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龙怒和蛙怒

时间:2016-09-12    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中国美术报

摘要:龙怒,刹时间天昏地暗,接着便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接着便电闪雷鸣,大雨磅礴。龙继续发怒,劈雷将巨石古木击碎,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天摇地动,洪水泛滥,冲毁无数村庄。千万亩良田被淹没,亿万人号啕哭叫,无家可归。雷击声、狂风声、洪水声、哀号声,宇宙为之震动。

  龙怒,刹时间天昏地暗,接着便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接着便电闪雷鸣,大雨磅礴。龙继续发怒,劈雷将巨石古木击碎,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天摇地动,洪水泛滥,冲毁无数村庄。千万亩良田被淹没,亿万人号啕哭叫,无家可归。雷击声、狂风声、洪水声、哀号声,宇宙为之震动。于是千万人下跪磕头求饶,拿出最好的食品上供,龙怒稍息,留下千万里尸体狼藉,树倒村毁,或白茫茫大地一片,龙怒可谓威也。

  蛙怒,肚子鼓一下。再怒,再鼓一下,然后了事,想把一个池塘的水扰翻都不可能。蛙怒和不怒都无所谓。但蛙还是经常怒,也只是经常鼓肚子。

  7年来,我在天津的《中国书画报》上发表了近六十余篇文章,每一次也都牢骚满腹,大概也只是蛙怒吧。

  蛙怒和龙怒是不敢比的。如果是龙怒,只一次,现状也就改变了。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既然蛙怒比不上龙怒,看来我只有一条路:得死。怎么死呢?

  李鸿章《临终诗》诗云: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李鸿章说的“一死难”,是担心他死后国是无人过问。但我的死,不是对国家前途放心不下,而是采取什么方法去死。清初,柳如是陪钱谦益跳水自杀,钱谦益说水太凉,不宜自杀。我倒不是怕水凉,也不是怕水脏,而是死也要死个痛快,被水呛死,是很难受的。

  自缢,也就是上吊,那闷得更难受。上吊死的人,舌头伸得很长,想象他死时多么痛苦。

  陈洪绶《过夏镇》诗云:“有绳悬树死,无绳即触石。”“有绳”即自缢,不可取;“触石”,即以头撞石。宋朝的大将杨业就是以头撞李陵碑而死的,那当然很壮烈。但力气不大的人,有时撞不死,白白流血,这方法不适用于教授。凡文弱书生最好不用“触石”法自杀。

  用手枪自杀最好,手枪对准脑袋(不要对心脏,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用手枪向心脏射击,结果血流了很多,但人未死,后来被绞死了),“砰”的一声响,鲜血脑浆迸射,有声有色,煞是壮观。这方法虽好,但无法实现。

  服安眠药也不错,虽然没有用手枪自杀那么壮观,但也不受罪。但现在的安眠药经过改革后,已经不能致人死命了。

  有人告诉我,吞金自杀是一法。《红楼梦》中有《觉大限吞生金自逝》一节,是说尤二姐想自杀,自思“常听人说生金子可以坠死,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于是打开箱子,找出一块生金吞下去,便死了。但黄金不好搞,我们穷教授哪来的黄金,再说黄金其实就是臭铜,活着的时候龌龊一辈子,死时还留下一肚子臭铜气,太窝囊,不干,绝对不干。

  我又想了很多方法,都不适合。国家课题中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自杀的方法呢?我如果能填补这项空白,题目就叫《国际自杀方法研究》。因为我到美国去调查过自杀问题,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下临大海,水流壮阔,很多人选择在那里跳水自杀。美国人喜欢壮烈气势,死也如此。后来市政府为了防止人们在此自杀,便决定封闭大桥。但市民反对,说:“我们有选择自杀的自由。”市政府只好作罢。国情不一样,但自杀是国际问题。

  北欧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地区。一般人活得很悠闲,但有思想有志向的人,常年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觉得无趣,便自杀了。北欧人自杀,一般选择平淡的、静静的、尽量不为人知的自杀方法。

  北欧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区,但有人说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我曾到日本考察自杀问题,日本自杀最集中的地方是美丽的富士山,被人称为“自杀圣地”。富士山自下至上分为一禾木,二禾木,……七禾木。七禾木以上雪多无树林,也难登上去。自杀者多选择在二禾木结束生命,因为二禾木树木多而茂密。三禾木也很好,但临死前再爬上三禾木,太累,又不必锻炼身体了,因此在二禾木自杀最佳。死后上与雪山、下与密林作伴。所以,富士山上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老是批不下来,怕成为世界名山后,自杀于此的人就更多了。我写这些,表明我对自杀研究功力很深。

  翻翻资料,看看前人是如何自杀的。从架上抽出一本书《资治通鉴》。哎,我现在哪有什么心思“资治”,又拿出一本书《汉书》,翻到《王莽传》,有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注曰“蛙,邪声也”。又云“非正曲也”,又云“以伪乱真”。蛙怒集其实是蛙声集。弄了半天,我讲的都是邪声,是以伪乱真。这更严重了,那就更得自杀了。快点,又抽出一本书,上面有《咏蛙》诗:“独坐塘前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其实,后来蛙儿开口了,虫儿还是不敢作声啊。

  咦!妙。这蛙声固然比不上龙怒声,不能使天下变色,但在这个池塘中,还起到作用。当然,此蛙非彼蛙。但蛙和龙比,要死;和虫比,就不必死了。看来,不自杀,问题也不大,这首诗倒救了我的命。如果你到公安局告我,根据是:人比人得死。我就会说,还有虫呢,还轮不到我呢!

  现在,我把这六十余篇“蛙声”辑为一集。其实,蛙声如连成一片,也是很响的。宋·方岳《农谣》诗云:“池塘水满蛙成市”,是说蛙一齐叫,有如闹市。清·陈淏才《花镜》云:“一蛙鸣,百蛙皆鸣,其声甚壮。”姚光《夜起一首次钝根》云:“悄步中庭群籁寂,惟闻蛙鼓似谈经。”蛙若齐鸣,如闹市,声甚壮,也了不起,而且“似谈经”。可使池塘不再寂寞,甚至可以影响主人睡觉,可使气象学家从蛙声中听出未来的天气,谁谓蛙声无益也。

  (摘自《蛙怒集》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