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威廉·肯特里奇带来的启示

时间:2016-02-18    来源:《亚洲艺术》    作者:《亚洲艺术》

摘要:南非籍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在亚洲的最大规模的个展“样板札记”,最近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这位年仅60岁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在各个领域游刃有余的多产艺术家,展览呈现了威廉.肯特里奇自1988年至今的多件重要作品…


威廉.肯特里奇

  南非籍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在亚洲的最大规模的个展“样板札记”,最近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这位年仅60岁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在各个领域游刃有余的多产艺术家,展览呈现了威廉.肯特里奇自1988年至今的多件重要作品,并且,还有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作品《样板札记》,这件作品对现代中国的社会历史——从鲁迅到革命样板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尽管只是作为一种素材,但肯特里奇用具有说教意味的芭蕾形式、幽默的语调将这种素材的历史内涵层层覆盖。但是,他的艺术作品提供的内容或许并不是最需要了解的。


  说到威廉.肯特里奇及其作品被中国艺术界所了解,2000年的上海国际双年展的绍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上海双年展可谓是国内最顶尖的双年展,从策展团队到参展艺术家的高度及广度,都可以说开一代先河。威廉.肯特里奇1999年创作的最新动画作品《影子列队》就在那次上海双年展上首次亮相。在当时的国内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论是从创作的方法论还是作品内容的情感传递,对看过威廉.肯特里奇作品的艺术家都是很大的启示。国内著名的影像艺术家缪晓春在2015年的自述《双拳四手》中写道:“1997年我还在卡塞尔美术学院上学,在那年的文献展中,我看到了威廉.肯特里奇的两部动画作品,很感动,我惊讶他用双手画出的炭笔素描是那样的粗犷、生动,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吸引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想着我以后也会用动画的方式做作品,但那时还不清楚会用何种方式和方法,但肯定不会用徒手画的方式。”

  通过缪晓春的这段自述,我们可以获得两条重要的信息。第一,威廉.肯特里奇在很多年前就在国际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所以2000年上海双年展引起的关注和轰动在情理之中;第二,20年前的威廉.肯特里奇的创作方法算作比较落后,虽然到现在,很多信息在提示要回归绘画,无论如何“回归”,徒手作画再制作成动画作品,都是一种很“笨拙”的方法,但是仍有大批拥趸。可以以此推理一下,一个艺术家的“费力讨好”的创作方式让另外一帮艺术家非常受用,但是这帮艺术家并不去照搬其创作方法。原因在哪?这就要源于这个投入之处比,因为费力讨好与不讨好,是难以把控的,如同赌博一般。

  肯特里奇的社会身份除了艺术家之外,还是一名剧作家,哲学家等,他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如此多的成就,这与中国的推崇的“专家”“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有悖,中国尽管有如季羡林作为文学家、语言学家、佛学家,但这样集大成的学者鲜,而且肯特里奇60岁的年龄就有这样的社会影响力这的确能成为很多艺术界青年所标榜的大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肯特里奇的展览人满为患,不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从业者前来“朝圣”。但是,一顿艺术饕餮后,是否会“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念的“经”就是他的创作方法论,他所推崇的“工作室艺术家”的创作方式是否适合中国的粉丝追随?因此,威廉.肯特里奇在中国的展览,备受中国艺术界人士的推崇,在巨大的展厅中间穿梭,阅读数量庞大的作品和资料的同时。最应当做的是“化”,肯特里奇的创作方法论,作品内容的指涉,都带有其非常明显的个人风格,国内艺术家在收到其影响的同时也要同时避开其作品所设下的“陷阱”,所以“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化”不是简单的形式及内容的变化,而是创作背景的预设,以及思路实施都在肯特里奇思想之外有所延伸或演变,毕竟艺术创作并不是绝对的“工作室”化。

  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艺术家来到中国举办展览,能和他们亲密接触需要的不是学其技术,而是感受其作品带来的能量场域。肯特里奇能够来中国,并为本次展览做了特意牵涉中国文学和历史方面因素的创作,也反映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地位的提升,并吸引了他。毕竟国际化不是自己走出去,而是别人走进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