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25 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中国美术报
8月28日,第2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落下帷幕。作为全球第二大国际图书版权贸易展览会,为期5天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共吸引了2407家中外展商以及30万人次的观众参与。近年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成为全球出版人联络感情、加强了解、交流信息、互通有无的国际出版业重要的书展之一。中国美术图书的出版人也汇聚在北京,推动着美术类图书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目前美术类图书的版权贸易正呈现出几大变化:
学术类图书引进力度加大
随着国内高校科研体制的改革,以及图书销售渠道革命性的变化,使得学术类图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像三联书店引进出版的《开放的美术史》丛书、高居翰作品系列,广西美术出版社引进出版的贡布里希系列著作等,都是美术专业图书领域中的常青树。此外,像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引进出版的《加德纳艺术通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包豪斯》等图书,亦是各自领域的权威著作。这些作品的出版,大大提升了我国读者接触西方艺术经典著作的广度。
引进出版呈现规模化、系列化的特征
国内专业美术类出版社总计有30家左右,随着近几年的文化企业改制完成,所有美术出版社都直面市场,市场逼迫出版社在产品定位上做出选择。在读者的心目中,像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大红袍”系列图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图书和高校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的美术教育类图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艺术史文献图书、广西美术出版社的外国艺术史论图书等等,都呈现出清晰的市场新形象。
因此,在引进版图书方面,美术图书依据市场的需要、读者的需要,必须实行规模化、系列化的引进,强化各自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形象,典型的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直致力于设计教材的引进,目前规模已经超过了100多种,像《CI设计》《广告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等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多种层次的设计教材,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日本动漫作品《航海王》已经出版到了82卷,印数达百万册,持续出版时间也已有8年。此外,该社近年主打引进英国著名画家大卫·霍克尼的作品系列,除2014年推出《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忠于生活:与大卫·霍克尼25年的谈话录》外,今年还将出版大卫·霍克尼的《图画史》《中国日记》《我所观看的方式》3本著作,将一个著名的画家或者艺术史家的全部作品规模化、系列化的引进出版,已经成为我国美术出版领域的新趋势。
艺术普及类图书兴起
消费升级同样也体现在图书领域,美术类图书过去给读者的印象是高冷的,因其专业性太强,所以一般读者与美术类图书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但是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改变,图文类图书成为美术类图书市场的新宠。此类图书多以审美的眼光向读者介绍艺术作品或相关美术评论、文化背景。在给阅读带来趣味性和直接性的同时,也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淡化了美术类图书的专业性,为自己赢得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体现在版权引进上,一些非美术专业的出版社走在了市场的前列,典型的有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日本作家中野京子“名画之谜”系列、“胆小别看画”系列,尤其后浪出版公司引进英国劳伦斯·金的涂色书“秘密花园”系列,成为2015年度的重要的出版事件,甚至带动了彩色铅笔、美术文具等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走出去”有新的突破
版权输出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有许多新的突破。尤其在“一带一路”地域的版权输出上,亮点频频。在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伊朗艾米·法汗吉出版公司举行了《中国当代美术》波斯语版的签约仪式。《中国当代美术》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主编,目前已经出版了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等。此外,像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近年来推出许多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不朽之作和年轻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如与巴西SAGA图书出版公司签署了赵宝林、重圭等老艺术家的手绘版本的《西游记》丛书版权输出合同;与韩国IMPRIMA公司签署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韩语版等。
上述美术类图书的国际版权贸易的发展与变化,是中国出版在国际出版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据最新《全球出版企业排名报告》,2016年中国已经有5家出版企业进入全球出版50强。“走出去”、国际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美术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未来。
上一篇:李青萍:如果有来世,我还要画画
下一篇:杨卫:我欠刘锋植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