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古 发现过哪些“升级版的鸡”

时间:2017-03-0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北京青年报

摘要:2017年,丁酉年,生肖鸡。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把鸡的形貌与习性对应人的“五德”,即“文”、“武”、“勇”、“仁”、“信”。鸡有斗敌之勇,报晓之信,寓意吉祥。因此,很久以来就作为“六畜”之一与人类生活相伴,所谓鸡犬相闻,就是指人烟稠密。北京的很多出土文物中都有所反映。

  2017年,丁酉年,生肖鸡。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把鸡的形貌与习性对应人的“五德”,即“文”、“武”、“勇”、“仁”、“信”。鸡有斗敌之勇,报晓之信,寓意吉祥。因此,很久以来就作为“六畜”之一与人类生活相伴,所谓鸡犬相闻,就是指人烟稠密。北京的很多出土文物中都有所反映。

  ●旧石器时代●

  周口店曾发现鸡类化石

  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的古动物化石种类达100多种,数量最多的是哺乳动物和鸟类。鸟类化石标本历次出土的多达上千件,分为9目19科48属62种。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不仅国内遗址未曾有过,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早期人类遗址中亦难得一见。

  数量最多的之一是鸡形目,它们中多半是北方繁殖的鸟类,其中草原、沙漠种类如沙鸡、百灵等就有10种以上。而真正的水鸟类,如雁、鸭等则没有发现。这种成分结构可能反映昔日周口店一带气候总体属于温带性质,水域不广。

  这些鸟类化石大量被火烧过,表明鸟肉曾被列入北京猿人的食谱。它们以中、小型种类居多,又表明北京猿人的捕鸟能力和爱好。

  此后约5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鸡作为伴随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伙伴,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关于家鸡具体的起源和驯化时间,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这一阶段北京迄今还没有明确家鸡的发现,但在国内许多考古发现中都不乏其例。例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湖北京山县屈家岭遗址中发现了陶鸡。河南安阳殷墟商代遗址出土了鸡的头骨,这处遗址中的甲骨文中显示出“鸡”和“雉”两个字的写法区别已很明显,特别是“鸡”字。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遗址出土了明确的鸡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多次提到了鸡。战国时期还设有“鸡人官”专司祭祀。这说明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养鸡在中国已相当普遍了。

  ●汉唐●

  十二生肖观念流行

  东汉墓葬中的陶俑有不少陶鸡形象。例如房山南正东汉墓中的一只陶鸡,喙略钝前伸,高冠耸起,双目略凸,翅羽、尾翎清晰,翘尾末端下垂,腹下有方形底座。通高9.4厘米、长8.7厘米、座高2.1厘米。而另一只母鸡则显得安详的多,如同趴窝产蛋或孵卵。喙尖,双目圆凸,尾上翘,腹内空。做工较细腻。通高13.8厘米、长18.4厘米、宽9.7厘米。

  大葆台1号汉墓中的玉鸡饰片,出于后室北面。它扁而似鸡形,一面磨光,系嵌片,长7厘米、宽3.5厘米、厚0.2-0.3厘米。

  1963年陶然亭豁口外出土的鸡首流鐎斗,通长14.2厘米。平盖略鼓,盖中央置一半环钮,小口直沿,鼓腹,腹部置一鸡首形曲颈流,首端可开合,与流呈90度角处有曲鋬,圜底,三蹄足。腹部饰一周弦纹,足根部饰以兽面纹。造型简朴,为日常生活用品。

  唐代以降,由于十二生肖观念的发展与流行,在很多墓志或墓壁上绘有十二生肖的图案。其常见的形象分为三种:一是兽首人身,服饰与文官俑相似;二是人形,怀抱各生肖;三是动物原形。“酉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1952年,在原宣武区姚家井唐代信州刺史薛府君墓中出土了石刻十二辰。鸡像衣上施朱,小冠,嘴略尖,圆眼。身穿宽袖长袍,双手笼袖于胸前,直立圆座上,略显恭谨。它线条生动,栩栩如生,雕艺十分娴熟,是珍贵的唐代文物。

  ●辽金●

  “鸡冠壶”保留有游猎生活的形迹

  辽代的很多瓷壶模仿契丹民族使用的各种皮囊容器而烧造。这种扁平或矮体器身的瓷壶因为顶部呈板平的云头形或满弓式提柄,与流(嘴)连接很像公鸡的

  顶冠故名“鸡冠壶”。鸡冠壶因又形似马镫,也被称为“马镫壶”。黄釉、绿釉、白釉皆有,有的还有皮带装饰。这些器物便于携带,适合骑马射猎的生活需要,保留有游猎生活的形迹。

  顺义木林镇安辛庄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猴纽盖鸡冠壶,形体浑圆。壶面四周边沿饰有仿皮革缝合针脚的圆点纹,上部为模仿皮条装饰的垂弧纹、垂带纹。一只小猴坐于盖上双手作揖,活泼俏皮,憨态可掬。不知这是否代表了一种意思上的“申猴酉鸡”?

  大兴区西红门东侧出土了辽代的砖室夫妻合葬墓。男主人名叫马直温,是辽代的大官,女主人张氏,也是辽代的大族。他们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契丹皇族。马直温夫妇的合葬墓在北京辽代考古史上非常重要。墓中出有十二生肖像木俑11件,缺狗。木俑为柏木,戴冠,穿方领大袖袍服,持笏,生肖置于冠上。

  2002年3月9日,石景山八角村附近的五环路工地发现金代早期的壁画墓葬一座,墓主人名叫赵励。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时,由于夜间施工,墓顶已被挖穿。所幸的是,5天的清理之后,人们发现,墓室的顶部画有十二生肖的图案,从正北开始,作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绘于墓室中,有什么特殊含义呢?它们所代表的,应是与之相配干支相应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时辰。这代表着墓主人在阴间的12个方位的神煞。

  墓室西侧的鸡,与十二生肖中的“酉”位相对。身体轮廓的颜色为黑彩,内填黄彩,高约25厘米。寥寥数笔,但很传神。它双脚直立,头前倾,尾翼展开。雄赳赳,气昂昂,斗志昂扬,似乎拉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实际上,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公鸡的好斗习性。《战国策》中记载,齐国都城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斗鸡,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

  这座墓葬因为出有墓志,所以年代较为准确。它葬于金代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也就是说,墓顶彩绘的鸡距现在有八百多年。

  辽、金、元时代的瓷瓶,腹部修长,状如鸡腿,故得名“鸡腿瓶”,又称“鸡腿坛”。它是游牧民族的贮运器。通常在贮藏时,下半身被埋于地下,既能保证瓶内液体的质量,又能保持器身的平衡稳定。

  ●元明清●

  考古发现中比鸡更多见的是“升级版的鸡”

  1998年,一只陶凤在颐和园耶律铸墓出土。《神雕侠侣》看过木有?杨过在躲避李莫愁的追杀途中,与蒙古军官耶律铸交过手,耶律铸是鹰爪门的弟子。历史上耶律铸确有其人,是蒙古大丞相耶律楚材的儿子,也就是这座墓的主人。

  小说中的“鹰爪”变成了随葬的陶凤。陶凤尖喙前伸,头有凤冠,羽翼雕刻细腻,齐整繁密,直立方板上,是元代典型的风格。虽然有鸡不如凤之说,但实际上如同大多数凤一样,它的原形来自于现实中的鸡。

  朝阳东坝出土的元代六禽纹铜镜,上有雁﹑鹑﹑鷃﹑雉﹑鸠﹑鸽六禽,形态各异,层次丰满。画面下方的两只雉(野鸡),作低首啄食状。

  位于朝阳区的奥运一期工程出土了一件清代铜簪,簪体呈四棱柱形,簪首为鸡首。上有鸡冠、圆目,颈身内束,伸直。长12.9厘米。

  此外,一件清代初期的青花瓷罐,罐身上画有牡丹,花丛中有两只雉鸡相互顾盼。画法工整、传神。牡丹以雍容富丽的花姿号称百花之王,寓意富贵;鸡与“吉”谐音,有吉祥之意。另一件延庆出土的清代粉彩斗鸡碗,雄鸡迈步向前,黑色尾羽翘张开来,后跟一雏鸡,前面一童子作邀斗状。红色鸡冠、黄色鸡喙、黑色鸡尾、蓝色鸡翅,都点缀得恰到好处。虽为斗鸡,但毫无紧张之气,而是其乐融融。

  其实,北京的考古发现中,比有关“鸡”主题发现更多的是,借鉴了鸡形象原型的凤类图案。至于反映其它家禽或飞禽的鸭、鹅、鸽、老鹰、鹦鹉、鸳鸯、鹌鹑、观音鸟、孔雀、仙鹤、海东青、凤鸟、朱雀等的纹饰、造型也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