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秤杆蕴含大文化 郑州男子收藏杆秤15000余

时间:2016-06-13    来源: 华龙网    作者: 华龙网

摘要:郑州50岁的收藏家任泽新酷爱秤,6年来,自费收集15000余杆,从明朝到民国,从近3米长的大秤到30公分袖珍小秤,均收入囊中。做生意的任泽新,遇到合适的杆秤,就会买下,为此到底花了多少钱,他从没统计过。

  郑州50岁的收藏家任泽新酷爱秤,6年来,自费收集15000余杆,从明朝到民国,从近3米长的大秤到30公分袖珍小秤,均收入囊中。做生意的任泽新,遇到合适的杆秤,就会买下,为此到底花了多少钱,他从没统计过。

  郑州50岁的收藏家任泽新酷爱秤,6年来,自费收集15000余杆,从明朝到民国,从近3米长的大秤到30公分袖珍小秤,均收入囊中。对杆秤痴迷的他认为,小小秤杆蕴含着公平公正、福禄寿等诸多文化,蕴含做人做事理念,这些藏品最终、最好的归宿是国家,目前他希望能办一个大型展览,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传承传统文化。6月13日,在郑州市南郊一个藏馆,记者见到了任泽新的藏品。只见几十平方米的房间,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杆秤和秤砣,长短不一、大小各异,让观者眼花缭乱。从明朝到民国,从2.7米长的大秤到30公分的袖珍小秤,任泽新穿行在藏品间,一一给记者介绍。秤的材质有红木、紫檀、花梨等,有的杆秤上还刻着商号,十分珍贵。“这里存放的秤有1万杆出头,仓库里还存放几千杆,一共有15000多杆。”任泽新介绍说,因为场地太小,还没有进行分类整理,将来如果有合适场地,会按照年代、材质、名号等不同的类别归类存放。

  据了解,6年前,任泽新无意中看到有些秤被卖给废品站,有的流到古玩城,被用来打制成手链、做成仿古家具,看到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被逐渐破坏掉,他十分惋惜,就开始了收藏。做生意的任泽新,遇到合适的杆秤,就会买下,为此到底花了多少钱,他从没统计过。不过他只买不卖,任何人想从他那里买秤,皆免谈。也有些朋友提出,想用他几杆秤打手链,他也一一回绝。“为啥?我收藏纯粹是因为喜欢,不是为了挣钱。”任泽新说:“秤里面蕴含了很多文化,比如,用北斗七星来定秤,也是定文明,也是定良心。每个秤两上面有起头,是三颗星,上面的三颗星代表的是福禄寿。如果缺斤缺两,那就是减福减禄减寿。”杆秤作为测定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从古代沿用至今,年代久远。任泽新说,秤凝结着老祖宗的做人做事理念,它代表着公正公平,懂行的人用的秤杆是红色的,讲究做人要有颗红心,不做黑心商人。小小秤砣上圆下方,挑万物量千斤,每人心中都应有一杆秤,懂舍得,知轻重。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衡器不断出现,杆秤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任泽新觉得,杆秤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有年代记忆,应该将这种凝结着古代人民智慧的物件保存下来,传承下去。6年来,只要收集到一杆新秤,为防止它被腐蚀损坏,任泽新都要进行蜡封处理,以延长保存期,6年如一日。对此,任泽新的妻子也给与了充分的理解、支持。“这个爱好,虽说是花点钱,但是很有意义。像我以前对秤也不了解,他收藏以后,我才逐渐了解,才发现秤文化真的很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最起码我认识了一些木质,知道了秤的历史,也知道秤分十六两、十三斤等,也了解了秤的制作过程,我觉得挺有意义的。”任泽新的妻子说,秤本身蕴含很多传统文化,而这些仅仅是历史长廊的一小部分,通过它,可以让后代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任泽新也说,称本身蕴含的很多文化对后代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只是杆秤行将消失,如果现在任由毁坏不收藏,将来后人想学都学不到了。来自杭州客居郑州的任泽新感叹,中原文化十分厚重,地方应该多鼓励市民进行民俗文化方面的收藏。“希望有机会,办一次大型杆秤展览,跟更多人分享,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杆秤,传承传统文化。”任泽新表示,他认为,这些杆秤将来最终、最好的归宿是国家,如果有合适的国家博物馆愿意收藏,他可以提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