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原教旨主义 ——由欧阳江河先生和于明诠先生的《墨写新文学》想起

时间:2017-08-08    来源:中国书法在线    作者:中国书法在线

摘要:欧阳江河先生和于明诠先生《墨写新文学》展览,对我来说最激动的是在这个“写”字。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书法受到西方式的展示文化的影响,开始由案头书法向墙面书法转移。

  欧阳江河先生和于明诠先生《墨写新文学》展览,对我来说最激动的是在这个“写”字。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书法受到西方式的展示文化的影响,开始由案头书法向墙面书法转移。特别是书法被组织进书法家协会,与绘画、摄影等艺术门类并列,纳入“艺术”范畴之后,追求展示中的视觉效果成为风尚。随之出现仿古、做旧、拼贴、切割组合等视觉设计手段,都顺理成章了。坚持传统书法书写的,大部分靠着抄写古诗词,但是书写内容其实不重要也不太在意,重点都放在视觉上。但其实,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前期,还是有一大批文人在用毛笔进行日常书写。欧阳江河先生和于明诠先生写新文学,在我看来是这一日常书写传统的接续之举。这个事件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在于书写的目标超越了视觉。对我来说,只有写今人的文字,自己的文字,书写才会忘掉展示文化所必然携带着的刻露和造作,回到忘我之境地,自然之境地。我们记得,从《兰亭序》到《祭侄稿》到《寒食帖》,我们的多少经典都是在书写自己的文字时的草稿,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忘我之境。

  研讨会前观摩展览作品

  近年来,颇有一些人做各类努力,不但要把书法搞成艺术,而且想要把书法搞成当代艺术。当他们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们就会退而说自己搞的是“文字艺术”。那么,当我们说起“文字艺术”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一些什么东西呢?

  A,有时候我们说的是出现了文字符号的视觉艺术品,这里面包括了各种印刷的、手写的文字或准文字,它们可以直接书写或印刷在纸面上、实物的表面上(例如轮胎的纹理成为一些文字),甚至是投影在上面。如谷文达用头发做成的用来悬挂的文字帷幔。如徐冰的《天书》。

  B,我们说的是传统的书法,中国叫做“书法”,the Law of Writing,日本叫做书道 the Tao of Writing的东西。“法”和“道”都是比“艺”更高的东西。

  C,我们有时候宽泛地涉及一些似乎和书法传统有联系的抽象绘画,这里面既有欧美的抽象绘画影响书法,也有书法影响西方的抽象绘画。前者比如中国、日本、韩国都有的现代书法,例如日本的少字数派,书写单字,撑满画面,纸张的边缘切割了字体,使字体变得不可释读,具有某种构成感,成为一种抽象绘画。再比如一些放大墨迹局部的做法。后者,指抽象绘画中的一类,通常使用单色,用手绘的快速运行的线条留下痕迹。如Franz Klein, Hans Hatung等人。

  D,我们见过不少对东方书法文化的跨文化解释。如徐冰的《新英文书法》,《鸟飞了》等作品,如谷文达的《唐诗碑》等等。

  研讨会前观摩展览作品

  上述这些样式,我在过去25年的艺术生涯中全部尝试过。大量实验之后,我回到了书法原教旨主义的立场。

  书法的本质是一种时间性的艺术Time-based Art。看一张书法就像看电影或录像,可以快进可以暂停。这张字需要五分钟而另一张需要十分钟,你总是从第一个字看起看到最后一个字,这和绘画绝然不同。一张书法上的不同局部绝不是同时进入你的眼睛的。书写者用笔锋在纸上运行,墨迹记录了笔锋的运动,就像电影胶片记录了芭蕾舞演员脚尖的运动。拥有书法经验的人,观看墨迹的时候等于在播放这些记录了舞蹈的录像,在解码当时的运动。追随着书写者当时的笔锋运动所制造的痕迹,观者的情绪才受到控制。观者的习惯才会遭遇到书写者神来之笔的挑战,才会感到意外,有意外才有兴奋。

  因此追随作者的运动才是书法的核心,墨迹只是记录运动的磁带。

  因此“文字认读秩序”是及其重要的。正因为书写文字,你才会从第一个字看起,到最后一个字结束。如果不是书写文字,则墨迹记录下来的书写者的运动没有秩序,阅读经验无法追随书写经验。情绪的变化无从追踪。那么,性格、情境、心绪造成的微妙变化都无从体会,只剩下一眼之下的视觉印象。而仅有视觉印象,那是一种很粗糙的艺术经验。

  因此书法作为艺术能生效的前提是观看者有书写经验。只有当他有经验,他才能解码当时的运动,他才会感到意外。

  也因为写的是文字,所有写字的人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并没有一种人是职业书法家,而是写字者在忘我的书写的时候创造了伟大的书法经典。书法状态和写字状态间不存早截然的鸿沟,而是平滑过渡的。一个开药方的老中医或者一个小学教师在黑板上写字,都可能忽然写Hi了,进入书法创作的状态。正因为写字,书法是总体艺术。所以它是“道”和“法”,它不是艺术,它高于艺术。

  而今天的“现代书法”创作者所做的,大多数是努力使书法沦为艺术。

  研讨会前观摩展览作品

  他们放弃文字认读,变成抽象画,这是接受了欧美抽象艺术对书法的文化侵略。只要放弃文字,一定会追求墨色变化,一定会加入颜色。我们找来两张不同作者的这类作品,完全没有区别。把这样的画面翻转,旋转,镜像一下,完全没有区别。这样的艺术,尝试三个月的人和三十年的人的作品,也没有区别。所以这是不对的。这是低水准的文明。

  至于对书法进行文化翻译,好吧,起到的是孔子学院的作用。为了让老外们懂汉字之美妙,难免要简化,挑一些最有趣最好玩最容易理解的部分来解释。但任何一个值得尊敬的文化,其核心部位都是不可翻译的。你要懂中国书法,你就要学习。不能依赖翻译。至于使用文字的艺术,那是设计。也不是书法。

  让抽象画家们画他们的抽象画,让“文字艺术”工作着们做他们的文字艺术,但这些都和书法毫无关系。

  书法不用沦为当代艺术和设计。相反,当代艺术应该尽快进化成书法。

  这就是为什么,我看到欧阳江河先生和于明诠先生的书写的时候,如此激动。因为我重新看到了把写字当作写字的书法。我甚至极端地认为,“写字”是一种比“书法”更本质的境界。写新文学,写朋友们和自己的诗文,使“写字”能够克制地保持在“写字”状态中,而没有沦为刻意的艺术创作,只有在这种时候,所谓艺术,才会降临。

  我更进一步地期待,看到两位先生多写他们自己那奇诡而动人心魄的诗文,不用抄写鲁迅或者朱自清啦。当欧阳江河这样的大诗人加大书家,用他自己的字写他自己的诗的时候,曾经在苏轼笔下才出现过的机会,就会有机会重新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

  关于作者:

  邱志杰 艺术家与策展人,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开始介入当代艺术活动。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总体艺术工作室主任,硕士博士导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特邀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居住在杭州和北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