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敦煌文化与“莫高精神”

时间:2017-12-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中国经济网

摘要:敦煌,一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血脉息息相关的名字。“阳关、玉门关”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时不时提醒着我们民族向西进取的雄心与向东回望时的无线乡愁。在多元文化交汇之下,善巧的心灵、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共同造就了瑰宝敦煌艺术宝库。近日,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中国…

 敦煌,一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血脉息息相关的名字。“阳关、玉门关”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时不时提醒着我们民族向西进取的雄心与向东回望时的无线乡愁。在多元文化交汇之下,善巧的心灵、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共同造就了瑰宝敦煌艺术宝库。近日,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30年纪念论坛”上,清晰勾勒了敦煌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987年,莫高窟因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被UNESCO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而今莫高窟正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典范。

  在《人类的敦煌 共同守望》的主题演讲中,王旭东结合大量的历史老照片,详细介绍了敦煌莫高窟从1944建院以来以及1987年申遗成功以来不为大家熟知的成长历程,包括莫高窟的前期保护,风沙的治理到现在数字化采集的细节。

  在最近的30年时间里,敦煌研究院积极对外分享学术研究资源,吸引国内外研究人才,开展不同层面的学术研究,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推进敦煌科技保护的进程,包括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考陶尔德艺术学院、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日本高等研究所、日本大阪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等。在不断丰富游客参观体验的同时,通过艺术展览、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等活动,主动让敦煌文化遗产走进民众生活。借助互联网通过包括《降魔成道》等文创衍生品、移动官网、《敦煌的艺术》公开课、融媒体产品等向社会大众传播和分享敦煌文化艺术。

  30年前,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如今的“数字敦煌”项目已实现了壁画的数字化、塑像的三维建模、洞窟3D模型和崖体的三维重建。“数字敦煌”资源库第一期中英文版本先后上线,并实现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在更广范围里促进了敦煌文化艺术传播和交流。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旭东表示,希望建立敦煌石窟综合保护体系、敦煌石窟智慧管理体系、敦煌学学术研究体系和学科体系、敦煌文化传播体系,让敦煌成为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最具活力的敦煌研究实体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让敦煌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敦煌。今后敦煌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大保护的力度、深入挖掘蕴藏在敦煌石窟中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大力推动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为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和一带一路建设中促进民心相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不得不说的是,从1944年成立到现在,敦煌研究院历经70余年,从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先生、第二任院长段文杰、第三人院长樊锦诗、到现在第四任院长王旭东,如此超常稳定的任职,可以说在国内其他文保机构实属罕见。也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几十年来,敦煌研究院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员不畏艰苦、刻苦钻研,守护着莫高窟,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王旭东看来,这种在大漠中坚守的莫高精神,也是一种信仰,一种对莫高窟文化的信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