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 我们需要慢生活

时间:2017-06-25    来源:雅昌    作者:雅昌

摘要:《十年而已》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的艺术评论文集。《十年而已》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对社会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所进行的解读;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所发表的个人看法,是一部能够反映当前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新动向的研究新作。本文为《十年而已》的第二十八篇文章。

  《十年而已》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的艺术评论文集。《十年而已》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对社会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所进行的解读;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所发表的个人看法,是一部能够反映当前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新动向的研究新作。本文为《十年而已》的第二十八篇文章。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由拍照联想到慢生活。

  记得傻瓜相机刚刚流行的时候,摄影变得容易,拍照的热情被空前地调动起来。那个时候外出旅游,重要的事是谋杀菲林。

  胶片时代全家福合影(图片来自网络)

  胶片时代外出游玩合影(图片来自网络)

  胶片时代所拍摄的彩色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数码相机的流行,几乎意味着菲林时代的终结。拍照终于变成了出门旅游的同义词。出门的时候如果不揣着一个数码相机,到一个地儿如果不拍几张照片,那几乎等于没有出门。这几乎是说,因为要拍照,所以才出门。

  物极必反。“人人都是摄影师”,导致了摄影本身被谋杀。为什么?除了数量太多,图像泛滥,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压根就来不及看,没有时间浏览,没有时间品味,没有时间回忆……。

  我们常常是一个出门刚刚结束,另一次出门又接踵而至,快快出去,快快拍摄,快快忘记。摄影原本是对遗忘的抗拒,但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它变成了一种程序和仪式。因为摄影,加快了行旅的脚步,因为我们已经把眼前所见拍下来了,所以,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匆匆赶赴下一个景点。只要拍了,就等同于观看,等同于欣赏,等同于体会。

  数码时代的概念摄影(图片来自网络)

  数码时代的创意摄影(图片来自网络)

  数码时代 国外创意婚纱照(图片来自网络)

  在没有摄影的时代,在没有机器替我们进行视觉纪录的时代,人们是怎么过的?

  ——那个时候的生活是慢生活。与之匹配的图像纪录方式是绘画和写生。

  可见,摄影是快生活的产物,它以快对快,但是到后来,结果却很意外:生活过快,不仅让生活本身变得没有意义;更有甚者,快生活本身还可能连带谋杀它的纪录方式,也使摄影本身也变得没有意义。

  这次到台湾去,没有带相机,这在我个人出门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尽管没有带相机,但我相信,这次出门的影像资料一定会多得看不过来,只是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细细品味这些图片,来共同回味出门的所见所闻。

  我还可以断言,一起出去的这十几个人恐怕是不可能再有机会重新聚在一起观看大家所拍摄的图片的。他们总是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事情,他们会有数不清的节目和日程,他们一回去马上就会有新的组合、新的拍照、新的聚散。

  胶片时代大多是用来放在相册里收藏用

  太快的生活,在我们来不及回忆的时候,让我们迅速地忘记!

  有意思的是,这次去台湾,听到文化界人士屡屡提起的一个词就是“慢生活”。

  在宜兰,在城镇的道路旁,在居民住宅边,绿绿的稻田相间其中,田园景色,让生活的节奏顿时慢了下来。

  在花莲,在太鲁阁生态保护区,住在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宾馆,老板告诉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看的,早上起来,坐在门口的凳子上对着四周的大山发呆就好了;另外,拜托大家,如果房间里发现了飞蛾和昆虫,请不要把它们打死,打开纱门,放它们出去,这里原本是它们生活的地方。

  食养山房

  在北投,在山深林密的食养山房,花与茶、叶与乐、食与禅如此天然混成地融合在一起,这里的服务员,都是一心向佛,自愿前来修行的学生;这里所有的菜式,都是主持人的创作,每一道菜,都配有各种各色的花卉,让人心神俱夺,不忍下箸……。

  那天在食养山房的顶层,我们坐在蒲团上,围着一壶清茶,茶几上一注燃香,青烟袅袅,主人一袭白衫,慢条斯理,娓娓而谈。放眼四周,满眼葱绿,间杂着淡黄色、红色的树叶。

  那时候突然感觉到,只有让生活慢下来,智慧才能涌上心头。

  (注:原标题为《慢生活》,题目为编辑自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