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30 来源:艺术国际网 作者:艺术国际网
黛博拉·巴特菲尔德的金属雕塑
2016年第7期《美术》杂志在“大师名家”的栏目内,刊登了一篇郅敏撰写的介绍美国女雕塑家的文章《涅槃的钢铁——黛博拉·巴特菲尔德的金属雕塑》,文章中还配发了若干插图,非常直观地展示了这位女雕塑家作品的特色。
读到这篇文章时,我回忆起本世纪初的2001年,在美国看到的黛博拉·巴特菲尔德(Deborah Butterfield)作品的往事。那次是在参观美国西海岸圣荷西附近的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中,曾经见到过这位女雕塑家的作品。友人驾驶汽车带着我们在大学的校园内慢慢行驶着,就如同进入了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在绿色的草坪间、在浓荫的树丛下,年轻的学子们,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踏轮鞋,背着书包、夹着课本,来去匆匆。更难得的是浓厚的文化气息包围了整座校园。一家环境舒适的书店吸引了我,信步走进去,只见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窸窸窣窣的翻书声,这一切都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不一定要买书,即便是浏览浏览,随便翻翻,也觉得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而斯坦福大学的艺术博物馆更是不能不到的一个去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大门,一眼就能看见门厅内的一件雕塑作品,第一眼的印象就是,这是一匹马,而且是一匹赛马,因为马的轮廓、形状是非常明显的。马的头部微微向左扭动,四肢着地,尾巴下垂,大小与真马相仿佛;稍微再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它又不是一匹具象的马。马的整个造型是由无数的朽木干枝搭架起来的,朽木上还清晰可见木头的纹理和节疤,作品似乎信手拈来,显得十分随意。欣赏到这里,首先会感到雕塑作者的造型功夫是相当深厚的,马的外轮廓线十分准确,马的体积感也很符合解剖结构,再则还会佩服雕塑家为了完成这件作品,一定是花了很多时间和功夫,去木头堆里挑选和寻找合适的木材。
但是令大多数观者(包括笔者在内)惊讶的是,在雕塑作品侧旁的一个陈列台上,摆放着一根极其逼真酷似的干枯朽木,随附的文字说明上写得清清楚楚,这段朽木是由金属铜铸造的,而且说,整个马匹都是由这样一根根一段段铜铸的“朽木”搭架焊接起来的。到此时我才完全醒悟明白,这是一件彻头彻尾的青铜的雕塑作品,根本不是什么“朽木”搭架的“随意”的作品。据此大致可以了解到雕塑家在构思过程中,其实早就从整体到每一个部件,都作了通盘的考虑和设计。每一根“朽木”的大小、长短、厚薄、弯直都是预先设计好的,然后再分别铸造,最后“组装”完成,一切都是雕塑家精心构思营造的结果。即用非常具象的仿朽木的铸铜,做成了一匹基本上是抽象的马,颇有些“超现实主义”的味道。金属的铸件经过仿旧,细腻而又逼真地具有木头的质感,它们几乎可以乱真。
这件雕塑作品在抽象和具象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恰到好处的结合点,既保留有古典艺术精心刻意制作的特点,又有现代艺术随心所欲“游戏”的性质,作者似乎跨越了时空,抹掉了二者之间的差别,将它们很自然拉在了一起。在表现手段和材料选择上又有令人出乎意料的地方,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匠心。这是一件很有特色的当代艺术品。
这件雕塑的名称为《无题》,作者就是黛博拉·巴特菲尔德,这件收藏于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作品,完成于1999年。由于当初对于这位艺术家一无所知,甚至连国别都搞不清楚,所以回到国内以后,曾经查看了《20世纪西方艺术家词典》(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一书,结果也没有发现有关黛博拉·巴特菲尔德的条目。不过此后国内的艺术刊物,开始慢慢有介绍这位女雕塑家的文章出现了,现在又读了《美术》杂志上的文章,总算对这位女雕塑家有了更多、更详细的了解。她1949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是“二战”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艺术家,就如文章中所说:“战后新工业的发展给艺术家们带来大量废钢铁,促动了现代金属雕塑新的构造方式。抛弃泥塑手段、直接使用金属材料来创作的艺术家越来越多,黛博拉·巴特菲尔德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注:本文发表于《东方早报》,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下一篇:曾点:由行为书写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