺人移居柏林,而且,在18世纪刚开始的时候,据估计,每5个柏林居民里便有1个拥有胡格诺人血统。

  换句话说,艾未未的艺术装置——尽管带有批判意味——坐落于一个自17世纪以来一直象征着德国对难民包容和接纳的核心地点之中。

  试问艺术家:为什么不把这件艺术装置设立在那些甚少接纳,甚至拒绝接纳难民的国家里呢?譬如英国,美国或者是匈牙利,这三个国家不是更能让艾未未在作品里所传达的重要启示引起共鸣,发人深省吗?

  艾未未想要传达的启示固然重要,然而,这件艺术装置设立的不当让人百味杂陈——艾未未创作该作品的的意图与其说是为了唤起各界对难民困境的认识,不如说是要提醒大家关注他自己。

\

  图片来源 Oliver Lang / courtesy of Konzerthaus Berlin

\

  图片来源 Oliver Lang / courtesy of Konzerthaus Berlin

\

  图片来源 mompl

\

  图片来源 mompl

\

  图片来源 Oliver Lang / courtesy of Konzerthaus Berlin

\

  图片来源 Frank Löschner / Courtesy of Konzerthaus Berl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