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十国雕塑家齐聚西安

时间:2017-01-18    来源: 网易新闻    作者: 网易新闻

摘要:短短月余,来自全球的十位艺术家把几百吨冷冰冰的石头,变成了十件有思想、有文化、有艺术生命力的雕塑作品。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安,这些雕塑作品正陈列在美丽的灞河之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短短月余,来自全球的十位艺术家把几百吨冷冰冰的石头,变成了十件有思想、有文化、有艺术生命力的雕塑作品。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安,这些雕塑作品正陈列在美丽的灞河之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27国百位艺术家报名

  十位艺术家入围创作

  “2016中国·西安 崔振宽美术馆 国际雕塑创作营”系列活动于2016年11月底正式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全球公开征稿,共接到五大洲27个国家百余位艺术家报名,经过崔振宽美术馆精品遴选及专家评选等一系列审核环节,最终邀请了10位雕塑艺术家参加。他们分别是:德国的图比、俄罗斯的尤里、格鲁吉亚的瓦列里、日本的林胜煌、保加利亚的阿格涅萨、意大利的阿莱西奥、美国的巴洛、罗马尼亚的弗洛林、韩国的黄胜宇和来自中国西安的蒋楚。

  在创作营期间,十位雕塑艺术家各自进行独立创作,他们从个体的艺术探索出发,表达对本民族文化、对世界当代雕塑艺术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国际化浪潮下当代雕塑艺术的多元发展。

  亲自动手打磨石块

  200吨原石“化蛹成蝶”

  这些雕塑是如何诞生的呢?在项目开始之前,策划人蒋楚便决定打破以往雕塑营的惯例——助手代工,而是要通过艺术家自己的劳动来完成本次雕塑营的创作,向观众展现一个艺术作品从初创到成型的完整过程,这是以往雕塑营活动中很少见的。艺术家们亲自动手,塑造、切割、打磨、抛光,艺术灵感与工匠精神并行,表现出他们对创作的执着追求。巨大的石块,在艺术家们的手下“化蛹成蝶”,变成一件件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保加利亚艺术学博士阿格聂萨女士喜欢大理石雕塑,喜欢赋予坚硬的大理石各种柔软的形态。她认为“眼见”在当代艺术中更加重要,观众的主观感受比艺术家原始赋予的内容更能体现艺术品的价值。

  美国雕塑家巴洛的作品《云之手》源于练习太极时的状态,他保持花岗岩石块被开掘的原始状态,将四块体量巨大的石体叠加矗立,体现阴阳两极的思想,让中西文化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

  立臻美艺术于世间

  扬美育之风于社会

  在艺术家们创作期间,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等多校师生先后来到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参观了创作现场,见证了雕塑诞生的过程。

  大多数同学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国际艺术家同时创作的场景,同学们被手持电钻、榔头的艺术家们吸引了,有同学提问:“有时候在脑海里也会有许多奇特的形态,如何去捕捉这种形象,并提炼成优秀的作品?”德国雕塑家图比说,首先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他有时会在山中住上一段时间,捕捉自然界中的各种形象,提炼出具有个性的线条。

  此外,高新一幼、福田幼儿园小朋友们也得到了一次艺术启蒙,小朋友们与外国艺术家现场互动,聆听艺术家对自己绘画作品的点评,似懂非懂,饶有兴致。很多家长反馈,这样鲜活的美术教育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生动的美术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艺术启蒙。

  汇东西艺术于古城

  融多元文化于西安

  据悉,我国目前仅有少数城市举办过国际雕塑创作营活动,而本次活动为西安首例。谈及这次国际雕塑创作营的主题理念,总策划人蒋楚说:“雕塑营的主题是 融合 ,这是一种多元化的命题,本次活动把全世界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汇集到西安,以现场创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所做的雕塑将永久陈列在西安,成为艺术融合的实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教授评价:“西安的公共艺术、现代公共艺术及其教育还非常不足,本次雕塑创作营活动给西安的公共艺术带来一场春风,对西安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非常有益。”

  著名画家崔振宽先生评价:“我的画是一种柔性的艺术,各位的作品是刚性的艺术。我的毛笔非常软,越软越有力度,各位的工具都非常坚硬。我的画的艺术语言是点和线,各位艺术家的艺术语言是大的团块和结构。各位的创作对我也有很多启发,希望在之后的创作中,能够画出更有力量感的作品来。”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曾在世界有首屈一指的辉煌艺术成就,当下却面临着艺术发展滞后的现状。创建文化强省,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不仅需要开放、多元的艺术理念和作品,更需要对公众推广、教育和感染。作为我市的民营美术馆、博物馆,崔振宽美术馆、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有使命、有担当,执着地秉承这一宗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