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17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澎湃新闻网
装置艺术以后,油画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85新潮”以后,许多艺术家纷纷逃离绘画,到“广阔天地干革命”去了。传统已经被颠覆,技术已经被观念覆盖,审美已经不重要了,政治学才是绘画的真正底色,绘画已被弹劾,油画的宿命似乎终结。
约瑟夫·波依斯装置作品《包裹》
当约瑟夫·波依斯在大张旗鼓地宣扬他的乌托邦理想时,当大家一窝蜂扑向现代艺术时,里希特选择留在后台,双手交叉在胸前默默地观望,他没有激昂的宣言和性格上的魅力,只是回到画室始终如一地画他的理想,他是一位自我反省式的画家,不随波逐流。到广阔天地参加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需要勇气,坚守在“白区”沉默地工作更需要毅力和强大的内心世界。
里希特作品《S。与孩子》
对我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从“85新潮”以来它被看作是思想启蒙运动的延续,也被看作个体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被外媒解释为边缘化存在。可惜的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最终却消失在商业炒作里面,他们没有担负起艺术的使命,一些当代的主要人物已经被纳入到体制内,于是,老外开始寻找下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们以大众化的名义将商业生产虚拟成人民的需要,我们的当代艺术在西方的规划设计中按部就班地进行。
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在短短三十年内浓缩了西方百年的当代艺术史,冲击了国内沉闷的艺术空气,给中国油画的反思和重构带来了新的契机。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代艺术应该批判性吸收、滋养自己。当代艺术和架上绘画不是互相消灭,而是共同生长。
香格纳画廊上海西岸新空间开幕展现场
重返画室,对传统和当代一并思考,关键是修正了什么?提供了什么?油画的空间是否依然存在?如何重塑?这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技术上和观念上的突破口在何处?油画的生命力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如何获得新生?
绘画没有死亡,而需要重构,它不是建立在对传统绘画的复制基础上,而是当代文化精神指向上的重新塑造,是都市精神在画布上的一种展示。具象重构是对传统艺术的修正,是对叙事方式的抛弃,是对人类文明的重新思考,是对当代社会人类异化的揭示,是对观念艺术的一种反拨,是艺术审美的回归,是对绘画技术的重提。它与传统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它赋予了具象绘画新的技术支撑和新的绘画形式。具象重构实验是对传统绘画的点线面、平面性、边缘线、空间、色彩、画面结构等的重新梳理配置和组合,赋予其新的内涵。
三十年来,绘画依然有一片生态,在一个阳光不充足的空间自发地生长,当代艺术和“排排坐”展览的轰轰烈烈并没有堵塞绘画的通道。国内总是有一部分人在绘画本体上默默地耕耘,他们感兴趣的是绘画语言和形式上的当代性推进。有志于把国内呆板的学院艺术融进表现性语言,对当代油画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实验。艺术不是直接谈论政治,在图像的时代,放弃表象的写生,以个人的方式切入,把杂乱的图像资源整合成有深度的绘画作品。让绘画回归绘画,让视觉艺术回归到视觉。艺术首先是打动你,而不是灌输教育你。沉重的包袱让绘画喘不过气来,艺术已经被权力资本观念所绑架。
具象,指的是创作对象的具体化,这里包含着对传统的继承;实验,指的不仅仅是总结探索新的创作样式和语言探索,还有对当代多元文化价值的呼应和总结。在疏理油画史的基础上,继承、突破、转换。在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中寻找“第三条路”:不为时髦的观念所左右,也不是传统的卫道士,在学院中颠覆“学院”,在当代语境中坚持绘画性的回归。在创作方向上,具象实验工作室推崇避开“客观”的自然描绘,避开缺失技术含金量的观念绘画,继承海派艺术的传统,强调绘画语言的表现性和时代性,关注绘画造型与本体语言的探索和实验。
姜建忠,作品岁月·人No.1
具有“上海籍贯”的具象实验工作室的建立,是以学院艺术为背景,并同当代艺术语境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创作与教育平台。一方面为培养高素质的艺术创作人才,另一方面也为整理、提炼海派特征的艺术语言提供平台和传播窗口。并以理论专著对这一新的海派艺术流派加以总结和升华。一个城市的文化和艺术是由个体支撑的,因此,强调个案的重要性尤为急迫。艺术是个人在历史、文化和生活的交叉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
我在寻找对绘画有热情的年轻人,他们有思想有灵性,仿佛他们天生就是来恢复绘画的。他们懂得绘画首先不是告诉你思想,在绘画中任何观念和思想都必须隐藏在笔触的细胞核里,让观众陶醉于松弛的画面游戏中。绘者微笑地诉说一个人生的悲情,回避苍白的图解。艺术首先是感官的冲击力和视觉的享受,让观念隐藏在绘画背后。艺术是精神的活动,感官的愉悦,灵魂的净化。也许这些年轻人已疲惫于枯燥的观念宣言,乏味的生硬的画面呈现。
跨界,使我们正在远离专业属性,专业化的难度正在递减。费里尼说过:“为了逾越常规,才需要严格的秩序”。非马非驴的东西依然可爱,但是不要放在一起讨论,油画有它自己的语言脉络,我坚持追求字正腔圆中的变异和修正,而不是全面颠覆。当大家都玩跨界的时候,我强调专业性的纯洁无瑕,强调视觉的意义;当艺术越来越大众化的时候,我们主张小众文化;当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时候,我依然相信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艺术的空气只有少数人能够呼吸。这是一条有趣却寂寞的道路。油画没有了细火慢炖,就变成速食面。李安告诫我们:“不要用掠夺市场的方法去思考艺术。”
“未来的前卫是向着未来的回归”(吴亮语),关注纽约时刻表,然后按照自己的时刻表行事,画画是个人行为,唱出内心的沉默。不考虑今天我是前卫或是后卫,处理好脚下的球,活干得干净利落。
艺术就是不妥协。
(作者系上大美院教授)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沉默的主题”邀请展
展览地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新展厅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22日-2016年12月8日
上一篇:蒋天耕:画谈绣球花
下一篇:百年一粟——简述刘海粟的艺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