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血谱写中华魂 用艺术抒发民族情

宋雨桂《黄河雄姿》惊艳国博“中华史诗美术大展”

时间:2016-11-22    来源:雅昌    作者:雅昌

摘要:作为国家“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146件(幅)作品于11月20日起在国家博物馆“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亮相,当宋雨桂和他的助手王宏创作的《黄河雄姿》以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呈现在观者眼前时,观者赞不绝口,好评如潮。然而,这幅画创作的难度和艰辛却是非同寻常。(附图1、2、3、4、5、6)

  作为国家“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146件(幅)作品于11月20日起在国家博物馆“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亮相,当宋雨桂和他的助手王宏创作的《黄河雄姿》以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呈现在观者眼前时,观者赞不绝口,好评如潮。然而,这幅画创作的难度和艰辛却是非同寻常。(附图1、2、3、4、5、6)

  附图1、“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之一《黄河雄姿》在辽宁铁岭创作完成

  附图2、作者宋雨桂(右)与王宏

  附图3、宋雨桂在向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全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和秘书长徐里、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等领导和嘉宾讲解《黄河雄姿》的创作

  附图4、宋雨桂夫妇与冯远夫妇等在《黄河雄姿》画前合影

  附图5、宋雨桂与何家英在《黄河雄姿》画前合影

  附图6、宋雨桂与田黎明、王宏等在《黄河雄姿》画前合影

  创作艰辛堪称“玩命”

  早在2012年,《黄河》作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百余幅作品之一曾在全国竞标,经过专家评审,有“鬼笔仙墨”之美誉宋雨桂和他的助手王宏中标。由于《黄河》作品尺幅巨大,高4.8米,长6.8米,且又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命题画作,创作难度可想而知,尤其对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宋雨桂更是极大的挑战。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了巨幅《江山如此多娇》,当时傅抱石和关山月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傅55岁,关47岁,而宋雨桂已是78高龄,加上今年6月刚动完手术,本已很瘦的宋雨桂手术后体重巨减了18斤,以至于坐都发生困难,为此,医生曾再三嘱咐他要好好躺着静养。可是,《黄河雄姿》这件作品10月17日要完成,10月20日要运至雅昌拍摄。为了按时交稿,宋雨桂可谓拼了命,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站着画不行,就坐着画;坐着画不行,就趴着画。灵感没时就在画旁坐着忏悔、反省;灵感来时,画时几乎一气呵成,按宋雨桂的说法,一笔是一笔,画得时候,心中有数,心里有种精神在鼓舞。让人心疼的是,宋雨桂搁笔画完后,他的体重又减了4公斤。许多现场观看宋雨桂创作的人都说,没有见过这样画画的人,更没有见过为画画这么玩命的。他的助手王宏说:“宋先生的腰不好,我们就把画铺在地上,他就在腰腹部垫个垫子,趴在地上画。看到他这么辛苦,我真的是心疼不已,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照顾好他”。

  据有关媒体透露,宋雨桂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曾说:“能够创作这幅作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机会,让我们能够参与到这些载入史册的创作,作品还能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陈列。尽管我身体状态并不好,刚刚进行了一次手术,恢复了仅仅三个月。“为什么我要玩命地做这件事?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一种民族大义在支撑我。”

  实际上,除了身体的障碍外,如何来表现黄河更是一大难题和挑战。正如宋雨桂所说,“黄河难画,特别难画,难在黄河蕴含的情感深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难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黄河,所以,每个人都是这幅画的评委”“如果不画出那种气魄,民族精神,那就失败了。”为了画好《黄河雄姿》,宋雨桂与王宏用了4年多时间,历经采风、写生和创作,6移其稿,而真正动笔创作只用了二周不到时间,可见作者创作一丝不苟,十分严谨,他们是艺术和生命来振奋民族之魂。(附图7、8、9、10、11、12)

  附图7、宋雨桂坐在地上作画

  附图8、宋雨桂和他的学生王宏在作画

  附图9、宋雨桂在创作《黄河雄姿》期间多次坐在画旁忏悔、反省

  附图10、宋雨桂在作画

  附图11、宋雨桂由于刚动手术不久,站着画不能时间长,故大部分时间只能趴着作画

  附图12、宋雨桂创作《黄河雄姿》时接受媒体采访

  三大看点成为亮点

  《黄河雄姿》是宋雨桂继主笔《新富春山居图》长卷后奉献给中国画坛的又一经典力作,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看点一:构图奇特,让人过目难忘。宋雨桂曾经有句名言:“不画古人画过的画,不画同代人画过的画,不重复自己画过的画”。而这句名言在《黄河雄姿》的创作中就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整幅画面看,宋雨桂的构图可谓苦心经营,匠心独运,画面仅截取黄河壶口的一个独特视角、一个精彩瞬间,整幅作品顶天立地,画得很满,没有天,没有地,没有礁石,只有水和色,这种铺天盖水、遮天蔽地的构图,可谓前所未有,想必会使观者刻骨铭心。

  看点二:技法精湛,让人大开眼界。宋雨桂创作历来主张“万法一瞬”,落笔时,大胆地写,细心地收,墨、色、点画、线条的浓淡、干湿、动静、缓急、呼应、明暗都应一气呵成,不假思索。这幅作品在技法上又有新的突破,创作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看似像工笔,其实是兼工带写,作品画得很透明,纸却是白色的,但又不是简单的留白,而是通过画面水墨渗韵与妙造的留白营造了烟波四起、满幅皆水的场景,予人以“无中生有”的想象空间,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有专家甚至认为,这是历史上画家要解决却又没有解决的技法难题。所以,观者可以从《黄河雄姿》中欣赏到宋雨桂高超娴熟的用笔、用水、用墨、用色技法。

  看点三:视觉震撼,让人热血沸腾。从画面看,《黄河雄姿》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描绘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尽管画面不见天,但画家用独特的构图和高超的技法刻画了黄河雷霆万钧、飞流直下、奔腾倾泻的飞瀑气势,让观者感受黄河之水来自天上;画面的中下半部分则重点描绘了黄河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怒吼咆哮的壮丽场景,以此展示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据作者透露,冯骥才从创作开始就一直对这幅画创作给予极大关注,并通过微信、电话指导、帮助。何家英在看了《黄河雄姿》则表示,这幅画的境界、格调、气魄都是前无古人的,这是他看到的迄今为止画黄河画得最好的作品。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评说这张画“是传统的、历史的、也是现代的”。还有不少专家认为,宋雨桂和王宏的《黄河雄姿》是这次国博“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的一道视觉艺术大餐,会让观者身临其境、大饱眼福。

  据了解,中国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于2011年正式启动,是继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顺利实施后,国家又一次投入1.5亿元巨资实施的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工程内容主要表现公元前至1840年这段时期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涌现的杰出人物和文明成果,作品形式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在一百多件作品中山水画仅长城、长江、黄河三件,竞标入选的作者分别是:宋雨桂和王宏创作《黄河雄姿》,许钦松创作《长江揽胜》,李小可、王明明、徐卫国、庄小雷创作《万里长城》,作品将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永久展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