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18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 雅昌艺术网专稿
4月18日,是第36届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今年活动主题定为的“遗产事业,继往开来”,以此来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遗产事业当中,实现保护理念、精神、经验的代际共享。为此,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我市部分市民、学生,走进鼓楼街遗址,开展公众考古参观活动。
国际古迹遗址日起源于1982年4月18日。那一天,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突尼斯哈马马特召开的执行局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了设立专门的日子来庆祝世界各地遗产的多样性。这一建议很快通过,自此4月18日成为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古迹遗址日”。第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各缔约国把每年的4月18日设立为“国际古迹遗址日”。
遗址首面世公开 双沟排水渠设计精妙
我国自1993年加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非常重视古迹遗址日的纪念活动。今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组织公众参观的鼓楼街遗址,也是首次面对公众开放。
鼓楼街遗址于2017年5月开始发掘。目前发现有唐末五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包括河道、房基、道路、水井、水沟、灰坑、窖藏等遗迹现象,以及大量的瓷器、铁器、铜器、钱币、建筑材料等遗物。为当时城内一处重要的生活遗址,其中发现的街道和大渠十分重要,为当时城内的东西向主干道和主干渠,是城市格局中的轴线性设施。
其中,河道位于发掘区南部的最底层,宽度约35米,方向由西北向东南。据推测,这条河道或与唐末筑罗城前、成都大城(子城)北面的护城河有关。河道之上是一条宽2.5~3.2米的“一沟双渠”的排水沟,是晚唐修建的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排水主干渠,历经五代、北宋、南宋时期,几经改造、修补,废弃于元代早期。其主要作用就是排水和排污。说起为何会出现“一沟双渠”的结构,专家称,是由于这条排水渠太宽,为避免出现垮塌,人们不得不在排水渠中间断断续续修筑一道隔墙,因此形成了此非常少见的格局。而废弃原因,可能与明代早中期修建王府重新规划用地有关。
同时,鼓楼街遗址发掘出一条宽3.2米的西北—东南方向的砖砌道路。其始建年代不晚于南宋,废弃于明代早中期。宋代,成都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方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称。如今,在遗址上还可清楚看见砖铺路面上长期碾压形成的马车车辙,足以见得当时成都城市的盛况。在排水沟和道路之间,还有天井、灶等遗迹现象,推测为临街的店铺或民居。
该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唐宋时期成都的城市生活是非常繁盛的,且城市规模在全国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对于研究唐五代至明代成都城的市政给排水设施、街巷民居规划、建设与布局提供了直接依据,对于探索各个时期的城市功能和社会生活面貌变迁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鼓楼街遗址与1996年发现的内姜街遗址相距仅295米,二者宋元时期的文化面貌极为相似,两处皆发现排水沟及道路。通过测量,发现两处排水沟相互垂直,而道路则是同一条西北――东南向的道路。鼓楼街遗址发现大量瓦当、滴水、脊兽等明代建筑构件,或许与明代内江王府的建设有关。
古迹穿越千年再现 唤起更多年轻人关注遗产保护
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到来之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带领公众参观成都市重要的古迹遗址,不仅展现了成都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也是在大力践行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青年人在遗产保护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希望以此激励更多年轻人的参与热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更是人类永远的精神家园。古迹遗址就像是文化与精神的运转内核,对于下一代传承文化,延续根脉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