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平:法显 60岁以后西行求佛

时间:2016-12-03    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中国美术报

摘要:唐代著名僧人玄奘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了真经,这个故事借助吴承恩老先生的章回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而唐僧的先行者法显大师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却没有红遍天下,人们不得不惊讶大众传媒的力量。

  唐代著名僧人玄奘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了真经,这个故事借助吴承恩老先生的章回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而唐僧的先行者法显大师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却没有红遍天下,人们不得不惊讶大众传媒的力量。

  佛教东传的早期,是一个自然渗透的过程。中原人从好奇、观望、接受到主动求法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正史记载的求法故事是后汉的汉明帝时期,佛陀以金身托梦汉明帝,于是明帝派使臣去西域取经,并带回两位西域的高僧,在洛阳建立了第一个官方佛教寺院白马寺,这就是白马驮经的故事,史称“永平求法”。虽然《后汉书》中没有记录,但大家很乐意将此事作为中土佛教的一个起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僧众的剧增,佛门轨仪残缺,经义抵牾,莫衷一是。尤其是律藏,更是当务之急。与法显同时代的道安大师曾说:“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此乃最急。”修行的方法不对,成佛就遥遥无期。更有甚者,一些僧人或衣着绚丽,或酒肉穿肠,或当“董事长”与民争利。大概僧尼除了剃发,与俗众无异。万不得已,道安大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制定了佛门“约法三章”,天下影从。道安大师的另外一个创意是为僧尼统一姓氏,即释氏。于是有了“释慧皎”“释一行”的称呼。

  与法显同时的还有慧远法师,也是深感戒律的残缺,曾派两位弟子前往西域取经(戒律),但似乎没有解决当时的问题。

  面对同样的课题,法显的做法是西行舍命求法,到佛教的发源地去求取真经。

  公元399年,62岁(一说64岁)的法显与几个同契一起,从长安(当时后秦的都城)出发了。按照现代人的年龄概念,60岁就该退休了。而此时的法显,却筹划着做一件大事。

  唐僧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法显前往西天的陆路部分从略。

  法显一行途经张掖、敦煌、鄯善、焉耆、于阗、罽宾,然后进入印度北部,开始了佛国的留学生活。去了很多的地方,法显发现当地的佛寺都是口口相传,并无成文的戒律。法显决定留学三年,先学梵语,将戒律全部记录下来。该回国传授了,法显选择了海路,也就是从恒河的入海口出发进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再北上到达中国南方。法显在恒河入海口(今孟加拉)等地区待了两年,一边抄写经文、摹绘佛像,一边等待船只。有一个商人的船只要去印度洋岛国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这也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家,法显便搭乘商人的船只来到了狮子国,在这里,法显又有了很多的收获,得到了几本经论和戒律。

  【晚唐】行脚僧像  绢本设色  79.8cm×54cm  敦煌莫高窟出土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公元411年,法显搭上了一条去往爪哇岛的船。船上共有200多名乘客,应该不是一条超级游轮,更有可能是一条超载的“偷渡船”。途中,船只遇上了大风,船客为了活命,将行李都扔到海里。唯有法显,用身体将自己大包小包的经卷紧紧护住,他决心用生命来保护经卷,也做好了与经卷同死生的准备。十几天后,船只到达了爪哇岛附近。翌年,法显搭乘一条商船回国,途中,因为信仰不同,差点被人扔到大海里。

  商船在大海里航行了70天,淡水即将用尽,依然四顾茫茫。按照船长的经验,所带的淡水应该可以到达中国南方,当时的位置极有可能是太平洋的某个位置,顺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就是美洲了,但是他们喝着海水是到不了美洲的。于是船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由原来的东北方向改为西北方向航行,对不对就听天由命了。如此航行了12天后,终于到达了陆地,法显看见了一棵救命的草,一种在中国经常能够看到的植物——藜藿,法显想大概是到中国了,但是不知道是中国的什么地方。一打听,这里是山东青州长广郡境内,今天的青岛崂山一带,心中念到:佛祖保佑,终于到家了。

  经历了13年的艰难跋涉,走过了30多个国家。回国时,他已经是年近80岁的老人了。相比之下,唐代的玄奘从长安出发时才20多岁,回国时也才40多岁。现代的驴友们按体力和冒险精神分成不同的级别:战士级、穿越级、休闲级和腐败级,60多岁的老人,只能是腐败级。而战士级的发烧友们,谁敢跟法显大师叫板呢?

  鲁迅将舍身求法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和为民请命的人称为中国的脊梁。

  现代人可能会说:佛法有那么重要么?法显大师说:就那么重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