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03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 收藏投资导刊
香港地区的艺术品拍卖一直以来都被内地艺术品拍卖视作“风向标”,且由于在时间上,香港地区的拍卖往往要早于内地,故而每季的春、秋拍也都会成为内地艺术品市场所重点关注甚至参考的对象。
截至16年4月底,香港地区的艺术品拍卖只举行了两场大型的春季拍卖,分别是于4月1日举槌的香港苏富比(微博)2016年春季拍卖和于4月2日举行的保利香港2016年春季拍卖,虽说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场次上因缺少了中国嘉德(香港)的参与而略有失色,但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两场拍卖会奉献两个亿元拍品的同时,还创下了多个成交纪录。如此佳绩在同一地区、相隔不足一天的时间内完成,难怪有人会眼红到大喊“香港疯了”。
薛广陈 《豆蔻年华》 2012 年布面 油画 50×40cm
香港不会因为两个亿元拍品的出现就真的疯了,而所谓的疯狂也仅限于被无限放大的天价拍品的成交数字:一个2.36亿港元,一个2.7亿港元,且一家拍卖公司贡献一个纪录的默契举动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的确,这种引发轰动效应的拍卖事件曾在2013年的香港秋季拍卖会中出现过,只不过,彼时的情况略有特殊,因为成交作品均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且在价格上也并未有与人预料的增长出现,但这些都不影响其对当时艺术品交易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效应。
香港的拍卖故事似乎总有惊人的巧合。2013年的拍卖场景如昨日重现般再度上演于香港的拍卖市场当中,且总是在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至最为关键的拐点期,这不禁会让人在心中发问,“为什么这样的好事儿总是发生在别人身上”?
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就如同中国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品学兼优,样貌出众,同时还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点,总之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也难怪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会选择唯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马首是瞻,且以其作为市场走势的重要参照。
天价因何如此钟爱香港
香港艺术品拍卖的兴盛离不开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豪强的助推。作为在40年前就已经被海外拍卖公司开发过的艺术荒原,香港在艺术的根基上其实并不牢固,甚至在艺术的生产上也没有任何足以骄傲的基础。完全依赖“艺术进口”的经验模式看似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弊端,但香港作为全世界最为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其开放性以及经济自由度远超同区域的任何一个城市。此外,香港还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交易市场,拥有着内地市场无法比拟的税率优势,这无疑使得香港在经营艺术品方面,比之内地有着绝对性的优势。
一直以来,香港也被看作内地艺术品拍卖公司进军世界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跳板。从2012年10月中国嘉德(香港)举行首场赴港拍卖会至今,已经有数家内地艺术品拍卖公司先后在香港设立拍卖公司,北京保利亦于同年入驻香港,成立保利香港拍卖公司。在短短不足4年的时间里,内地艺术品拍卖公司如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者业已成功进入香港艺术拍卖第一阶梯之列,成为继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之后,香港地区最为重要的艺术品拍卖公司。
内地拍卖公司的驻港所能带来的不止是拍卖公司数量上的增长,最为重要的则是将内地丰富的艺术品和藏家资源带到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当中,为香港的艺术品拍卖增添了新的市场血液。内地艺术资源的注入保证了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持续繁荣,同时,越来越多的内地艺术机构也开始加入到赴港的大潮当中。据统计,香港目前约有200家本地和国际当代与现代艺术画廊,而一年一度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艺术节等国际艺术盛事也纷至沓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公众对艺术文化的认知,为艺术交易市场的持续蓬勃发展打下基础。
原本的“艺术沙漠”在诸多外来因素的共同助推之下形成了今日香港艺术市场的繁盛,同时,内地藏家渐渐成为香港艺术品市场购藏主流的趋势也使得艺术精品更多地在香港付拍。艺术品交易在近几年虽屡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下滑现象,但不论是以国际艺术品市场还是香港艺术品市场作为参考,顶级艺术品仍旧大受市场的追捧。
拍卖公司对于这一市场趋势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上述两件破纪录拍品的出现。保利香港执行董事张益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说道:“征集高质量藏品是当前拍卖行最关键的一步,顶级拍品一定会获得广大买家的认可和接受,这次吴冠中作品的高价成交对于我们来说不意外。”
创下另一项拍卖纪录的香港苏富比同样如此认为,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称:“今年苏富比香港春拍的良好成绩,依赖于公司团队从全球各地搜罗到质精、量罕的顶尖拍品。其中,春拍上亮相的康熙皇帝最大型、最重要的印玺——‘敬天勤民’檀香木异兽钮方玺,最终以9260万港币成交,创下康熙印玺的世界拍卖纪录。”
对于顶级拍品的征集相信是任何一家拍卖公司都十分愿意去做的事情,但为何大多数的此类拍品最终都会选择香港?难道内地拍卖公司不具备专业的征集团队,还是缺乏优质的人脉关系,抑或在海外征集方面能力不足?这些显然不是促成顶级拍品云集香港的关键因素。试问,作为北京保利分支的保利香港都能做到的事情,难道其本部的优势还不如分支?答案呼之欲出。真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香港所具备的税率优势,尤其是针对海外回流部分的艺术品,内地高达23%的税率征收让很多藏家和拍卖公司在面对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时大多选择了放弃,或者寄居香港进行拍卖。这也是为什么内地拍卖公司拼了老命也要在香港举行拍卖会的重要原因。
以这次花费2.7亿港元买下张大千《桃花源》作品的内地知名藏家刘益谦为例,其近年来的大手笔收藏多数出自海外和香港拍卖市场,而那些以天价买下的作品的归宿或许只能是寄存于香港或者内地的保税区里。或许很多人对于刘益谦早前在完成“鸡缸杯”交割之后所进行的现场喝茶举动记忆犹新,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刘益谦此举过于任性,但仔细想想,一个花了2.8亿港元买回来的杯子,如果不趁着还在香港用上一下,天知道等回到内地之后,需要耗费怎样的过程才能再度拿到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