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艺术计划开启 艺术向着公共空间挺进

时间:2017-05-19    来源: 中国上海    作者: 中国上海

摘要:艺术不再只是象牙塔里的小众游戏,而是日益走向公共空间。在黄浦江上先后推出“先知鸭”和“诗歌船”等轰动项目的外滩艺术计划,今年再度开启。主办方宣布,邀请所有市民和艺术家,一起参与对黄浦江上6艘渡轮的改造,让稀松平常的渡轮变成一个个有趣的艺术空间。

  艺术不再只是象牙塔里的小众游戏,而是日益走向公共空间。在黄浦江上先后推出“先知鸭”和“诗歌船”等轰动项目的外滩艺术计划,今年再度开启。主办方宣布,邀请所有市民和艺术家,一起参与对黄浦江上6艘渡轮的改造,让稀松平常的渡轮变成一个个有趣的艺术空间。

  让黄浦江变身为艺术舞台

  近年来,随着艺术空间边界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变成了艺术场所,在黄浦江上进行的艺术活动也越来越多。

  2013年,外滩艺术计划在黄浦江上推出轮渡改造的“大烤鸭”引发热议。随后,“诗歌船”又成为连接小众艺术和社会大众的精神桥梁。几年前,艺术家蔡国强将99种拟真“动物”装上一艘木船,从外滩前经过,此后又在江上燃放焰火,引发争议。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艺术计划是以外滩轮渡为载体,以“渡爱”为主题的轮渡设计项目,通过艺术的呈现,重塑公共空间的未来,向世界展示一个创新的艺术之都。该计划是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一部分,聚焦黄浦江两岸贯通,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南京美术学院策展人林书传代表本次策展团队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开放式的项目,打破了美术馆的界限、壁垒和外墙,所有的市民和艺术家都能参与进来。他指出,黄浦江是个更大的舞台,在黄浦江上做这样一个活动,关注度会非常高,同时压力也很大。“这个活动其实是在替上海的游客和市民挑选一件件公共艺术作品,作品的好坏对大家的生活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次艺术项目将杨浦至黄浦之间的6艘渡轮,以全民征集的方式,通过网络及线下征稿渠道,让所有喜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都能直接参与进来。”

  参展艺术家提出奇思妙想

  目前,外滩艺术计划已针对作品的选稿类型和方向,邀请了部分建筑设计师、书籍设计师、多媒体艺术家及传统艺术家共同参与。

  受邀艺术家代表、来自巴西的建筑设计师龙百渡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这样的活动对上海很重要,人们生活在大城市里,承担着很多压力,这样的活动可以给这座城市增加更多乐趣。“当我们生活的大城市里有更多的人可以接受艺术时,艺术家就更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内心,去展示他们的奇思妙想,以更有趣的方式让人们走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同时也让整座城市更加人性化。”

  曾多次获“世界最美的书”大奖的著名书籍设计师朱赢椿也受邀成为此次活动的参展艺术家。日前他特地从南京来沪,在黄浦江上坐了两次渡轮,“我想现场体验一下坐船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会麻木疲惫地只把它当成坐渡轮而已,但如果我来做这个设计的话,哪怕几分钟的航程,也要让它产生一种吸引力。”

  这位书籍设计师表示,船和书有一个地方很相似,船将人从此岸渡到彼岸,书也是一种渡人的方式。“我希望坐渡轮的时候,能让人去阅读一些东西,坐渡轮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就会非常有意思。不仅仅是外形上做一些改变,我更希望船的内部也能传达一些信息,也能让人流连忘返,甚至让人不是为了实用需求来坐渡轮,而就是为了体会一下被渡的感觉。”

  在朱赢椿的计划中,想从内而外地去改变渡轮,通过一些细节的设计,让孩子还有成年人在短短几分钟的坐渡轮的过程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我的起点就是我的书,把一本平面的书变成一个立体的移动的空间,把最美的书移到最美的船上。希望它不仅是艺术,还能给人艺术之外的东西。”

  艺术向着公共空间蔓延

  近年来,艺术的边界被日益打破,艺术的外延越来越拓宽。它不再是局限在美术馆里的小众游戏,而是走向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变成了更多人的狂欢。

  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有很多地铁车厢变成了艺术展示的空间。如著名的“文化专列”地铁10号线,曾开出过纪念京剧大师周信芳的“流芳号”、介绍音乐的“爱乐号”以及“书香童话号”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就有10多个主题的“文化专列”上线运营,充分发挥了地铁空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展览,进入了大型商场等非文化空间,与市民零距离接触。

  不久前一篇题为《网易云音乐把5000条评论印满地铁,看哭》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再次让公众意识到公共环境的重要性。只要人们的精神世界存在,毫无疑问,任何地方的任何环境都需要艺术。

  一位著名艺术评论家称,时至今日,在很多发达的欧美国家,特别是在城市门户的地方,比如高速公路进口的地方一定有公共艺术品。这在客观上起到了提升城市的艺术品质的作用,让更多人接受作为艺术的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