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01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美术报
在大学把文字书写单独列为一个专业进行高等教育的,世界范围内恐怕只有中国。从1963年浙江美院设立新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书法专业开始,新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50多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书法人才培养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具体表现在:设立书法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高校书法专业的课程越来越丰富;书法教育的学历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书法艺术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然而,面对书写键盘化、信息数字化的颠覆性变革,书法生存的现实土壤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极度弱化,书法艺术的内在文化也大幅萎缩。当人们欢呼中国书法成功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同时,似乎也该从反面读到这门古老艺术的落寞。在重西学轻传统,重科技轻人文,重实用轻艺术的社会大背景下,高校书法教育也存在令人担忧的局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书法专业毕业生就业和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专业对口的国家单位和社会机构非常有限,除了书法专业硕博士毕业生相对抢手,一般去高校当老师或官办文化艺术机构任职以外,其他一般大学毕业的书法专业学生则大多成了自由职业者。书法生面临毕业即失业或转行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这些困境给高校书法教育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提出新的命题和反思。
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精髓,基于汉字书写的书法专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成为它建立专业高度的束缚,因此书法专业的设立不应该只停留在文字和书写本身,而应该以文字为切入点和窗口,打开汉字背后的文化链,从诗书画印等方面设置课程,对书法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度的专业素质教育,提高书法专业的学科层次,增加该专业的人文厚度,以期提高社会的认可度。要打破社会对书法专业仅仅“写字好”的认识,还必须进行通才培养,历史、哲学、古汉语、诗词、写作等都应该以高要求、高标准教学。借助传统文化复兴的东风,进行综合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书法专业的含金量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提升书法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为拓宽就业渠道做准备。
明确专业培养定位
书法专业一直按美术类招生,自2013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本科序列才开始设立“书法学”专业,独立的时间不长,课程设置处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设立的课程并未完全统一。从目前情况看,一般性大学的课程相对简单,通常在碑帖诸体的临摹创作等技术性课程基础之上开设中国书法史、文字演变史、书法文化常识等课程。专业艺术院校和硕博士阶段课程相对深厚,除了技术性课程还有书法理论、篆刻学、书法文献、古代书画史与鉴定、训诂学、诗词题跋等,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较高。从微观角度看高校对自身书法学科有自己的学术培养目标,但是从国家层面看,是培养书法家还是书法普及型人才;不同层次的书法人才将来服务于社会的哪个领域并未真正明确。所以,高等书法教育还需要整合大学和学科资源、统筹安排各种层次书法专业的人才招生规模和招生批次,并确定基本的去向和培养目标,以提高今后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国家给予政策支持
目前,书法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是高校书法教育最大软肋,制约着书法教育的发展。从长远看国家应当探索、出台政策,帮助书法专业人才实现专业价值。比如建立书法经纪人制度,培养一批懂业务的经纪人,既解决一部分书法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能推动书法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建立,帮助书法家实现靠艺术品本身独立的局面。目前我国的书法艺术消费市场尚未真正建立,需要有大批的书法经纪人推动市场成型,所以经纪人制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另外,参考古代书法教育官学、私学并举的模式,鼓励书法专业毕业生创办书法教育培训或书法文化传播机构,为社会大面积提高书写水平和书法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要使高等书法教育健康发展,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不可回避,光靠公办单位并不现实,在引导实现书法专业与社会对接,挖掘社会潜在的书法消费需求中,国家的角色必不可少。
注重书法普及型人才培养
高校书法教育除了承担培养书法家,传承书法艺术的任务以外,普及、提高全民的书法水平和素养也应该成为重要使命之一。如果高等书法教育不为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书写水平服务,将会大大降低书法专业设置的社会价值。由于中小学阶段书法课程不完善、领导不重视、现实考学压力等等因素,往往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岗位,中小学生书写水平堪忧。但是客观上看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其书写水平和对书法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在初中之前基本定型,所以要提高我们国家书法教育水平必须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因此除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强制设立书法课以外,在高校书法专业中还必须加大书法基础教育方向的专业生培养力度和招生规模。比如培养“书法师范生”,在招生和培养之初明确方向。书法专业学生自身也需要明确目标,放下架子,消除不愿去低学段就业的心理。可以预见中小学学段书法课程的开设和潜在需求将为高校书法毕业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防止书法专业
成为高考制度的漏洞
与美术专业一样,很多学生报考书法专业并非真正热爱书法艺术并有志于从事书法艺术,而是美术高考大军中的分流而已。可以看到除了专业艺术院校门槛较高以外,一般性大学书法专业录取分数较低,达到同年艺术类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可。书法高考成为一部分低素质学生进入大学之门的捷径。所以,要增加书法毕业生的就业率,从一开始的苗子选拔阶段就需要严格把关,真正把书法专业生培养成素质过硬的人才,就业去向才不是问题。基于各个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书法学专业,点多面广,如何保持和提升书法专业的教育质量是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有人认为书法过时了,它应该被陈列进博物馆。同时也有人认为社会上的书法热正是这门古老艺术生生不息的最好佐证。笔者以为,国人对于书法有着来自基因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也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内生动力,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只有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更多关注,在逆境中突围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上一篇:拍卖场的“抄底”操作
下一篇:古代文人的“赏石”之路