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跟美术收藏有着莫大渊源

时间:2016-03-26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北京日报

摘要:鲁迅收藏的外国美术作品以德国的版画为主,其中就包括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德国的画作重表现和精神性,偏浪漫主义传统,鲁迅喜欢这种理性的东西。

  鲁迅收藏的外国美术作品以德国的版画为主,其中就包括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德国的画作重表现和精神性,偏浪漫主义传统,鲁迅喜欢这种理性的东西。尤其是在珂勒惠支作品里能看到一种被压迫者的斗志,那种对受侮辱人的同情,特别令他感动。所以他很多次特别向木刻青年推荐她的作品,也通过友人花大价钱从外国购买。他共拥有12件珂勒惠支亲笔签名的原作。而且,鲁迅为了让更多人能得到这个资料学习,还把珂勒惠支的这些版画印成画册,供青年人临摹。

  鲁迅生前曾留下这样一句话——“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有趣的是,“文学家”、“美术家”正是他的两大标签。只不过,前一个头衔已为众人所知晓、认同,而后者却知之者甚少。其实鲁迅跟美术、收藏有着莫大渊源,不仅广泛涉猎,还收藏有为数众多的艺术品。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也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只研朱墨作春山——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美术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通过不同时期鲁迅美术活动及其重要艺术收藏,展现鲁迅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此次共展出文物和美术作品224件,其中中国美术馆藏品133件,北京鲁迅博物馆藏品91件。尤为难得的是,从鲁迅博物馆借来了很多一级、二级文物,它们此前鲜少走出博物馆。鲁迅对美术的热爱不仅不亚于文学,而且起步很早。此次展出的《山海经》、《点石斋丛画》、《诗画舫》等连环画读本,都是鲁迅幼时爱不释手的美术读本。他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也曾透露,年少尤喜用“荆川纸”蒙在古本小说上描摹绣像。

  “虽然很少人称他为画家,但其美术素养不输于同时代诸多美术家。”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说。文艺评论家陈丹青也认为,自称美术门外汉的鲁迅终其一生对绘画都抱有极高热情。不仅译介或书写美术文论,还指导青年人的绘画实践。他认为鲁迅比民国时期著名的美术海归派更超前,更有品质,更富草根性,更经得起时间考验。

  据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人员张娟介绍,1913年鲁迅在教育部工作时就提出了对美术的看法。他认为美术应该具备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因此,他给“美术”一词所下定义是:“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苟合于此,则无间外状若何,咸得谓之美术;如雕塑,绘画,文章,建筑,音乐皆是也。”鲁迅认为,美的存在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美术家的思维与想象,“创造出高于美的存在的升华”。

  鲁迅收藏的中国现代木刻接近两千件,都是当年他培养的木刻青年的作品。而收藏的外国版画数量也超过1700件。本次展览专门有个单元介绍鲁迅发起的左翼新兴木刻运动和他本人做的书籍装帧设计。鲁迅设计的书刊封面、扉页多达数十种,而且对书的题花、插图都非常讲究。“因为他是文学家,所以他对书籍装帧设计有天然的喜爱,他本人也直接做了一些设计。”韩劲松说,鲁迅不仅自己积极创作,还多方提携青年艺术爱好者。从鲁迅博物馆借来的原件《鲁迅致罗清祯信》、《鲁迅致郑野夫信》、《鲁迅给李桦的信》、《鲁迅给曹白的信》,都是鲁迅与当年木刻青年的通信。“他给曹白的信中,几乎是手把手指导他如何创作;给李桦的信中说到了很多关于木刻的问题;他还表扬力群的画《采叶》升华了普通的劳动场景。”鲁迅特别赞美木刻的“有力之美”,而批评当时流行的装饰画软绵无力。

  鲁迅尤其喜欢收藏碑帖、版画、古钱币,对古砖也饶有兴致。仅现存鲁迅博物馆的碑帖及汉画像就有6000多件。人们在书店里买的爨宝子碑帖大多经过剪裁,在完整拓本的基础上,裁成五个字一排的版本、十个字一排的版本,不同的剪裁方式形成现在临帖的版本。鲁迅收藏的晋代爨宝子碑拓片,是目前存世最为完整的一块。据考证,这批藏品的收藏时间为鲁迅在北京生活的15年间(1912—1927),那些年他经常到琉璃厂去淘东西,收集拓片。五四运动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在教育部任职员的他感到很寂寞,他就像在小说《呐喊》里提到的那样,一门心思埋头到古文字里去抄碑。通过校勘古碑,研究传统文化,他的书法美学上的修养也在那个时候慢慢积淀起来了。

  《汉代孝堂山石祠东壁画像石拓片》是鲁迅收藏的一块石壁画像的一部分,较全面体现了汉画的特点:人物的组织结构都是分层的,飞天的形象在最顶层。这是早期绘画的一个特点,也是壁画艺术的一种方法,一层一层地建立一种画面的次序感。画面表现内容是汉代人生活的场景,车马出行、迎宾场面、娱乐杂技、庖厨宴饮……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汉代浪漫主义风格。鲁迅对汉画特别推崇,认为汉代石刻画像“深沉雄大”,以至于他指导木刻青年时总会反复提醒:你为什么不吸收一些汉画的风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