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藏在画里的小秘密,都被X光揭穿了!

时间:2017-06-01    来源:YT新媒体    作者:YT新媒体

摘要:有人抹去了自己从前的作品,有人掩盖了自己的伤心往事,但没有人能逃过科技的眼睛。

  有人抹去了自己从前的作品,有人掩盖了自己的伤心往事,但没有人能逃过科技的眼睛。

  有时候当我们在书上或是博物馆里看到一幅《蒙娜丽莎》时可能只会想到:“哇,达·芬奇,好厉害”;而在研究者或鉴赏者眼中,却能看出一本《达·芬奇密码》。把业余玩家和专业人士区分开的是什么?除了对画面风格、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不同之外,专业的鉴定者们往往还需要在研究中加入科学技术的帮助,比如X光。

  X光检测绘画的原理是?

  X光用于检测绘画,当然跟X光用于医学检测一样。简要来说,X光射线可以穿透物质,但它对不同密度的物质穿透力不同,密度越大,穿透力越小。

  如果放在绘画中,一件作品中图层的厚度、颜料颗粒的密度、基底支撑物的密度各不相同,于是不同的射线量会在底片上留下不同层次的图像。比如铅白、朱红的透光能力强,而土黄、赭石、蓝等颜色的透光能力弱。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隐藏在画布表层颜色下的各种秘密了。

  X光的运用已经在艺术鉴定领域十分常见了,它不仅可以解锁作品下的秘密,同样可以确认作品的真实性。使用的纸张类型、材料、草稿、作品的改变等等因素,都可以在X光的运用之下被发现,以确认这幅作品是原作还是仿品。

  同时X光还可以探测画中不同的矿物颜料以及其他元素。这些痕迹为作品创作的时间、地点提供线索。比如说,这幅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检测中发现,它在创作时使用到了铅。

  X光检测在判断作品真伪的同时,总有一些惊喜的新发现,要不然就是在颜料的背后发现了一件新作品,要不然就是发现作者在修改作品的过程中透露出的小心事。下面我们看看,X光都帮人们发现了什么?

  一张画布能用多少次?

  画布下被掩埋的另一幅画

  最近在华盛顿国家画廊的展览“弗雷德里克·巴齐耶(Frédéric Bazille)与印象派的诞生”中,研究人员通过X光从巴齐耶1870年创作的一幅《Ruth and Boaz》中发现了另一幅名为《钢琴前的年轻女人》(Young Woman at the Piano)的作品。这幅作品创作于1866年,巴齐耶曾在给母亲的信中提到过它,但却没有人见过它的真面目。

  ▲ Frédéric Bazille, Young Woman at the Piano (1866)

  为什么要把这幅画覆盖掉?本次展览的策展人Kimberly A.Jones说“这可能是一种节省开支、省钱的选择,但更有可能是因为他对这幅作品并不满意。特别是在这幅作品被沙龙拒绝之后,这种感受更加强了——毕竟你不可能毁掉一幅你很喜欢的画。”

  ▲ Frédéric Bazille, Ruth and Boaz (1870).

  19世纪六十年代,巴齐耶曾和莫奈、雷雷诺阿等人在巴黎的同一个工作室中创作,但由于1870年巴齐耶在战争中不幸逝世,所以他没能等到七十年代与印象派画家一同参展。但这幅画的出现,无疑可以帮助我们一窥印象派萌芽的那段岁月——那时候“印象派”甚至还没有名字。

  ▲ Frédéric Bazille, The Western Ramparts at Aigues-Mortes (1867).

  在另一个例子中,X光帮助研究者们确认了一幅梵高的作品。下面这幅静物画到底是不是出自梵高之手,曾经有过几次争论,而最终终结这场争论的,正是X光技术。

  早在1974年,这幅静物画就被认为是出自梵高之手,收藏在一座荷兰博物馆中。但从2003年起,由于这幅画的风格和尺寸上跟梵高的其他作品都有出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它持怀疑态度。

  终于在X光技术的检测之下,他们在这幅画下面发现了另一幅梵高的作品:“两位摔跤手”。

  这幅画应该是1886年梵高跟弟弟提奥一起住在巴黎时创作的。在X光技术之下,“两个摔跤手”呈现出了梵高惯用的颜色和笔触。同时,研究者发现这幅画的尺寸正是梵高当时在安特卫普学院学习时所使用的人物画标准尺寸。一位梵高博物馆的专业研究者还称,这幅作品中摔跤者半裸的姿势正是安特卫普学院当时流行的样式。于是这幅画最终被确认为梵高作品。

  为什么要修改作品?

  画布下的另一个真相

  在另一些时候,X光帮助我们发现艺术家最早的绘画意图。有时艺术家作品的改动背后,隐藏着他的一段往事。比如库尔贝的这幅《受伤的男人》。画中的男子在树下躺着,胸口有一道伤口正在流血。

  ▲ Gustave Courbet,The Wounded Man

  但研究者在X光之下,却发现了这个男人受伤的原因:

  研究结果是,创作这幅画时时库尔贝20岁,正是热情似火的年纪。他画下了自己和未婚妻Virginie Binet在一棵树下小憩的画面。但在这幅作品创作六年后,妻子带着他们的儿子一同离开他。于是1854年,这幅画就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未婚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流血的伤口和倚在身旁的一柄短剑。爱情已成往事,而他自己成了那个“受伤的男人”。

  是一块鸟粪还是一滴蜡?

  击碎民族精神的一个白点

  有时X光的结果却让人无法接受。比如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一个有名的白点。

  蒙克有很多个版本的《呐喊》,但是在挪威国家博物馆的这幅中,有一个著名的“白点”,很多年来,研究者都认为这个白点是一滴鸟粪。因为蒙克有把自己的画作带到自然中的习惯。

  挪威人一直引以为傲,因为这正代表着他们亲近自然的民族精神。所以当专家提出这个白点可能是白色颜料或是油漆时,并没有人相信。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2016年一种新型的X光技术之下,研究者发现,这个白点中并没有鸟粪中应该含有的成分,随着检验的深入进行,最终这个白点被确认为是:蒙克工作室中一滴不小心溅上去的白蜡。

  这可怎么办啊……说好的亲近自然呢……

  委拉斯贵支、伦勃朗、毕加索……还有众多艺术大师的画布下都隐藏着另一个真相。或是完全抹去了自己的的一幅画作,或是出于“甲方”要求或个人情感变化对画面进行修改,亦或是像蒙克的“白点”一样给研究者们留下一些跟创作场景有关的信息。不管怎么样,一切都瞒不过X光的眼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