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09 来源: 艺术中国 作者: 耿剑
伴随着男声吟唱的取自文殊菩萨七字咒的旋律,观演完毕的观众再次从刚刚为他们展现了精彩演出的演员身边走过,一幕幕场景似乎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可观可触,演员们每一丝呼吸都如此之近,这就是《印象》系列的总导演王潮歌的又一力作《又见五台山》。
进入五台山的路上就感受到了佛教无处不在的影响,而在2014年9月19日全球首演的《又见五台山》,也是导演王潮歌对人生与佛理的追寻雨思考。整场表演展现了人到中年之后回想的过去与种种困扰,以及佛法对人生、时间等等诸多问题的阐释。伴随着每位观众受众传递的铜钵敲打的回响,聆听着僧人手中银铃的荡涤,由灯光呈现的虚幻的庙宇间,仿佛又见一百年的雨雪,又见五百年的苍柏,又见一千年的经卷,又见两千年的五台山,又见前生的我,又见来世的你,又见修行者的一次匍匐,又见布施主的一念慈悲,又见护法神的一次普渡。感受一念的漫长与短暂,也体会到人皆可成佛的祝愿。
《又见五台山》整个舞台结构呈环形设计,伴随着剧情的演进不断旋转,舞台顶部的灯光也随之变换转动。在首演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导演王潮歌展现了拥有全中国最长舞台的自信。舞台一圈全长近240米,随着世界级灯光的配合不停旋转,将一幕幕场景逼真连贯的带到观众眼前。如日月星辰一般转动的舞台同时也展现了时光的荏苒,如同前生与来世只在须臾之间,不断提醒大家时间又过去了。
演出的音乐创作也如同修行一般经历了数度推倒重建。音乐总监王崴透露,在最终成品诞生前,曾有几十稿的作品作废。“佛教音乐本身如同一个浩瀚的知识宝库,这次的创作本身就是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来进行的”,王崴说道。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繁杂的佛经内容,最终团队选取了最贴近文殊菩萨的七字咒作为主体旋律。
在剧中,观众们看到,佛教在五台山如何与今天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与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怎样融合到一起。剧中演绎着平凡人的生活琐事,映照出了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观众们与剧中人一同经历时间的流逝,一同感悟生活的禅思,一同以别样的视角体会五台山所蕴含的智慧。近90分钟观演过程,观众们从室内情境体验区穿梭到360度全景旋转舞台区,剧场中布置的生活场景,是日常的,经历着人生百态,在近在咫尺的表演间,体悟到生活的美好,信仰和大智慧的点拨。
《又见五台山》是国内首部佛教主题大型情境剧。“佛教文化浩瀚如大海。大海不可说清楚,但我们的作品哪怕只是点醒您、启悟您,或是让您抚摸到文殊师利菩萨智慧轻罗的一角,都是我们美好夙愿的达成。”王潮歌的期许也贴切的表达了这部新作给人们的感受。
《又见》系列是《印象》系列的姊妹篇,是为了适应北方天气寒冷不宜户外观看的情况而诞生的室内演出。此次《又见五台山》剧场名为风铃宫,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和王潮歌导演共同设计完成,由长131米、宽75米、高21.5米的巨大空间构成,取自“经折”的创意由高到低排列形成渐开的序列,墙面刻满《华严经》。整座建筑如同正在被打开的一本巨大经卷,预示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库。而走进室内,弥漫佛语希翼参悟禅意的步步追问,200米超长舞台阔度容纳的人生万象,以全新旋转虚幻空间的方式变换剧情愉悦观演者的五感,风、铃、钟、磬带领观演者将尘世噪杂清除心门,远离颠倒梦想,体悟涅槃之境。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据记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作为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群最早的建造地之一,五台山最多时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共存的佛教道场。《又见五台山》情境演出由五台山风景区携手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以创新形式深度演绎佛教文化精神内涵。不仅是推进五台山整体改造提升、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全力促进五台山旅游产业转型跨越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山西省向文化大省迈进的又一次跨越。
据悉,自9月19日开始,《又见五台山》每天14点与20点都会在风铃宫上演,不断带给一批又一批观众新的体悟。同时《又见》系列一定会走出国门,新闻发布会上,王潮歌向记者传递了肯定的信号。据悉主创团队正在与马来西亚方面合作,相信下一力作即将在不久的将来在马六甲岸边上演。
王潮歌:
总导演,编剧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
代表作:《印象》系列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印象国乐》,《又见》系列演出:《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