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晚清文人清居生活文化百科

时间:2017-10-23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雅昌艺术网专稿

摘要:赵孟頫西园雅集图 魏晋六朝,中国以山水诗为先导的士大夫文化勃然兴起。魏晋文化晚唐士子吸收,经苏轼等文客大力倡导,北宋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从此,奠定了士大夫文化的地位。文人对绘画的审美扩大到园林、居室、器用、造物艺术表现出与诗词,绘画一致的品调,品鉴、收藏蔚成风气。经元而至明清,终于形成包括园林、诗…

赵孟頫 西园雅集图

  魏晋六朝,中国以山水诗为先导的士大夫文化勃然兴起。魏晋文化晚唐士子吸收,经苏轼等文客大力倡导,北宋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从此,奠定了士大夫文化的地位。文人对绘画的审美扩大到园林、居室、器用、造物艺术表现出与诗词,绘画一致的品调,品鉴、收藏蔚成风气。经元而至明清,终于形成包括园林、诗文、绘画、品茗、饮酒、抚琴、对弈、游历、收藏、品鉴在内的庞大而完整的士大夫的文化体系。

  江南,由其江浙一带,晚明已是经济极度富裕,文化极度成熟,士大夫的文化无所不在地主导了这一地区文化领域。文人意匠下的艺术,不复有宗教力量和磅礴的气势,而成为精致生活艺术的体验诉诸笔端。 通贯《长物志》全书的,是"自然古雅,"无脂粉气"等审美标准。凡《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十二卷,囊括衣、食、住、行、用、游、赏等各种文化生活。综合构成了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态环境。

李士达(传)(明) 雅集图

  一方面透露出身逢乱世,看淡身外余物的心境;一方面也开宗明义告诉读者,书中所论"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文人清赏而已,不是布帛菽粟般不可须臾或缺的生活必须品。"古"、"雅"、"洁"、"清"、"幽"、"旷"、"韵",成为全书惊人的高频字。讲求的是格调品位,最讨厌的是凡、冗、俗。

  对室庐的要求是,"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他要求天然几"飞尖不可太尖,须平圆,乃古式","笔船、紫檀、乌木细镶竹篾者可用,唯不可以牙、玉为之",古琴要"历年既久,漆光退尽","黯如古木",反映中国传统文人含蓄内省的文化性格和淡雅超逸的审美意趣。提出"璧用细砖砌者佳。否则竟用粉壁",砖和白垩都取之自然,砖壁、粉壁见出一种素朴美;还提出古琴部件的审美标准,"琴轸、犀牛、象牙色纹俱雅,因为犀角沉敛温润,象牙色纹俱雅,与儒家的道德风范契合;"蚌珠为徽,不贵金玉,"因为局部夺目有碍整体的黯雅;"弦用白色拓丝",因为朱弦"不如素质有天然之妙"。

张训礼 雅集图 立轴

  对不古不雅的器物,斤之为"恶俗"、"最忌"、"可废"、"不入品"、"不可用"、俱不雅观"、"俱入恶道"、"断不可用","俗而不可耐"云云,反映了不片面追求材料价值而追求古朴自然的审美观。

  自儒道两学兴起,中国士孑便以出、处、仕、隐作为调节当政者与自我关系的两手。“邦有道,则显;邦无道,则隐”。朝政清明之时,知识分子往往“以天下为己任”,“不仕无义”,一心建功立业;而昏君当道,朝纲不振之日,知识分子又往往从政之心泯没。他们读了书,明了理,既不能“兼济天下”,又不甘失落人生价值,便只有"独善其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揣摩收藏法书名画古玩,在自娱中寻找独立的理想人格,寻找自我实现和自我充实,以超然的态度过“隔世”的生活。 这种隐于朝市,也异于陶潜的“归园田居”,它是重新出世的蓄养和准备,而非人格理想的彻底丧失。待邦有道,他们重新出山;若国破家亡,他们便不惜以身殉国,或彻底隐匿。这便是几千年中国文化濡养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