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12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齐鲁晚报
许多人之所以知道古老的滕国,恐怕是与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在专列上接见“滕小国国王”王吉德的故事有关。滕国历史悠久,经济、文化极为发达,尤其是冶金业、手工业更是首屈一指。入藏于滕州市博物馆的滕侯鼎,不仅造型独特,纹饰华美,更让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3000年前滕国的兴盛繁荣。
1982年3月,滕县(后改称滕州市)姜屯公社庄里西村的社员在取土时,距地表深4米处发现一座古墓,出土有鼎、簋、鬲、壶等六件珍贵文物,均为西周早期滕国之器。滕侯鼎便是其中之一。该鼎为青铜铸造,分鼎盖和鼎身两部分,通高27厘米,口径长16厘米,宽11.5厘米,腹深15厘米,重5.03公斤。鼎身附两耳,腹部外鼓,四柱状实足,盖及口沿下均饰夔龙纹、鸟纹各一周,云雷纹填地;腹饰饕餮纹四组,足饰蝉纹及卷云纹。
滕侯鼎的造型有诸多奇特之处。常见的鼎一般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制式,但该鼎却介于方圆之间。鼎口四角均呈圆弧形,而口边又设为直线形,且前后两面较长,左右两面稍短,口呈圆角长方形;其次是附有鼎盖,鼎口设计巧妙,为子母口,上加盖,盖顶置卷龙状四小钮;更为独特的是,该鼎的鼎盖及鼎身内部分别铸有内容完全相同的铭文“滕侯作宝尊彝”两行六字,这种器形被文物界专称为“对铭器”,实属罕见,因而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滕侯鼎是滕国贵族随葬的礼器,其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尤其是其腹部浅浮雕的饕餮纹饰,其角似牛角外卷,眉下两目暴突;两侧有尖爪,露出狰狞之态。此纹饰与方鼎整体造型浑然一体,彰显出墓主人身份的尊贵和神圣不可侵犯,亦将饕餮纹的神秘、肃穆展示得淋漓尽致。
滕侯鼎这样一件精致、华美的器物,那么其主人的身份该是何等的尊贵?从其铭文“滕侯”二字推测,它的主人应是滕国的一位国君。“滕”以“国”的面目出现,大约是在距今四千年前、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初期便已形成。据史料记载:“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为滕君。”这说明,在殷商之世,“滕”已经成为有据可查的方国。西周初年(前1122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后,封其同父异母之弟姬绣为“侯”,就职于滕,立为滕国。
滕国在当时是有名的诸侯国,《左传》中如此记述,滕国疆域“绝长补短五十里”,在诸侯国之间的交往上很是引人注目,被誉为“善国”。而滕侯鼎的主人,学术界普遍认为应是滕国首封之君错叔绣。
滕侯鼎在鲁南一带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虽然历经3000余年的水浸土沁,却依然铭文清晰,保存完好。它不仅充分展示出西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高超技艺,而且也反映出古滕国发达的手工业和繁荣的经济文化,同时为我们研究滕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