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南方都市报
新媒体艺术节现场。
12月16日,第二届深圳新媒体艺术节在蛇口G & G创意社区以及蛇口汇港举行,而在月初,“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 2展厅开展,这两个以新媒体艺术为主体的展会,成为深圳年轻观众在本年度即将结束时的视觉狂欢。也让深圳的艺术空气多出更多新鲜的动能。
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媒体艺术家,不仅带来了他们颇具刺激性的作品,也带来了新潮的艺术观念,新媒体与深圳这个城市青春涌动、包含科技含量的文化属性表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用新媒体艺术来武装自己,深圳其实早该这么做了。新媒体艺术是具有未来感的,也是能触动更多年轻人的视觉艺术样式,深圳可以更多些这类展会,也多培育出以新媒体为创作方向的艺术,牢牢把握“当代”“艺术”“科技”这三个关键词,深圳的文化特色才会更鲜明。
新媒体艺术节,集结许多当代艺术家的新实验
生活在深圳的我们,对于这座城市的未来有着什么样的想象呢?比方说我们经常谈起的“艺术”这件事。
在这个话题上,人们习惯将深圳与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的艺术土壤作出比较,然后得出“艺术肥料缺失”的结论。但或许恰好正是这座城市的资历尚浅,却让它有机会能成为最没有包袱的艺术实验地,尤其是在当代艺术的想象上生长出另一番风景。
12月16日,76位来自国内外的重量级艺术家,在G &G创意社区以及蛇口汇港,拉开了第二届深圳新媒体艺术节的帷幕,作为国内体量规格皆首屈一指的城市节庆,本届艺术节以“南方·迭代·引力”为题,集结了许多当代艺术家的新实验,将眼光投向即将来临的时代,为日益更新的城市生活,创造出了无边界的想象空间。展览将展至12月25日。
“南方迭代:G & G实验室”,作为针对学术实验的主展场,一个个labunit形成了新媒体艺术蜂巢实验室,前卫感爆棚。整个展览为人们呈现出四大创作系列,即:实验展览系列(C ubes),公众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艺术家项目的展示、发布甚至是实验;其次 是 艺 术 家 剧 场 系 列(T heatre),穿梭其中,你将有机会完全沉浸在艺术家的表演、放映、影像与声音的多重世界里;第三个称之为明日系列(T hink),更多的公众市民以及科技艺术的爱好者将有机会与艺术家面对面。《T alks马拉松》带着多个讲座/论坛走到观众身边;最后是实验衍生系列(Living),让现场艺术透过直播间的形式与更多人进行无界限沟通。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现场。作品《云的陵园》,利用玻璃装置映照出多重影像。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艺术大咖也来了
如果说,第二届新媒体艺术节创造了一个轻松、轻逸的实验场,那么“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所展现的作品则要沉重许多。该展由李振华任总策展人,齐聚了伊夫·内兹哈默、伯恩特·舒尔、卡特琳·比约卡、邱黯雄、大卫·奥锐利、安吉拉·瓦施蔻、陆扬、孙逊等国内外新媒体艺的名家。本次双年展为期3个月,以“时间/无间”为主题,由5个主要板块构成:“空间中的动画”、“特别放映”、“动画与音乐”、“推荐展映”、“讲与谈”。当晚,在C2展厅户外也举行了开幕式“特别放映”,主办方为观众呈现了艺术家邱黯雄的新作《新山海经3》,这是该作品的亚洲首映。一同展映的还有瑞士傀儡动画节的动画作品精选。总策展人李振华、艺术家邱黯雄和瑞士傀儡动画节主席安妮特·辛德勒出席了映前交流。
南都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一个宽大的屏风可以让人从两侧穿过,视觉上的时间无间,通过文字和蓝色,在两座楼房之间让观者视觉上得到一定的休息,越过这个屏风就是华侨城创意园的C2展厅,也就是主展览的地方———空间中的动画。观众可以从两侧绿色的通道进入展厅,在绿色通道中观看并体会外部景色的变化,从圆形的窗格向外张望或窥看时,是对中国传统故事、园林的致敬,圆形所区隔的内外空间,变得通透雅致。
进门处是卡特琳·比约卡的作品《与四维相遇》,体会来自网络二次元动画和平面拼贴的戏谑呈现,一个简约的传统建筑、雕塑、壁画,一对讨论着关于无聊的动画人物,幽默感和荒诞的场景移植,行走在二维的世界,人会和四维相遇吗?时间是这个作品的指向,而时间作为第四维是需要观者来触发的。
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城市空间的未来入口
从这两个展览,观众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正在成为深圳新的艺术看点。李振华认为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而深圳拥有很多高科技公司,在未来可以作用于新媒体艺术创作,但需要些时间。而第二届新媒体艺术节策划人三三德SenSend认为,深圳的有趣在于它在中国此刻的创造力语境中呈现出一种极其活跃的全民姿态。本次,我们将这个中国最逆龄化的城市连同“南方”这一概念提出,对于区块文化的多样性、此次参展艺术家关注方向与来源的多元性,创作过程中反复更新的变化被一一呈现与记录。
而谈及本次策展的初衷时,发起机构朗图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其真正的意义与愿景:“我们想做的事情是长线的,这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我们想从原本的 国外引进 ,到现在的 本土培育 ,再到未来的 艺术输出 。2014年第一届新媒体艺术节上,我们邀请了很多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为这座城市的科技艺术带来了感官与体验上的冲击,而这一届则是 培育期 的开始,我们希望挖掘更多国内艺术家与团体,尽力为他们拓展生长的土壤,让国内外的艺术家有机会、更密集地展开各种维度上的交流合作,让他们的作品在未来可以走向更远的世界中去。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是以 当代 艺术 科技 三个词为核心,为深圳搭建出一座 共益体 。”
朗图所谈及到的“共益体”无疑是这个艺术节最令人期待的一颗果实。深圳虽然在科技创新上发展极为迅捷,但我们所研发的产品本身有着怎样的艺术性?我们的产品设计人员甚至营销人员在科技研发的基础上,能有怎样的艺术价值萌生其中?我们每天进出的各种商业空间,大到人们熟悉的购物中心、小到一间中餐馆,在功能之外如何构筑激发更具想象力的当代体验?
“ 当代 不再是一个只存在于学术探讨中的概念,而 艺术 也并非远离大众的美学门类, 科技 也不仅仅是新功能的开发,这三件事是相互交织的。让我们的产品研发/营销蕴含更多艺术面向的品位,让我们的商业空间不再千店一面,孕育出富足人们精神感受的丰饶场域,让我们的艺术产业与科技产业能有机会相互接驳,相互紧扣,在一系列的改变中,将科技艺术的设计慢慢渗透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再觉得艺术遥远,科技冰冷,而相反,是在身边,是温暖的触感。”
“这每一次的实验,都是在向我们的美好生活提出提案,无论是艺术团体、科技团体、品牌设计团体,都同时以自己的特有资产与创想为这个 美好生活 注入能量,同时可能也收获了来自更前沿的果实,这便是一个意义长远的 共益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