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28 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中国美术报
语言是一个历史范畴,就其自身的规律来说,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古汉语指的是什么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天树向记者介绍,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讲的,广义地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目前,对古汉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大学专业和研究所。虽然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曾发函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自此,许多学校把大学语文列为除中文系以外的学生必修课,古汉语也是其中一部分内容。但近年来,不少高校以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为由,将大学语文调整为选修课,或完全砍掉,让位于其他课程。记者在随机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学校只占了30%左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缺失。相较于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现代人对于“古汉语”的掌握程度似乎更差。随着传统社会的终结,“古代中国人”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了陌生者,至少在艺术方面,现代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或许已远远超过了解自己的祖先。
古汉语功底对中国传统书画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为一体,古汉语作为增加文化底蕴的不二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今年的中央美术学院艺考中,中国画学院书法创作一改往年以书写古诗为内容,首增“现场作诗”环节,以检验考生对古体诗格律、韵脚、立意的基本认识与国学修养。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考试也以整首古诗为题进行考核,四川美术学院的书法硕士考试中就有“古汉语”考试科目。其实,中国画专业对古汉语进行考核也是有据可查的,据艺术家谷文达回忆,自己1979年报考浙美(现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时,考试内容就包括古文。而在做此次专题之前,《中国美术报》也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了调研,有85%的人支持将古汉语纳入中国书画硕士、博士入学考试语言类选项中。既然需求那么高,那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是否可行?“古汉语”考试是否是治愈古今之别的解药?
▲甲骨文
古汉语能力的缺失是中国画丧失文化底蕴的元凶吗?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黄山认为,将古汉语纳入中国书画硕士、博士入学考试语言类选项很有必要,他认为,中国画从本科考生开始就应该增加对古汉语的考核。“现在学中国画的学生对古汉语的掌握程度几乎为零,这肯定会制约他们对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所谓有传承才有创新,没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就不可能去理解古代艺术当中蕴含的精神特质。没有古汉语基础的人,可能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绘画语言和笔法形式,而无法理解它是怎么生发出来的?”在黄山看来,文学跟艺术是一体的,中国画艺术是诗书画印的统一。没有古汉语,中国文化的精气神和底蕴就缺失了。尽管现在在各大美院的招生考试中,能看到他们对于中国画、书法等专业考生加强了古典文学等能力的考察,但黄山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中华传统文化实际上丢失得很厉害,在传统文化里,文字就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是从我们的古汉语中生发出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精神都包含在古汉语里面。”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家曾来德认为,古汉语里面首先是古汉字。中国文化是以汉字作为载体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汉字有独立的艺术形式。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艺术的本源,这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中国画虽然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是“书画同源”这一条是不可改变的。中国画家的书法写不好,绘画会受很大的影响。“中国绘画的专业研究生,如果古汉语、古文字都不行,我觉得是不称职的。我们要培养真正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的学者和艺术家,古汉语绝不能少。过去我们一直按照西方的文化结构和价值观在培养博士,这些博士都是洋博士,不能解决中国文化的问题,今天的中国人应该觉醒了。”曾来德说。
“目前学生对古汉语的掌握程度确实没有比外语强到哪里去,古人对于我们来说也跟外国人差不多。甚至,我们了解外国文化和外国语言的途径可能比古汉语更丰富、更有趣一些。以前觉得创作型的学生外语比较差,现在看来并不差。主要是中小学教育和家庭环境都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学生的外语水平都有所提高。”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邵彦认为,对于现在面临的传统文化底蕴缺失的现象,问题不在古汉语,而在于对书法艺术修养的欠缺。而学习古汉语对于吸收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大帮助,但如果在这方面是短板的话,在今天也不会形成很大的障碍。邵彦说道:“因为现在有非常多辅助工具,比如白话译本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古代艺术典籍。如果在画面中能写出文言文的题跋,那当然是天才,但如果是用言之有物的白话文写,那也不是坏事。”
▲清华简 嗤法
全盘西化的“一刀切”是问题根源?
既然古汉语对中国画研究颇为有益,那为何在高等艺术教育中没有体现?曾来德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去中国化的,中国的教育对数理化、对英语的掌握都远胜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我们不能泼水把孩子也泼掉了。”曾来德说,中国社会在几千年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灿烂辉煌过,中国古代的大画家创造了很多经典。从现代科技文明的角度看,中国确实进步了,但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在走出国门之后就失去了话语权,以西方标准为价值导向,整个社会成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者,那中国文化何以立足?
黄山坦言他对此一直很忧虑,“现在我们的基础课练习全盘西化,沿用的是西方的教学体系。特别是现在,全国所有学校的课程都是‘一刀切’,所有专业都要考英语,这是很不合适的。事实证明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学英语,但口语、阅读能力都很差,几乎是无用的。特别是到了研究生阶段,中国书画专业不考中文考英语,这是说不过去的。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注重艺术这种特殊门类的特殊规律,这样才有助于中国书画专业的发展。”
黄山介绍,川美现在在本科、硕士书法考试及书法课教学中增加了古汉语的科目,也请了一些国学大师开设一些相关的讲座,但仍不能满足学生们中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川美中国画专业曾经申请古汉语的课程并没有得到审批。其实学生也有这方面的诉求,我们在前期做过调研,很多学生希望开设一些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黄山补充道。
综合类大学与专业艺术学院相比,因院系结构的设置不同,在课程设置方面与专业院校相比更有优势。比如浙江大学的艺术系设置在人文学院当中,而人文学院拥有丰富的文学、哲学、古汉语等师资力量,一方面为必修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先决的必要条件,如书法、中国画等专业就开设了诗词题跋、古代汉语等课程,另一方面,也为艺术系的学生选择选修课提供了资源优势。
把古汉语放在语言考试内是否有必要?
是否有必要将古汉语纳入语言考试中?邵彦认为,对于中国画等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专业,也可以将古汉语考试包含在专业考试中,不用去占用语言类的考试门类。对一个现代人来说,英语还是应该有所要求。“如果非要我来排序的话,我觉得对于现代画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现代汉语,其次是外语,再次才是古汉语。一个现代画家的日常表达、逻辑思考都是需要用现代汉语来完成的,画传统绘画的学生,首先是一个现实世界中有正常逻辑思维的人,然后再说他挖掘传统的能力有多强。而外语是能够让人眼界开阔,思维活跃的应用工具。我们一方面要吸收传统,但吸收传统的目的不是为了学成一个活着的古人,还是应该吸收各种文明的艺术精华,这其实都需要依赖外语,这对于艺术家以后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我觉得英语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跟会用电脑一样,是一项基本技能。古汉语为钻研传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项,但这不是一种必然,也绝不是唯一的途径。不能仅仅因为外语学不好,就用古汉语代替一下,年轻人这么做是没出息的表现。”
曾来德认为,硕士、博士并不意味着要成为古汉语方面的权威,但成为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践行者,在中国是不难的,考试只是作为进入这个通道的一张门票,对于绘画来说,古汉语的文字和书法是不可缺的。
邵彦认为,将古汉语设定成选项后,需要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不能每个学校或地区自主命题,这容易丧失考试公平。“我们先把这种程序正义做到了,然后再说内容是不是可以改进的问题。”如果将古汉语设定为考试科目的话,难点在哪里?有没有统一的标准?黄天树告诉记者,目前古汉语有两种比较通用的教材,1962年由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四册本《古代汉语》和1981年由郭锡良主编的两册本《古代汉语》。大学里面也要进行考试的,有题库,也有标准答案,用来考试的资料已经很完备。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平曾就中央美术学院对书法考试中新增的“现场作诗”环节做过解释,他认为,书写的人需要具备文心,具备国学修养。这次改革积极的一面是它能使全国的考生重视国学修养,也会在中小学中提倡起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也有观点认为,美院招生应该少一些“华而不实”的套路。诗意的考题,确实能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但是否真的能够考出考生的基本功和文化素质,还要打一个问号。可以看到,中国正走在民族文化觉醒和提升文化自觉的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势不可挡。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艺术院校也在积极地进行考试和教学改革,以此引起的争论也未尝不是好事。
正如邵彦所言,今人对待传统的思维方式,应该根据今天我们的思维和需要去对传统进行发掘和再加工。首先要做一个有自信的现代人,然后才能说得上对传统的正确态度。不然就很容易走极端,容易过分傲慢或过分谦卑,这恐怕都不是一种适中的态度。
▲马王堆帛书
网友反馈
@万县千乡:“画者,文之极也”,正是一定的文史哲内涵夯实扩充了中国画的基础。文字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指涉的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直接关乎对文化的认知,这大概也是钱锺书先生读词典开怀大笑的一个原因吧。以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的硕、博教育,学生不能释读基本的古文材料,不能应对基本的英语,这还有无可能达到教育的目标?书与画,从来不是笔与墨的纠葛。既然我们是学书画的,既然我们时时要面对古人书画,既然我们想穿透画面看得更深入,那么对于古书画的文辞不该有一定认识吗?我们或者经由文辞进入历史脉络,或者反之,都不能离开古汉语的习练熏染,这是必要的专业训练。如果一个人懂点天文知识,他(她)眼中的星空会格外璀璨一些。
@寻·常:中国书画专业不懂古汉语能做深入经典的研究和创作吗?肯定不地道。比如书法的诗词歌赋内容的遴选与国画的标题、落款、意境的诗意表达等等。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迟到的。我们要有民族自信,专业艺术学术性院校就要招梵高、白石、宾虹、苦禅,不要再让别人说我们的学院派就是那些丰子恺笔下的考试机器和标准模具,以及中国艺术高等院校只培养有文凭的流水线平庸者,而造就不出真正的大师和大家。
@翟晓辉:我想以中国画专业研究生身份谈一下切身体会。就选择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学生和书法篆刻专业的学生而言,文言文的使用价值远远大于其他外国语。因为这些专业的学习,实践也好、理论也好,都是更多地倾向于本国的资料,尤其是大量的文言文画史、画论,甚至文言文内容就是书法作品本身。至于可行性,我不知道在人工智能马上要超越人类的今天,还有什么不可行,我也不知道,在研究生考试的历史中人们创造一种“全新的语言”(考研英语)成为现实的今天,还有什么不可能。如果这一诉求得以实现,也许有两种人不会太高兴,一种是英语自我感觉不错的学生,在缺乏理性思考的前提下,他会认为对他不利的改变都是不公平的,另外就是社会上纷乱的各种考研培训机构。就我身边绝大多数美术专业学生而言,将古汉语纳入考研绝对是他们的心声。
@焱:我是美术专业的学生,也在考研的道路上纠结了10年。提一个建设性的意见,古汉语可以作为美术专业课考试中的一部分去考察。在目前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外语作为工具语言也非常重要,如果能两者兼顾也会非常棒。
@龙太郎:诗书画印,诗列第一,是有道理的。研习书画,有书卷气,古汉语是必须的。
@武姐: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掌握一门外语固然重要,但民族复兴、文化复兴更离不开我们自己独有的汉字文化。可是近些年的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中有英语却没有大学语文,忽略了我们自己的汉语教学,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连最基本的语句通顺都做不到,何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何谈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墨父:不但是古汉语,所有的艺术专业都要考汉语、历史、哲学史。书画专业考古汉语,书法专业加文字学,西画(油画专业)考外语。
@花开富贵: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而书画类语言更是一种语言艺术。反观自我,作为书画方向的学生,有几个具有相应的古汉语水准?又如何能细微体会画家所面对的历史文化情境?要知道,画家在题跋上引一句《易经》,题一句《诗经》,不单单说明了他知道这句话,更紧要的是这透露了他的知识地图。过去有人忌讳别人进自己书房,忌惮别人知道他的来路,但这些书画题跋却“意外”地让我们这些后人寻迹到了他的知识谱系,窥一斑而知全豹。
@翠屏子:中国书画的研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技法层面,都需要返回中国古典艺术史中汲取养分。目前许多研究生进入不到古典文献中,更遑论把握艺术脉络。其中,语言成为重要的障碍与门槛。
@孔文成:把古汉语加入可选科目,与学英语并不矛盾,反而是增加入学考试的多重选择方式,使其更灵活,不至于阻碍优秀人才的选拔。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古汉语或英语,有利于考生的个性培养,能为优秀的书画人才敞大门,不至于仅仅因为英语差而被拒之门外。现在英语教育比较普及,反而古汉语没落了。中国书画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结晶,和古汉语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古往今来的每位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对古汉语非常精通的,同时也造就了他们的书画成就。
@子墨:此提案意在解决两个问题:加强书画专业研究生的传统文化水平,避免专业水平过硬的学生因英语不佳而丧失读研机会。但将两件事混为一谈却缺乏逻辑性和可行性。书画专业研究生的传统文化储备不足需要从专业领域进行加强,但语言考核属于与研究生学历对应的基本素质考核,若混为一谈会造成考核机制的混乱甚至不公平,最终一片好意却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应将两个问题拆分来解决,将古汉语水平考核加入专业考核中,并将对外语的考核限制在不会喧宾夺主的合理比例之内。
上一篇:黑白影社时期的叶浅予
下一篇:斯舜威:传承文脉 古汉语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