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26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美术报
对策一:增设书法教师编制
■张改琴
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书法课普及缓慢、制约瓶颈较多。有效破解书法教师短缺,提高义务教育书法学习成果迫在眉睫。造成当前我国中小学书法课程开设难的因素很多,但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全国高考时,招录书法专业学生数量太少。二是招录教师时,书法专业教师空白。
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基本技能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置等进行规划,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范围和教育督导专项内容。各学校要积极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
2.扩大高校书法专业学生招收数量。各高校要积极开设书法专业,扩大学生招收数量,提高书法教育的工作水平和层次,发挥高考的导向性作用,调动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书法课程目前处于全面启动阶段,教师短缺。短期内,学校可根据需要,聘请书法专业人员、文化艺术团体工作人员进校指导,也可依托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长远看,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在每年招录教师时,加大书法教师比例。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此文为作者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所做《关于学校增设书法教师编制的提案》,有删节。)
对策二:厚其底蕴 精其技术
■梁锦波
书法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离不开有识之士的呼吁与推动,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千千万万的一线书法教师。因此,培育一大批优秀的书法教师是当务之急。
一个优秀的书法教师一定是懂书法的教师,明白书法学科领域的核心思想、前沿理念,有基于书法学术本位的判断——把握文学素养和笔墨空间关系。用陈振濂教授的话说是“看得懂、讲得透、做得精”。
其一,优秀书法教师应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艺术是人生体验与感悟,要取得书法的成就需要时间的砥砺。你做不了上一代下一代的事,我们只能做这一代的事:IT、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科技与现代文明等等都是这一代的体验符号。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教师,不仅仅要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培训,体味书法教授、当红书家的教学思想,也要勤于与所在地域的优秀同行交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会广涉博取,才会发现思维的差异,产生求知与研究欲望。
其二,优秀书法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中的精髓。只有深谙中国文化、重学养的人才能教学书法。《论语》读过几遍?老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作为一名优秀的书法教师,必须补上这一课。
文化是座大宝藏,纷繁复杂,扑朔迷离。古之学者必有师。学术传承与血缘传承同理,没有导师的引领,不是摸着石子过河,而是摸黑找路。没有老师,几无成功可能。因而“跟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同样的教材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老师、环境、氛围不同,学习结果也不同。指望生产队长指导出外交部长是不可能的。只有高品质的导师,才能引领你积累文化、丰富人生。
其三,优秀书法教师应有精湛的技术积累。有思考、有方向,还得有技术。技术是实现理想、驶向彼岸的渡船。镜子的清晰度取决于技术,阅历、文化要通过技术来映照表达,物化为具体的可触摸、可感受的东西。技术积累取决于眼界和书法实践。面对浩瀚的书法经典,只有找到适合你的那一片,再假以时日才会有所成。东一枪西一耙、朝三暮四的学习会劳而无功。
书法是慢活,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学习。书法教学是细活,需要静心剔躁,不断丰富阅历、厚其底蕴、精其技术。
(作者为浙江省新昌县书法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