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24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北京青年报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北京成为一个保有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 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习近平
古都北京,让建筑可以阅读,让历史开口说话。弘扬传统文化,留住浓浓乡愁。
在2·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传承历史文脉,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
这张“晨钟暮鼓、皇城文道”的金名片该怎么保护?北京青年报记者沿着京城中轴线寻求破题。
中轴申遗
寿皇殿、天安门东西朝房等定出修缮时间表
永定门城楼、正阳门、天安门,端门、乾清宫、万春亭、鼓楼,直至钟楼,这条7.8公里的中轴线,就是北京历史记忆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在2·26讲话中,谈到北京城“中轴明显,左右对称”的布局特色时饱含深情。
中轴线申遗,从2011年提出至今已经步入第六个年头。经过反复磨合,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大高玄殿、寿皇殿两块申遗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打开了缺口,迟到了几十年的修缮、腾退终于启动;天坛周围简易楼的搬迁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天桥老北京典型景观得以恢复,所有这些,都使旧城保护这盘棋盘出一个新格局。
正月十一上午,景山公园里游客稀少。位于景山正北面的寿皇殿,被施工围挡紧紧包围,悬挂了数十年的“北京市少年宫”金字牌匾早已不见踪影。红漆门和橙黄的琉璃瓦静静地在阳光下散发着光芒。这里正是寿皇殿的修缮现场。
寿皇殿是中轴线上古建筑群中除故宫外的第二大建筑群,是景山的核心区域,曾是清代皇帝的家庙。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轴线申遗的北京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于平告诉北青报记者,北京市青少年宫腾退完毕后,寿皇殿修缮随之启动,今年将从门前区域扩展至大殿,预计最快可在3年左右完工,未来将按清代历史原状恢复室内展陈。
寿皇殿的回归和修缮是中轴线申遗两大突破之一,也是两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于平告诉北青报记者,另一个突破,指的是故宫大高玄殿的腾退修缮。经多方协调,“外借”近60年的大殿终于近期归还故宫,目前正在修缮中,有望“十三五”期间对外开放。
于平说,去年,北京还启动了天安门内侧东西朝房文物修缮。此外,已经十多年没有大修的钟鼓楼和正阳门也在制定修缮计划。
与此同时,北京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市政府将每年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1.5亿元调整至10亿元,并以中轴线的古建筑腾退和修缮为重点,推动了百余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开展。
另外,随着天坛周边简易楼的腾退拆迁,天坛医院、口腔医院等也已列入搬迁日程,未来整个天坛周边的环境将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在旧城保护范围内,要求建筑高度的“红线”一般为平房四合院。今年,市文物局将继续推进中轴线沿线的环境整治,通过规划逐步改造,使沿线建筑的高度逐步降下来。如地安门百货大楼建筑高度二次降低之后,其高度、外貌与旧城环境风貌更为相符。
作为中轴线上老北京标识最为集中的天桥地段,该如何与申遗相匹配?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说,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只是单纯针对文物本体,还有一个位置标识的含义,比如永定门城楼的恢复,就是为了完善中轴线,不让它“有头没尾”。天桥申遗就是借鉴这一思路,如今,在天桥南大街与天坛路交汇处南侧的绿化带上,矗立着一座青白石拱景观桥和两座石碑。天桥在消失近80年后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适当的景观恢复并不是大规模的复古重建,而是对带有标志性的建筑选择性恢复,给大家留个念想儿,知道这里是北京。”王玉伟说。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内存
2011年6月11日,北京启动中轴线申遗文物保护工程。2014年,中轴线(含北海)被列入国家推荐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录,迈出了申遗之路上的关键一步。列入申遗范围的中轴线包括22处遗产点,申遗核心区总面积468.86公顷,建设控制与缓冲区面积4674.58公顷,总面积5143.44公顷。申遗面积涵盖了60%的北京老城。
故居修缮
康有为故居原址保护 杨椒山祠正在腾退
从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东南口出来,左手边是一片建筑工地的围挡,围挡内包裹着一处文物,米市胡同43号康有为故居,也是南海会馆原址。
走进这个历经百年洗礼的清末民初古院落,“康有为故居”的牌匾还算完好。故居里因当年有七棵树,所以又叫七树堂,100多年前,康有为、梁启超在此策划了戊戌维新运动。
如今这里已变成大杂院,最多的时候住着150多户人家。北京市文物监察执法队对康有为故居等处于开发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进行了复查,包括康有为故居在内的5处不可移动文物将原址保护。西城区文委表示,康有为故居本体已经腾退完毕,但故居所在的南海会馆仍有4户居民没有腾退,待南海会馆腾退后,今年康有为故居有望启动修缮。
距离康有为故居一站地铁之外,是坐落在宣武门外大街达智桥胡同12号的杨椒山祠(松筠庵),它曾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杨继盛的故居,也是“公车上书”前,康有为、谭嗣同等1300多名举人聚会的地点。
这片区域位于宣武门西侧和南侧一带,总占地面积约13公顷,区域内除了普通院落,还包含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共5个市、区级文保单位和文物普查登记单位。
走进达智桥胡同百余米,路南侧便是杨椒山祠。祠堂由三个院落组成,原本相通的三个院落已经被一些违建给堵死。
杨椒山祠西侧,可以看到一个古建的亭檐露出来,这是道光年间建起的“谏草亭”,但亭子下部的木质立柱之间被浇筑了水泥,透风的亭子封死后成为一户民居。现在,这处“民居”的门口已经贴上了封条,显示着杨椒山祠内住户的腾退正在进行。
目前,杨椒山祠的三进院落中,有一进已经基本腾退完毕,还余下近20户居民。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表示,杨椒山祠腾退后,将来考虑打造现代书院,用于文化传播。
文/本报记者 董鑫
民账本惠
北京每年10亿元保护文物
2012年起,市政府将每年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1.5亿元调整至10亿元,并以中轴线的古建筑腾退和修缮为重点,推动了百余项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开展。2015年,西城区统筹推进大栅栏、白塔寺、什刹海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宣西北等历史风貌协调区的整体保护,推进人口疏解,积极改善平房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截至目前,西城区共完成腾退1547户,约3.5万平方米。
1.标志性景观恢复
完成了玉河河道南段景观风貌恢复,完成了明北京城城墙遗迹、左安门值房、永定门城楼等修缮工程,启动了北京左安门角楼景观的修复工程,旧城整体历史景观得到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2.“一轴一线”工程
结合中轴线申遗,钟鼓楼周边、地安门两侧、什刹海周边、大栅栏周边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景山寿皇殿、大高玄殿完成文物腾退,修缮工程启动。朝阜线沿线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推进,白塔寺修缮、万松老人塔修缮、地安门雁翅楼北楼修复工程完工并对社会开放。
3.“三山五园”文化带建设
“十二五”期间本市重点开展了“三山五园”历史遗迹文化带保护修缮。2011年完成了颐和园四大部洲、香山昭庙等文物建筑修缮工程。2013年启动了南湖岛修缮及勤政殿、致远斋、雨香馆等景区修复工程,还完成了大西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调研工作。
文/本报记者 董鑫
专家观点
棚改政策和文保政策结合起来用
对话人: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
北青报:如何避免棚户区改造对文物造成“误伤”?
王玉伟:国家对棚户区改造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修缮不能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以防止棚户区改造中对一些文物的蓄意破坏,或者因意外造成误拆。同时,文物部门也加强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监督。
北青报:为什么通过棚改才实现对某些文物单位的腾退搬迁?在此之前都有哪些阻碍?
王玉伟:我国对文物占用单位的腾退搬迁没有法律支持,《文物法》只是要求占用者要在符合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文物,但没法要求他们搬走。但遇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需要搬迁时,是有法律支持的,比如针对棚户区改造就有一些新的政策。我们把棚户区政策和文物保护政策结合起来,既解决了一些文保单位腾退修缮的问题,又通过异地平衡对老百姓实现了安置。
北青报:何为异地平衡?这对文物腾退有何好处?
王玉伟:异地平衡是相对于就地平衡而言的。就地平衡是在原地拆了再盖,而异地平衡就是让百姓搬迁到外面,原地拆了不再新盖。以天坛为例,因为处于文化遗产周边,所以拆了之后不再原地重建,而是政府出钱,将居民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这样既提高了老百姓居住条件,又改善了天坛文物周边环境。
北青报:目前利用棚户区改造实现文物保护的例子有哪些?
王玉伟:西城区去年对以杨椒山祠为代表的5处文物启动腾退,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宣西北一带多是大杂院,这次借助棚改的机遇实现腾退,把最好的房源先紧着文物腾退出来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