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来源: 广东省博物馆 作者: 广东省博物馆
踏入七月,广州当入盛暑之时,在室外奔波劳累了一整天的你,一回家巴不得马上躺在沙发上,开着空调享受着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棒,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都是理所当然的避暑妙方。可是在没有制冷设备的古代中国,古人又是怎么度过酷暑的呢?
炎炎夏日,如果能从冰箱中拿来一瓶冰冷汽水,那确实是赏心乐事。其实在没有冰箱的古代中国,想喝一杯透心凉的美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古人喜用的犀角杯就能解决问题。在古代中国,以犀角杯盛酒是当时达官贵人的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因为犀牛角属性大寒,有清热解毒、定惊止血的功效。工匠把犀牛角制成酒杯,将其清热的药效溶于酒中,在品尝美酒的同时,又能在烈日之下享受到犀角带来的一阵凉爽。在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中国,是消暑和治疗热病的良药。
犀角杯
本馆收藏的明代犀角杯更是犀角雕刻艺术全盛时期的产物。自明中期海禁解除,民间得以自由贸易,愈来愈多外国犀角传入中国,民间犀角杯的制作日渐增多,角雕技术也日益发达。此藏品就自然地运用了深浅浮雕的技法,又透过高温蒸煮等特殊处理使材料软化,以制作出特别的形状。杯上的花卉纹饰,更是替作品添上几分诗意。比起现代的制冷器皿,犀角杯除了是清凉解毒的实用酒具,还多添了一份珍贵的艺术价值,在禁止使用犀牛角制作雕刻品的今天,这些杯子的存在更见弥足可贵。
虽说在宴会场上倒一杯冰冷饮料不是难事,可是一旦想要保存其他食物,古人又有什么方法呢?其实中国人至古以来就有使用不插电的“冰箱”的习惯,即使没有电力,也无改其对食物所起的保鲜作用。在古籍《周礼》中就有记载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冰鉴”是一个类似箱子的东西,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里面,再把食物放在冰里头,就能起防腐保鲜的效用。
冰鉴
随着时代变迁,这些“冰鉴”的制作技术持续发展,而本馆藏有的木制雪柜更是凸显了古人在避暑智慧和工艺上的进步。到了明清以至民国时期,冰鉴的用料已经从黄铜演变成了黄花梨木或红木。雪柜内挂锡里,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前人可以将活板取下,往箱内放冰块,再把时新瓜果、食物或是饮料镇在冰块上,保持新鲜以便随时取用。另外,由于有锡里的保护,冰水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体现了当时的技术已经能做出同时备有制冷和排水功效的先进器具。而该雪柜藏品是20世纪初的产物,那时的木制冰鉴工艺演变得更为简洁,使用起来更轻便,因此在20世纪早期的广州,仍有很多人还在使用木制雪柜,这可谓是现代冰箱的雏形呢。
虽然在功能上难以跟今天的冰箱同日而语,但在没有电的古代,古人能够集各家智慧制作出具相当效用的制冷器具之外,其外形更是如此的精雕细琢,实在是充分体现出前人在科技与工艺上的前卫想法以及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