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8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 澎湃新闻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2017年5月13日至11月26日举行,此次中国馆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担任策展人,主题为“不息”。然而,有艺术界专业人士认为,从公布的内容看,这一次并没有惊喜,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依旧在生硬借用中国元素,对于如何展现真正的中国精神并不清晰。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2017年5月13日至11月26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办。策展人克里斯汀·马塞尔(Christine Macel)为本届双年展定下的主题为“艺术万岁”(Viva Arte Viva)。
“做好中国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精神”
随着展览日期的临近,各国国家馆也相继公布国家馆策展主题、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主办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公布: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担任策展人,他将率汤南南、邬建安、汪天稳、姚惠芬四位艺术家参展,中国馆主题为“不息(Continuum-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在这个名单中,公众对于策展人邱志杰以及作品或许并不算陌生。2015年,邱志杰由《上元灯彩图》生发出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参与了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
上海一位参观现场的艺术家对当年的中国馆评价道:“我觉得做好中国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精神,什么方法可以表达真正的中国精神。中国馆总体是挫败的。”
在此期间,邱志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威尼斯双年展是“火锅”模式,主办方做锅底,各国带食材,当宴席大到一定规模,总有适合你的口味。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威尼斯双年展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国家馆”概念的解构。很多国家都会邀请非本国国籍的艺术家代表自己的国家馆,以至于2015年出现了肯尼亚馆丑闻。
一些评论家认为“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既不懂何谓真正的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又不懂何谓真正的当代艺术。”
汤南南 装置方案手稿
而邱志杰为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选择的4位艺术家声称更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意境。其中1969年出生的汤南南之前并无名气,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1980年出生的邬建安,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他的作品致力于将当代艺术的激进美学和文化态度带入到濒临绝迹的中国民间艺术传统中。
浅山 邬建安 砖 尺寸可变 2016
汪天稳的皮影作品
如果说汤南南、邬建安以当代艺术的形式反思传统文化,那么汪天稳、姚惠芬则不折不扣是民间非遗传承人,其中汪天稳是陕西非遗项目华县皮影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12岁即成为皮影雕刻大家李占文的关门弟子,他的整理、鉴定和修复技艺曾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扬。姚惠芬是苏绣传人,擅长将苏绣乱针绣的技法融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绣制中。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展厅2016年曾举办姚惠芬刺绣艺术作品展,展示其传承且创新的苏绣技艺。
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展厅姚惠芬刺绣艺术作品展展览现场
如何将最传统的手工艺(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作品结合并峙,并呈现在当代艺术的前沿威尼斯双年展上,对于策展人和艺术家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汤南南和邬建安的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根据现有当代艺术的观看经验可以预见,但传统手工艺精微技艺如何呈现值得期待,如果只是以实物配合影像的方式大约就有负期待了,甚至如同1980年代,中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之初送去的剪纸、刺绣类的工艺品。
相比中国馆立足本土记忆和传统哲学思潮,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中公布的中国艺术家名单更具当代性也更被大众熟知,他们包括耿建翌、关小、郝量、刘建华、刘野、周滔。
正如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特(Paolo Baratta)所说,艺术家们为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带来了活力,策展人马萨尔策划的本次双年展就是为了强调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屡遭诟病的威尼斯中国馆
从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至今,中国国家馆已经参与7届,从2005年中国馆首次亮相威尼斯(2003年因为“非典”未能成行)策展人的蔡国强直言不讳要“打中国牌”,却呈现了狭隘的艺术观。当年一些艺术评论人发表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等专业媒体上的文章就尖锐地指出中国馆实为“熊猫馆”。而后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便屡遭诟病: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合作曾在2015年举行了一场名为“作为集体形象的表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2003-2015”的讨论会。邀请了2007至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侯瀚如、卢昊、彭锋、王春辰回顾当年的策展情况和艺术家的选择,以及遇到的问题,其中大家提到了“油库”场地的局限性。
2007年主题是“日常奇迹”策展人的侯瀚如在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上的,邀请了四位女艺术家参展,探讨社会文化价值女性化的问题。
2009年卢昊担任中国策展人,主题是“见微知著”,这一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年,选择了刘鼎、邱志杰、何森、曾梵志等老中青艺术家贯穿。这一年所有作品都非常小,需要观众自己去发现。但这一届双年展上,发生了“威胁策展人”的闹剧,而后这届双年展也成就了有史以来最“水”的一届中国馆展览。
杨茂源《万物皆器》
2011年的彭锋研究的是所谓的中国哲学,他的策展主题“弥漫”和气息有关,选择的五位艺术家通过中国文化中的五种气味(白酒、中药、绿茶、熏香、荷花)传递。将“五行”的理念做成了“五味”的概念。
2013年主题是“变位”,这一年中国馆弱化了所谓的职业身份。强调了城市的工业化变化,让人意识到中国的变化就像一个慢慢失去的历史故事。
2015年的主题“民间未来”呼应了双年展的总主题“全世界的未来",希望呈现出真实的中国,呈现出每天发生在中国的生活、工作、世态人情。但好像“民间未来”并未引起多大反响,倒是中国艺术家“占领”肯尼亚馆引起了很大关注。
在不知不觉之中,威尼斯双年展从当代艺术的朝圣地沦为艺术的名利场,而但就中国馆而言,艺术的沦陷似乎不可避免。中国错综复杂的当代艺术江湖也限制了策展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自由空间;再者,讨论传统并展示地域文化并无过错,但一意孤行的伪“传统特色”使得中国馆“十年如一日” 固步自封,难有突破。
2011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