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03 来源: 陕西传媒网 作者: 陕西传媒网
11月2日,陕西文物系统科技保护工作会议在杨凌召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部分高校分管领导,全省相关文博单位主要负责人,文物保护专家共14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回顾总结十二五时期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安排部署十三五时期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任务,并举行了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组建仪式,陕西省文物局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等高校签署协议,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推动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陕西省文物局提出“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陈列展览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的文物工作理念,把科技保护摆在文物保护工作的核心地位予以推动。在全省文物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学术成果屡获大奖领衔制定国行标准
据了解,全省文博单位独立完成,以及与高校合作完成的科研课题中有43项文物保护科研成果获得各个层次的大奖。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办公室颁布的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两项,获得国家文物行业大奖十项,发表专著及论文767篇。其中秦始皇陵博物院承担的《出土陶制彩绘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和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承担的《遗址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完成7项技术标准规范制定。
而目前国家公布的文物保护标准,每5项中就有一项是陕西制定的,陕西文博单位先后完成文物保护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7项,其中十二五时期制定并发布了11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负责编制的《陶质文物彩绘保护修复技术》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负责编制的《馆藏砖石文物病害与图示》两项国家标准,对陶质彩绘,文物和砖石文物保护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设世界最大数字博物馆国内首次利用遥感考古
陕西省文物局还依托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全省馆藏文物数据库资料,采用数字展示方式,建成陕西数字博物馆,将全省实体博物馆和丰富的馆藏文物呈现给观众。该馆收集全世界三千余座博物馆的资料和网站链接,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收录数量最多的数字博物馆。
陕西省文物局也非常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陕西考古勘测工作水平,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于2013年与多家单位合作实施高光谱航空遥感考古勘测研究项目,勘测区域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考古人员在地面进行空地一体勘测,取得了丰富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数据,和地物光谱数据,通过航空遥感发现勘测区域内地表异常点七十多个,为今后在该区域内开展考古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陕西利用高光谱航空遥感考古勘测技术,在大面积文物遗址区域内进行考古勘测的做法,在我国尚属首次。2014年,陕西遥感考古入围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
发挥科研机构平台优势建设“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
文物科技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研机构的引领和带动,目前,全省文物系统先后成功申报了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三秦学者”岗位,经省科技厅批准,组建了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中心等科研工作平台,已建成红外显微分析,丝绸文物揭展修复等33个国内先进的科学实验室,文物修复室,现有中级及以上文物科技保护人员200余人。
为了保护文物安全,打击文物违法犯罪,省文物局与陕西省公安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运用网络合作平台支撑文物安全领域的科研合作、信息共享、业务培训,将重点文物单位和博物馆信息纳入公安局地理电子信息系统,建立文物安全数据库和文物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有力地推进了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的开展。
为丝路申遗成功奠定基础陕西文物人获国际赞誉
2005年以来,省文物局按照世界遗产申报要求,加强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特别是运用科技手段,组织实施了一批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监测管理,安全防范等工程,为申报世界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陕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七处遗产点,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标志着陕西大遗址科技保护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肯定和认可,对提升陕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在陕西,除了鉴赏文化遗产以外,更敬佩这里的专家和他们的专业精神,他们的承诺以及,为保护世界遗产所作出的努力。
“引进来+走出去”与他国合作成立联盟与高校“抱团”
为更好地利用国际先进技术保护,传承好陕西文物,陕西曾先后与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比利时、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众多文物科技保护成果,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文物,也培养了一大批陕西文物科技保护专家,同时陕西文物科技工作者也多次走出国门,展示了中国文物科技保护理念和水平。其中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合作研究成果为素材,由英国狮子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最新探秘兵马俑》,获得英国考古协会颁发的“英国最佳公众考古展示奖”。
除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外,陕西文物保护专家也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湛技术。如圆满完成了中国政府无偿援助,蒙古国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们古国,博格达汗宫博物馆门前区保护维修工程,向蒙古国展示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精湛的维修技术,展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文物保护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解决文物保护难题已成为共识,依托陕西高校科研的雄厚实力,助推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成为陕西文物科技保护的鲜明特色。一方面组建文物科技保护创新联盟,合作攻关重大文物科技保护技术难题。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科研基地平台优势,提高文保人员业务技能。省文物局还先后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合作,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有计划地互派专业人员进行交流。
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发言中说,十三五时期,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将围绕陕西重大文物保护项目,着力解决文物保护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显著提升陕西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建设水平、文物保护修复的科学化水平、文物安全技术防范能力和及文物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博物馆现代化管理水平。重点提升高新技术对考古、勘测、发掘的技术支撑能力,提高文物保护装备质量、文物保护质量。并围绕文物保护遗址,完成一批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使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明显提升。
陕西文物系统,将强化文物科技保护项目管理,推动科研设备综合共享利用,加强科技保护人才培养及科研经费的支持和管理。以技术体系为核心,以制度体系为保障,以科研基地为平台,全面满足陕西文物科技保护需求,力争建成一支兼具陕西特色和国际水平的文物科技保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